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廊坊市奥通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河北廊坊 065000)
在排水防涝系统和海绵城市建设系统中,水文水力模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明确指出“当汇水面积超过2km2时宜考虑降雨在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管网汇流过程,采用数学模型法计算雨水设计流量”[1]。
目前SWMM模型是唯一开源免费的数学模型,拥有完善的水文、水力、水质模块,其运算模块采用经典的水文学和水力学方程,在业界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可以独立作为数学模型进行使用,但与CAD、ArcGIS等工具的嵌合性较差。
笔者在缺少大型商业水文水力学模型的条件下,采用CAD和Ar cGIS等工具,快速构建SWMM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模拟验证得出工程设计结论。
建模目标区域位于廊坊市西北部,规划面积约2km2,现状主要为村庄,汇水区相对独立,目标区域西侧为现状渠道,北侧为北京与河北交界,南侧为规划高速公路。
建模目标区域属于永定河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受永定河河道多次改道及风力侵蚀影响,沉积物质交错分布,局部存在小平底。高程主要在17~25m之间。
规划区域南部、西部为现状灌溉渠道,现状渠道深度约为2.0m,规划渠道深度为3.5m,主要承担规划区域排水防涝功能。
(1)整理CAD中管网数据,利用CAD文件进行属性数据编辑。
(2)利用ArcGIS进行数据处理。
在ArcGIS中生成管线图层,根据管线数据生成节点数据,建立管段与节点之间的拓扑关系;利用泰森多边形方法,划分子汇水区,人工做局部调整,建立子汇水面积和节点之间的拓扑关系。为子汇水区、管段、节点添加必要属性数据,导出折点和节点坐标,用于数据块的书写。
(3)实现Access文件与Excel文件之前的复制粘贴,生成SWMM能识别的inp文件。
(4)利用SWMM模型进行模拟。
CAD文件中整理管网数据,打开特性栏,利用图层名保存管段的高度信息,利用线的线型比例属性保存管段的宽度信息,利用线的厚度属性保存管道的上游管内底标高信息,利用线的标高属性保存管道的下游管内底标高信息。管段的连接处必须无缝连接,最好采用捕捉方式处理。
3.2.1 新建mdb格式数据库,生成管线信息图层
打开ArcMap,新建mdb格式数据库,添加CAD中管线信息,生成管线信息的图层。生成的管线信息图层加入文件,移除原CAD文件,即移除CAD.dwg Polyline图层。
3.2.2 节点数据的处理
根据管线数据生成节点数据,删除重复的节点数据,利用格栅数据(Raster)为节点赋地面标高值,建立管段与节点之间的拓扑关系。
3.2.3 划分子汇水面积
先结合地形、河道和主要街道划分较大的子流域,然后利用泰森多边形方法,根据节点的分布进一步细分,划分子汇水区,最后人工做局部调整。
①生成汇水总面积的地面高程格栅图像;②生成管道及河道的位置格栅图像;③管道及河道所在位置的高程向下偏移;④利用管道及河道向下偏移的高程修正汇水总面积高程图像;⑤利用修正后的汇水总面积高程图像进行子汇水区域的划分,具体步骤为洼地填充、计算流向、径流累计计算、河网提取、河道生成和汇水区生成。
图1 ArcGIS内汇水区生成
通过上述操作得到子汇水区域图,其中每一个子汇水区可能包含多个节点,对大的子汇水区再次进行切分,并建立子汇水面积和节点之间的拓扑关系。
3.2.4 子汇水区、节点和管段数据整理。
(1)子汇水区数据整理。添加必要属性数据,用于[Subcatchments]、[Subareas]和[Infiltrations]数据块的书写;导出子汇水面积多边形顶点坐标,用于[Polygons]数据块的书写。
(2)节点数据整理。添加必要属性数据,用于[Junctions]、[Outfalls]数据块的书写;导出节点坐标,用于[Coordiates]数据块的书写。
(3)管段数据整理。添加必要属性数据,用于[Conduits]、[Xsections]数据块的书写;导出折点坐标,用于[Vertices]数据块的书写。
图2 ArcGIS汇水区与节点拓扑关系结果
实现Access文件与Excel文件之间的复制粘贴,生成SWMM能识别的inp文件。
利用SWMM模型直接加载生成的INP文件,完成目标区域模型的构建工作。设置模拟降雨数据,对目标区域排水管道系统、海绵城市建设设施系统等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见图3。
图3 SWMM模型不同情形模拟结果
本文主要解决在CAD的基础数据的基础上,通过ArcGIS软件进行高程数据和汇流分析、划分汇水分区、处理管网数据、建立汇水分区与管网节点的拓扑关系,最终生成SWMM能够读取的INP文件,以完成对规划目标区域的快速建模过程。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建模数据的整理,减少了在SWMM模型中手工建模产生的人为误差,大大提高了建模的精度和速度。
模型搭建完成后,后续模型参数的验证和率定是一份经验和技术相结合的工作,应通过实际监测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反复验证,最终率定出一套最优的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