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2020-04-25 12:32王耀眉李亚红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36期
关键词:本科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王耀眉 李亚红

摘  要:本科专业课程三模块教学模式由“前沿导读+专题研讨+项目实训”三部分组成,该模式立足教育本质,从教育本身价值出发,旨在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经验为本,启发学生意义生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阐明了三模块教学模式的缘起、设计原则、特性及内涵,为本科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方案,为各学科专业教学提供一个可操作性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三模块  教学改革  本科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2(c)-0190-03

Abstract: The three-module teaching mode for undergraduate major courses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Leading edge reading + Special seminar + Project training". This mode is based on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and the value of education itself.It aims to inspire students' meaning generation and promot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by taking students' experience as the bas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origin,design principles,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otations of the three-module teaching mode, and provides a new plan for undergraduate teaching reform and an operable teaching idea for all disciplines and specialties teaching.

Key Words: Three modules; Teaching reform; Undergraduate;Teaching mode

探索科学的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战略目标的根本路径。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以教育本身价值为导向,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论,中南民族大学康翠萍教授提出了“三模块教学模式”。该模式由前沿导读、专题研讨和项目实训三个模块构成,具有系统性、发展性和适应性的特性,为各学科课程教学提供可操作性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  三模块教学模式的缘起

當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正面临从适应到引领、从制器到人文、从智能到智慧、从知识到思维、从过程到结果等五大发展趋势。本科教学质量事关高校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的落实,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战略目标的根本路径。

1.1 以本为本,四个回归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点: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高等教育要坚持以本为本,这是由本科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地位决定。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体量规模最大,本科教育是人才输出的重要源头。当前的本科教学质量观普遍存在功利主义、结果中心和普遍性目标取向的偏颇。“四个回归”强调了本科教育要将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本科教育改革已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三模块教学改革在2015年开始论证并获得国家民委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走在了本科教学改革的前沿,也是对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呼应和实践探索。

1.2 模块教学的内涵要求

模块教学(modular instruction)一词源于西方教育学家,其将教学视为由几个不同但相互关联的组块构成的动态教学过程,是教学目的、方法与教学成果的综合。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模块教学通过组块设计,实现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相适应性。因此,要求模块的设置上要保证两点:第一,模块具有灵活性和可选择性;第二,在模块间主导思想具有独立性和整合性。

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的使命是发展思维,教育的目的则是找到最适宜学生发展思维的环境和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并非问题的最终答案,教学过程中,知识可以在师生互动中随着认识的加深不断更新和升华。学习是通过学习者的主动行为发生,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使学习效能发挥到最大。结合大学生发展任务,其知识迁移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教育者引领学生进入学科学习范围—学生初步掌握学科主导思想后,确立发展方向—在独立实践中掌握并运用主导思想。经历这一过程,学生能真正实现知识的迁移,并且掌握高阶学习技能。

基于此,三模块教学模式设置前沿导读、专题研讨和项目实训三个模块。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前沿、掌握基本理论并开展实操,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迁移,培养学生高阶学习能力。

2  三模块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三模块教学模式立足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点,旨在回归本科教育本质职能,聚焦人才培养,因此在原有基本的课程教学设计原则上,更突出其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2.1 前沿导读

前沿导读阐明课程在学科领域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动态。其设计原则如下。

2.1.1 知识更新原则

前沿导读旨在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的不足。研究表明进入新世纪时,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到3年,但是教材受修订编写发行的周期限制,无法及时更新,导致教材的学科内容陈旧、缺乏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因此前言导读模块需要弥补这一不足,将学科最新的科学研究和成果引入课堂。

2.1.2 兴趣导向原则

通过前沿导读模块,向学生介绍学科领域最新的理论知识、研究成果和科学技术,让学生掌握最新的专业研究动态,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对学科的学习兴趣。

2.1.3 批判思考原则

在前沿导读模块中,有学科历史学习和思想学习,通过引导学生纵观各学科的发展历史以及横向比较不同学科大家的思想流派,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批判性看待不同思想的优劣之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2 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探讨专题式课程资源的呈现,使教学内容从分散到整合,促进多种教学方式融合。其设计原则如下。

2.2.1 问题导向原则

“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问题是激发思考的钥匙,专题研讨基于问题,以问促思,引领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上主动构建新知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思考前沿、文献研读、实践操作等环节中学生自己提出、或由教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链”,让学生不仅完成对知识的理性认识,更渗透其中的科学原理和思维方式,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上聚合,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高阶认知能力。

2.2.2 合作参与原则

教学质量与学生参与度密切相关,参与是一种理念, 强调在教学中由师生、生生合作构建的和谐课堂氛围,使所有层次的学习者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只有让学生高层次的参与才能让其有自我建构,在专题研讨中要注重师生和学生之间的配合,调动学生积极合作,高度卷入课堂学习中。

2.2.3 内容聚焦原则

模块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我生成和能力的发展,比普通教学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学生认知加工的容量也有限,因此三模块教学中学习内容应该聚焦教学目标,内容呈现要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便于理解和记忆。

2.3 项目实训

项目实训引导学生进行项目主题选择、项目开展、总结与反思等一系列过程。其设计原则如下。

2.3.1 情境教学原则

科学问题源于实践生活,科学理论也要回归实践。学习专业知识不仅要接触课本,更要接触真实情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项目实训不仅“还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建构知识,掌握知识;还要“创设”情境,在实践中应用知识。最终让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帮助自己、他人和社会,才发挥这门学科的实践意义。

2.3.2 灵活适应原则

灵活适应设计原则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灵活變通和教学模式普遍适用上。三模块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自我建构,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在教学内容上就要详略得当,聚焦匹配学生的学习目标,根据不同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实训形式,发挥三模块教学灵活机动的特点。

2.3.3 全面发展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视域下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全体学生的发展;二是大学生内在整体和谐发展;三是指大学生的体力、智力以及一切天赋的充分发展,包括大学生的能力、人际关系的全面发展。通过实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发展学生多维能力。

3  模块教学设计的内涵及特性

3.1 内涵

该模式主体由前沿导读、专题研讨和项目实训等三个模块构成。其中,前沿导读阐明课程在学科领域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动态,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系统了解学科背景、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开拓学生视野。专题研讨在反思传统课程实施的取向上探讨专题式课程资源的呈现,使教学内容从分散到整合,使学生认识更深入、立体和统整。项目实训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理论专题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项目主题选择、项目开展、总结与反思等一系列过程,提高学生参与度,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3.2 特性

相比传授式教学,三模块教学模式回归教育本质,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的自我建构,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全面、自由和充分的发展,期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创新实现。相比传统教学模式,三模块教学更具有系统性、发展性和适应性。

3.2.1 系统性

三模块教学模式系统性体现在学科内部系统性。该模式要求学科内各专业教学之间相互协调,各专业教师需通过集体研讨,分析学科学情、制定学科总目标和总计划、分解专业教学任务并及时交流反馈教学实践信息。在三模块教学模式下,各专业不必达成共同的教学计划,但要在总教学目标和方案上进行统一规划,协调配合,具有学科内的系统性.

3.2.2 发展性

三模块教学模式的发展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的发展性。人的认知不可能绝对客观,必然带有主观因素,因此知识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三模块教学模式将知识作为质料,重点在于学生对知识的加工和建构,在于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而非知识的传递,这一模式下的知识本身是具有发展性的知识。

二是学生的发展性。学生不再是文本符号的容器,而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学习的主体,学生基于自身经验,通过问题和思考深入学习,通过实践研究发展能力,通过主动组织参与形成良好习惯,真正促进学生知识、思维、能力和德行的发展。

三是教学模式的发展性。三模块教学模式遵循教育本身价值,在教学中永远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意义生成,根据学生特点和发展调整自身,因此是具有发展性、生命力的教学模式。

3.2.3 适应性

三模块教学模式基于学生意义生成的出发点是遵循教育本质,是任何学科都需要遵循的,出于这一教育目的设计的三模块教学模式可以推广至不同学科,适应不同学科特点丰富其内容。目前三模块教学改革已应用于我校普通心理学、植物生理学、大学英语、生物无机化学等课程中,并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三模块教学模式于2018年在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普通心理学教学中试行,经检验,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自主性,增强学生学习《普通心理学》的趣味,使对心理学产生浓厚兴趣。该模式在我校本科生中跨学科开展均取得积极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三模块教学能够加强师生互动,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活动,增强课堂趣味性,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寓教于乐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三模块教学实验实施过程中,也凸显出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模块化教学开展过程中,发现存在教师知识能力发展、教研平衡和学校系统支持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多方协调配合,教学改革才能顺利推进,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 眭依凡.关于本科教学评估的理性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19(5):4-6.

[2] 张琼,康翠萍.基于知识复杂性的高级学习与大学课堂重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3):70-75.

[3] 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0.

[4] 张婷.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融合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9(31):105-106.

[5] 朱骏.教学专长发展视角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个案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6.

[6] 林路.论中国艺术管理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构建[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8.

猜你喜欢
本科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论中国画本科学习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