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兵兵 张华 潘国良 莫颖
摘要 本文阐述了茶园生态修复的必要性,提出了生态修复的原则以及茶园套种的树种选择和密度控制,总结了均匀套种、营造生态阻隔带2种生态修复模式,最后对浙北地区山地茶园生态修复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山地茶园的经营与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山地茶园;生态修复;思路;浙北山地
中图分类号 S571.1;S792.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7-005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浙北山区为浙江省茶叶的主产区之一,山地茶园面积约有23 333 hm2,绝大部分为单作茶园。近年来,部分村民因经济利益驱使,毁林开垦种茶现象时有发生。成片的全垦种茶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農药与化肥的污染,连锁形成饮用水安全和汛期防洪问题十分严峻,周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1 茶园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我国种植了大批集中连片、规模较大的专业化茶园,除少数在茶园内植树遮荫外,绝大多数为单作茶园。4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单作茶园面临着较突出的生态、经济、社会问题,比如茶园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均下降、病虫害增多、茶园化肥与农药用量增加导致维护成本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低等。
为了解决单作茶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政府要积极引导茶农做好山地茶园生态修复工作。着力加强生态茶园建设,规范提升茶叶产业发展,采用套种乡土阔叶林、营造生态隔离带、建设坡面水系等技术措施,对茶园全面实行生态修复[1-2]。
利用茶树耐荫、植株为灌木或小乔木、根系较浅等特性,与不同高度冠层和根系深浅的植物组成上、中、下3层或2层林冠及地被层的生态系统。茶园套种珍贵彩色经济树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土地、养分、水分和能量,不同类群的生物又能在较适宜的生境中生存,发挥了最佳的生物效应、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
生态修复后的茶园改善了水、肥、气、热条件,有利于茶树的生育,故茶树生长良好,尤其是单位土地经济收益大幅度增加。遮荫茶树处于较适宜的光、温下,光呼吸速率也较低,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适度遮荫是提高茶叶产量和绿茶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遮荫对肥力低的茶园增产效果显著。原生态的茶园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减少茶树病虫害,茶叶质量更好,茶叶价格更高,茶园生产成本明显降低,效益明显增加。
2 生态修复原则
2.1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制定修复方案。坚持一地一方案、一山一设计,针对陡坡地茶园、缓坡地茶园等不同立地条件,科学制定茶园生态修复方案。
2.2 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科学选择树种。要结合珍贵树种发展、彩色健康森林建设,坚持适地适树,选择耐干旱贫瘠的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彩色树种和经济林,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确保成活率[3]。
2.3 长效管理
健全机制,落实长效管理。按照“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制定出台生态修复林木长效管护办法,落实管护人员和责任,加强抚育管理,明确保留区域,确保茶园种得活、留得住[4]。
3 树种选择和密度控制
茶园套种树种选择应该因地制宜,以深根性、不与茶树争夺水肥、无共同病虫害、枝叶疏密适中的珍贵彩色经济树种为宜。珍贵彩色树种有苦槠、甜槠、青冈、冬青、金钱松、光皮桦、槭树类、银杏、榉树、枫香、黄山栾树、无患子、石楠类、乌桕、桂花等,特色经济树种有香榧、山核桃、薄壳山核桃、杨梅、青梅、柿、梨等。
茶园套种树种的栽植密度应随树种而异。套种密度以确保茶树享有70%光照为宜,一般以栽植330~495株/hm2为宜,随着套种树种的生长,通过修枝来调节遮荫度,控制在30%左右[5]。
4 生态修复模式
4.1 均匀套种
对坡度较为平缓、立地条件较好的茶园,实施全面套种改造。套种银杏、榉树、石楠、金钱松等树种。
4.2 营造生态阻隔带
对坡度较大、土层较为瘠薄的茶园,采取“山顶带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鞋”的方式,营造生态阻隔带。一是山顶区域。营造防护林带或隔离带(山顶戴帽,形成片林),土壤过于瘠薄的区域建议采用局部客土造林的办法,造林苗木采用容器苗。另外,在苗木品种的选择上,从生态恢复的要求出发,在考虑乡土树种的同时兼顾季相景观,选择枫香、木荷、青冈、柏木等耐瘠薄干旱的树种[6]。二是山腰区域。根据土壤等立地条件(山腰系带,形成林带),选择薄壳山核桃、甜柿等特色经济林以及阔叶类珍贵树种、彩叶树种套种,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景观效益。三是山脚区域。土壤条件相对较好,可以考虑选择一些景观效果好或经济价值高的树种,形成林带,如采用红枫、桂花、银杏、黄山栾树等品种套种。四是配置纵向林带。间隔一定距离按照自然地形或土壤条件种植形成纵向林带,密度根据地形或土壤条件而定。形成林网,林网内部种植木荷、冬青等散生树[7]。
5 展望
山地茶园生态修复工作可以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浙北地区大力推广山地茶园套种珍贵彩色经济树种,可将浙北近2 6667 hm2的单作茶园通过生态修复措施培育成多功能多效益的立体生态茶园,是切实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
6 参考文献
[1] 薛建辉,唐荣南.林茶复合经营研究与应用[J].世界林业研究,1996(6):45-50.
[2] 沈泉,唐荣南.林茶间作的理论基础研究[J].生物数学学报,1994(5):66-70.
[3] 肖庆来,李杰锋,占拥法,等.松阳县山地茶园套种香榧立体种植试验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2015(1):21-24.
[4] 林丽云,林丽凤,赵真忠,等.珍稀树种“降香黄檀”与山地“铁观音”茶树套种创新生态种植模式初探[J].福建热作科技,2010(3):41-43.
[5] 刘旺贵.茶园套种乡土阔叶树的套种成效分析[J].绿色科技,2015(4):120-122.
[6] 王辉,张俊.茶树间作套种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2011(4):5-8.
[7] 刘标,杨燕燕.茶叶套种银杏技术模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