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BM-Tobit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研究

2020-04-26 09:13:58索贵彬田木易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京津冀文明效率

索贵彬,田木易

SUO Gui-bin, Tian Mu-yi

河北地质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Hebei GE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31, China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是21世纪中华民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总书记亦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个大思路、大战略。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对其效率进行评价,指出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提出改进的路径和措施,便具有了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

国内学者针对区域层次,尤其是关于京津冀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非常少。陈冬冬对京津冀区域城市生态经济效率进行了研究[1],但城市生态经济只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局部,而生态文明建设涵盖了经济、社会和自然三个子系统。崔铁宁、张聪应用生态位理论分析了京津冀6个城市5个年度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2],陈润羊等通过构建生态文明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十二五”时期京津冀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3],胡悦教授等将京津冀地区作为载体,运用组合赋权方法研究其2010—2015年间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情况[4]。以上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研究对象仅限于北京、天津和河北省(或河北省个别城市),且时间跨度较短;二是缺少对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研究;三是研究方法比较传统。本文基于非期望产出视角,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分析京津冀城市2007—2016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进一步采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关键因素,探讨提高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途径。

1 研究方法介绍

1.1 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在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在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期望产出的同时,也会产生环境污染,这种希望越小越好的产出即为非期望产出。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Slacks-Based Measure)模型由Tone[5]提出,该模型可以有效解决径向和角度的传统DEA模型造成的投入要素的“拥挤”或“松弛”现象,但SBM模型也存在和传统DEA模型的相同问题,即对于效率都为1的单元,难以进一步区分彼此之间的差异,Tone[6]在SBM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定义了超效率SBM模型,其综合了超效率DEA 模型和SBM 模型两种模型的优势,能够对处于前沿面的有效率DMU进一步做出对比区分,模型具体为:

(1)

(2)

式中,假设有n个DMU,每个DMU由投入m、期望产出r1和非期望产出r2构成,x、yd、yu为相应的投入矩阵、期望产出矩阵和非期望产出矩阵中的元素,ρ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值。

1.2 Tobit 模型

Tobit模型由美国学者James Tobit 提出,标准形式见公式(3)[7]:

y*=xiβ+εi

(3)

1.3 SBM-Tobit 组合模型

本文将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Tobit模型结合在一起,首先通过SBM模型测算出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在此基础上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为因变量,各单元投入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由此判断各种投入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方向及程度。

2 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评价

2.1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基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同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采用理论分析法、频度统计法和专家咨询法,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等原则,构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2.2 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评价

本文以京津冀城市为研究单元,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运用以上构建的指标体系,采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运用DEA-SOLVER-LV8软件,对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进行评价,并揭示河北省与京津两市的差距。本文研究时间范围为2007—2016年,所需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年鉴》《中国水资源公报》等。评价结果见表2。

表2 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

图1 2007—2016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平均效率Fig.1 Beijing-Tianjin-Hebei Cit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verage Efficiency, 2007-2016

图1显示了2007—2016年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平均效率,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近10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均值为1.37,极差为2.85,最高为北京3.65,最低为邢台0.8。北京市、秦皇岛、衡水市、天津市和廊坊市位居前5位,而承德市、石家庄、保定市、邯郸市和邢台市处于后5位。北京市和天津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均值为2.55,而河北省11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均值为1.16,可以看出河北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京津相比差距非常明显。

3 Tobit 模型实证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影响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关键因素,探讨提高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途径,本文采用Tobit模型,以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为被解释变量,以资本投入、资源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为解释变量,建立Tobit回归模型。鉴于文章篇幅,本文只给出了北京、天津和石家庄3个城市的回归模型(P值均小于0.05):

(4)

资源配置指资源在不同领域之间的分配以及资源彼此之间的比例。就北京而言,因其首都优势集聚了大量优质资源,北京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资源和劳动力投入冗余现象,提高效率的途径是增加资本投入的同时,适度减少资源投入和劳动力投入,要依靠创新,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从而减少资源消耗。天津市和石家庄市情况比较相似,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都存在劳动力投入冗余现象,不同的是天津市要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效率首先要增加资本投入,其次是增加资源投入,而石家庄市则相反。石家庄市要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效率首先要增加资源投入,其次是增加资本投入。2018年,天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0.9∶40.5∶58.6,发展重点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相应地需要增加资本用于研发,同时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也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2018年石家庄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纺织服装业下降4.1%,食品工业增长1.8%,钢铁工业下降6.6%,建材工业增长0.2%,医药工业增长14.7%,石化工业增长10.9%,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6.0%。就石家庄市目前的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要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效率首先要增加资源投入,其次是增加资本投入。长期看,石家庄市要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减少资源消耗。

4 结论

对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进行客观评价是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前提。本文实证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总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城市间尤其是河北省大多数城市与北京市、天津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要在做好顶层设计和全区域整体规划的同时,在制定政策时要多向河北省倾斜,以带动河北省各城市共同发展;为提高京津冀区域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采取具体措施时要因地制宜,要在对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状况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差异化的方案,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少的资源、环境投入,获取最大的生态文明建设效益。

猜你喜欢
京津冀文明效率
请文明演绎
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2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32
跟踪导练(一)2
京津冀一化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4
“钱”、“事”脱节效率低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32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