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雯 吴杨伟
摘 要: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农村老龄化形势日益严重。以前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无法和现行的农村发展相适应。改变农村社会养老的模式以及解决农村养老所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解决成为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其不仅关系到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新农村的建设,还关系到能否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本文主要针对现实生活中农村养老所存在的问题,通过政府、市场、养老机构与农村老年人等几个方面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政府;市场;养老机构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415063
收稿日期:2020-03-10
作者简介:李德雯(1997-),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农村养老问题;吴杨伟(1980-),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
引言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养老问题不仅成为了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还关乎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推动农村养老供给侧改革,拓宽养老服务路径,是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以至于农村老龄化人口远多于城市老龄化人口。在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中表明,农村老龄化为15%,而城市老龄化比农村老龄化低3.3%,比重为11.7%[1]。由于大量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留下来的都是老人,所以农村留守老年人物质与精神的缺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为了解决农村养老服务的相关问题,满足农村老年人对于物质生活与精神服务的需求,发展养老服务业,就变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
1 农村养老服务改革的必要性
1.1 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无法和农村现实情况相适应
农村世代以土地为纽带,精耕细作,男性是主要的劳动力,以至于在其思想里一直存在着“养儿防老”的落后观点。因为农村公共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并不健全,家庭养老模式仍是农村养老模式的主流。随着城市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子女作为最主要的养老保障力量都脱离了农村,大量农村家庭的老人得不到照料。家庭养老模式不断弱化,给老人生活费成为了大多数家庭单一供给模式。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无法同农村城镇化协同发展了。农村老年人参与感不足。家庭养老在老年人的观念里已经根深蒂固,如果自己住进政府提供的养老机构里会不适应和陌生人打交道,而且还怕传出去被人笑话,这导致政府提供的一些福利无法供有需要的人去享受,公共资源白白浪费。社会信任感不足。不仅农村老年人不相信养老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其子女也觉得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不值得信赖。生活中存在了太多的案例,让大家无法相信他人,如,护工殴打被照顾对象,护工给被照顾对象吃安眠药等,让人们不敢去相信一个外人能全心全意的照顾自己的父母。农村的经济实力不足。政府提供的社会养老机构是会收取一定费用的,并且还会根据所交费用来提供不同质量的服务。然而,大多数农村人都是靠土地来维持生活的,收入不高,养老机构所收取的费用都远远高于其承受范围,所以人们更乐意在自己家养老,方便、安全又经济。
1.2 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政府是农村社会改革的主导力量,农村养老服务改革又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通过政府对社会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整合,来满足农村老龄化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政府还存在“错位”与“缺位”现象,虽然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占主要地位,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还需要借助市场来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一定程度的放权和引导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效果[2]。要进一步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充分提供多元化的养老路径。政府在养老津贴上存在严重“缺位”现象。如,存在有钱人冒充五保户,领取津贴,抢占社会资源,让真正需要的人无法得到政府保障。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政府的形象,还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反感。政府应该发挥好监督者的职能,尽量杜绝不公平的现象发生,做好基本的调研,构建一个和谐公平的养老津贴平台,保障农村老年群体利益。
1.3 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有限,难以供养日益增长的老龄化人口
欧美国家经济发展快,在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的社会组织就开始在养老服务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才开始向老龄化社会过渡,在养老服务方面的经验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老龄人口增长,随之而来的各种养老问题,需要依靠政府和社会齐心协力共同解决[3]。这也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社会养老组织在政府的支持下,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社会养老组织是直接提供养老服务和承担养老服务等工作的组织,但是社会养老组织也存在着自身问题。如,社会养老组织自身能力有限,资金缺乏,所能提供的养老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或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无法使群众满意。中国是一个哺育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我国的老龄化人口占10%左右。可想而知,只有政府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资金投入,人才引進。政府不可能承受这么重的经济压力,所以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如社会各界的捐款和资助。正是因为政府财政税收的支持力度不大,对捐赠人的鼓励性不够高,导致了捐款和资助不足的现象。
2 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路径
2.1 对农村养老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农村养老资源的使用率
因为政府公共养老服务对象仅针对农村五保户等,所以出现了大量养老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或者是被别有用心的人钻法律的空子占用公共资源,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养老资源进行整合,再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分配,防止资源浪费。为了兼顾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传统思想与意愿,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将养老资源向村庄分散,充分利用农村闲置的土地,建设村庄养老服务场所,并交给村委会进行组织运行管理,农村医务室要配合村庄养老服务场所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同时还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所有的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都从本村招聘,可以削弱老年人的反感情绪和戒备心理,服务人员对老年人家庭情况也比较了解,更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此同时,政府部门需要设置农村专用养老基金,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针对农村老年人在养老机构的开支花销,进行相应的财政补贴。为建设村庄养老服务场所提供坚实的财政基础,如果建设村庄养老服务场所所消耗的物力、人力、财力过高,就可以推崇农村养老互助组织,还可以培训留守妇女与低龄健康老人为需要生活照料的孤寡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虽然我国养老机构不断兴起,但是养老机构的消费过高,并不适合农村老年人,农村老年人更喜欢居家养老以及消费水平不宜太贵的养老机构。施行互助养老模式,可以为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可以提供就业岗位,解决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出资方主要为村集体、政府和子女。
2.2 鼓励农民参保,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机制
“新农保制度是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支持的制度模式。”根据新农保的制度特点,国家应该提高收费标准,通过电视传媒和工作人员上门讲解等方式来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宣传,鼓励大家购买,并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参保是对自己有益的[4]。如,当患有重大疾病,需要接受最先进的医疗设备,需要最好的專家做手术,以及后续的保养,都是需要财力支持的,一般家庭无法承受这样的巨资;但是如果参保新农保可以报销很大一部分医疗费用,可以大大地减轻个人或家庭负担。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财政支持,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中央和地方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支出比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制,是保障农民权力的基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应该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导、社会监管运作的模式,朝着管理主体多元化、整体运作信息化的方向协同发展,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效用最大化。同时,实际中存在着很多冒领或者钻法律的空子占用社会资源的情况,所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运营与管理应该依托于大数据,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和管理,通过数据搜集,查找出这些人是否真的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是否可以享受到政策福利,如果被发现造假欺骗,就应当记录个人的诚信档案。解决养老金被冒领和滥用的问题,保障农村老年群体利益。
2.3 建立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
政府需要为养老设备、养老机构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放宽养老机构的准入规则,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一起来为养老工作做贡献,并且建立起以政府宏观引导为主,充分发挥市场优势的养老服务产业。社会投资者可以享受到相应的税收抵扣、土地等优惠政策。要对投资者进行爱国教育,让其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有权利享受政府提供的优质服务,就有义务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如,要对养老者一视同仁,准入的门槛不能过高,必须平民化。让更多有需要的人,确切的享受政府的便利。由政府出面,吸引高质量人才返乡就业,并为其提供优质的岗位、丰厚的报酬,给安家费和分配住房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来鼓励其深入基层。政府需要和乡镇医院达成协议共识,定期从医院派遣医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服务。加快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且以法律文件的方式制定具体的政策方案和推进措施。不仅如此,还要对养老机构建立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保障农村老人的利益,用以规范投资者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5]。
3 结语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今农村养老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乡村振兴的重要问题,使得农村养老问题成为了社会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村社会保障善治的核心内容就是处理好农村养老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是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善治的重要保障。建设好新农村,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在建设美丽农村的过程中显得格外重要。构建多方协作,互利共赢的模式,是指在农村养老治理过程中,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农村乡镇社区、农村老龄化人口和农村老龄化人口的子女作为重要的参与者,构建一个政府和社会公民合作参与、共同治理的农村养老模式。总之,在农村社会化养老治理中只有构建起多方协调的模式,政府、市场、农村乡镇社区、农村老龄化人口和农村老龄化人口的子女等,彼此协同合作,共同探索农村养老的道路,才能彻底改变现在的农村养老所出现的问题,才能实现十九大报告倡导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牛博杰.浅析“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及对策[J].人力资源开发,2016(16):173.
[2]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6):63-68.
[3]于书伟.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求实,2018(4):98-112.
[4]易君.农村养老服务如何更给力[J].人民论坛,2019(01):88-89.
[5]李瑾.突破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瓶颈[J].人民论坛,2018(34):90-91.
(责任编辑 贾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