养生君
一年四季中,气温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这个时段,经常是刚脱掉秋裤,发现降温了;重新穿上冬衣,中午又是阳光普照,气温飙升。早春乍暖还寒,是各种流行病的高发期。因此春季养生至关重要。
当昼夜温差超过8℃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不能过早脱下厚外套。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人的体温基本恒定在37℃左右,人们调节体温一是靠自身调节,如中枢调节、皮肤血管调节、排汗等,另一个就是靠增减衣物。
春天的气温忽高忽低,温差较大,身体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不适应而受寒,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一般情况下,15℃是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当气温低于15℃时一定要捂,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超过15℃就要适当减衣,否则容易诱发“春火”。
穿衣最好“早晚添,中午减”,还要遵循“上薄下厚”的原则,尤其要防止后腰、肚子和腿部受凉。
即使气温达到15℃,还要再捂7天,体弱者需再捂14天,使人体慢慢適应环境变化。
另外,春天的衣服应适当宽松,可以稍微松开扣子、腰带透气,防止身体出汗诱发受风、感冒。
甜味补脾。肝属木,脾属土,土木相克,春天肝旺会伤及脾胃,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化解的方法是多吃些甜味食物,补充人的脾胃之气。
吃酸养肝。按照中医五行的观点,肝属木,与春相应,肝气在春天最旺。如果春季养生不当,便易伤肝气,因此春天重在养肝。
温补阳气。中医认为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以使人体免受外界的侵袭。春天在饮食方面,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味淡滋阴。冬季人们习惯于进补,膏粱厚味进食较多。春天里,这种习惯应向清淡的方向转变,多食蔬菜是春天的养生要诀。
春季肝火旺盛要多食用些蔬菜降肝火,疏肝理气。香椿、春笋、豆芽、蒜苗、菠菜、莴笋这些蔬菜均属温性,既可驱散寒冷,又能杀菌抑菌。
茉莉花茶,消春困。花茶甘凉而兼芳香辛散之气,有利于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令人神清气爽。
豆浆,给肝脏解毒。常饮豆浆可维持正常的营养平衡,全面调节内分泌系统。
绿茶,醒脑提神。绿茶能增强人的思维和记忆能力,促进新陈代谢。
枸杞泡水,养肝护眼。枸杞子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1、B1、B2、C等营养物质,所以枸杞泡水有明目的功效。
人参泡水,增强抵抗力。春季也是感冒的多发期,体质弱的人多喝人参泡水可以预防感冒、肺炎。
春季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以适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不能再像冬天一样睡懒觉,最好早上6点30分起床,起床后多梳头,有助于醒脑。
国外医学研究显示,每天午睡30分钟,体内激素分泌更平衡,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也可减少30%;美国期刊内容显示:午后打盹可改善心情,降低人体紧张度,缓解压力,效果就像睡了8小时。
晚上睡觉前,最好用40℃的水泡泡脚,可以温补脏腑,安神宁心,消除一天的疲劳,利于入睡。
阳光不仅是维生素D“活化剂”,也是天然“保健药”之一。晒太阳会使人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比如加快血液循环,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预防骨质疏松,杀死多种病毒、细菌等。
郊游、赏花、放风筝、散步、慢跑、练体操、打太极拳、跳舞等活动可以让肌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还可增强抵抗力,让人的思维敏捷、不易疲劳。
由于冬天运动比较少,身体的多项机能还在“冬眠”,因此春天运动要“慢”,不宜骤然进行。在锻炼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让肌肉和韧带得到放松,防止肌肉和韧带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