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羽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重庆 408000)
在现有的临床工作中,怎样进行护理干预才可以更好影响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医务人员对其关注的工作内容。我院挑选出60例接受下肢静脉曲张术的患者(时段:2017年8月~2018年8月),其中一组选择预见性护理后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更优,具体内容为:
挑选在我院接受下肢静脉曲张术的患者共计60例作为探究样本,时段控制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落实各组的分配,其中参照组(n=30例):男性患者统计1 6 例,女性患者统计1 4 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50.4±2.1)岁;探究组(n=3 0 例):男性患者统计1 5 例,女性患者统计1 5 例,最大年龄7 1 岁,最小年龄2 2 岁,平均年龄(50.3±2.0)岁。选定t处理对患者资料实施检验,最终表现出P值>0.05,没有探究意义。
参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而探究组选择预见性护理,具体实施的操作为:
第一,认知干预。需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之后对其即将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以及家属等讲述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形成的具体因素。这种情况在临床上的表现以及应该进行的预防对策等,尤其是对术后局部进行早期活动意义重点讲解,同时指导他们活动时候的正确行为方法,这样可以改善他们对于这种病症的认知以及产生的警惕心理[1]。若是患者Wells评分≥3分,应该还对其讲述出血以及抗凝等等一系列的基础知识内容,便于给应用药物干预做铺垫。
第二,护理干预。需对所有术后患者指导选择去枕平卧体位,将其患肢有效提高。且针对术后患者Wells评分≥3分,予以加速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处理,要是以间歇性腿部充气压迫疗法繁育,可利于患者静脉泵相关功能尽早得到康复。与此同时,需指导他们的家属协助其做脚踝关节或是足趾等伸曲动作。在术后的6小时可以进行下床活动,且术后的12小时可以增加低分子肝素进行干预。在用药的期间内对患者全身整体皮肤综合情况进行留意,主要是有没有产生出血情况或是倾向,比如:是否产生淤斑?要是发现了异常应该及时报告给医生做相应处理。若是术后患者Wells评分比较低,需要提醒他们经常太高患肢进行活动,以免深静脉出现回流障碍问题,针对中危类患者,应该在这些预防基础上再指导他们的家属协助其完成脚踝关节或是足趾等伸曲动作,并鼓励他们尽早下床开展活动。
60例干预数据选定其SPSS19.0处理,其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率以%以及n体现,同时执行x2处理。最后,以P值<0.05,为探究有价值。
探究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率0.00%(0/30);参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率13.33%(4/30)。比较下,探究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产生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且表现出P值<0.05,见表1:
表1 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n(%)]
预见性护理的开展,可以通过相关措施的干预,比如认知干预或是护理干预等对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有效的预见性干预,真正的从患者以及家属层面着手进行共同预防。将原本比较被动的护理转型为主动积极的护理,不仅改变了护理干预的服务总质量,患者更认可医务人员们的护理,同时他们的深静脉血栓形成也被很好的预防,明显降低产生率且在我院研究的干预下降到0%。
本次研究中,探究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率0.00%低于参照组13.33%,且P值<0.05,与李春梅[3]中的护理内容研究相近,体现出预见性护理应用的重要性以及预防优势。
综上所述,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选择预见性护理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降低0%,预防效果优,非常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