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红合
摘要:在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受现代城市经济及各种不同思潮的影响,部分乡村的传统观念与文化底蕴正在逐步消失,一部分农村人的传统观念与传统文化意识也悄然发生变化,并对乡村经济带来极大影响。外来经济文化对乡村本土文化冲击很大,导致乡村百姓的精神家园受到极大影响。因而,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帮助百姓打造好精神家园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文化;精神家园;振兴
如今农村面貌改变很大,乡村基础建设与社会公共服务环境逐步改善。然而,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部分农村在城镇化过程中融入到了现代城市之中,传统的乡村文化得到融合。而有的乡村由于经济落后,不能解决就业问题,村民外流多,转向经济发达区域,接受了新的生活方式,部分乡村出现空心村,乡村文化缺少吸引力,从而影响着乡村经济发展。
一、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意义
1.乡村文化振兴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发展乡村经济需要人力支持,乡村发展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和县镇转移,农村劳动力少,老年及留守儿童增多,乡村经济发展缺少人力支撑。在部分偏远村庄年轻农民呈现下降趋势,农村缺少吸引年轻人工作生活的基础,影响着人们对于农村的认知,农村人的自信心受到挑战。乡村如果不能留住人,留住农村人的自信心,乡村建设将无法走远。因此,就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激发村民的自信心,用乡村文化增强精神凝聚力,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2.乡村文化振兴是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现如今,在乡村经济发展中,一部分农村人收入得到增长,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然而,许多优秀的传统乡风文明没有得到传承。一部分农民的文化素养没有得到提升。一部分村民的价值观念出现变化,相互幫助、诚实守信、谦让仁爱等思想在部分村民心中淡化,追求利已、奉献精神缺失。由于农村文化娱乐项目少,一部分人追求低级趣味,参与抹牌赌博的人较多,对乡风文明建设带来很大影响。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发挥优秀乡村文化的优势,增强乡村文化品位,重视乡村文化品质建设,改变不良的乡风民俗,使之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3.乡村文化振兴是丰富人们精神家园的重要方式。随着乡村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进一步增长,需要较高的精神文化满足人们的更高层次的现实需要。然而,在实际过程中,人们只是重视狠抓乡村经济建设,而忽视了乡村文化建设,导致乡村文化呈现空白。因此,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乡村文化建设,根据人民需要及时为他们提供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运用创新的方式奉献给广大农民,让老百姓获得良好的精神享受,从而增进对乡村的依念感,愿意留下来支持乡村经济建设。
二、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统筹规划,做好系统建设。对乡村本土文化深入挖掘,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并根据时代发展融入现代价值观念,从而更加丰富百姓的精神家园。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三个路径:
1.充分挖掘乡村本土文化的闪光点
乡村文化是相对于城市文化并与城市文化有较大区别的独特文化,一方面,乡村文化经久长存源于独特魅力,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价值底蕴,有的得到了公认并能传承;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乡村辽阔,民族众多,区域差异大,因而,乡村文化的差异很大,并有各自独立的特色。乡村与农耕紧密相连,乡村文化带来很大的农耕特性,在一些地区的乡村文化中就保留着这方面的内容。如耕作、农业遗产、风土人情,建筑风貌等,带着独特的价值观,有着较为丰富的农业情怀。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就要充分挖掘各地的乡村本土文化的精髓,寻找出文化的闪光点,让乡村文化体现出价值内涵,便于群众接受。
2.选准乡村文化振兴的切入点
乡村文化源源流长。如何让乡村文化振兴?如何让老百姓从中获得精神满足?这就需要对乡村文化的表现形式深入研究,通过合适的载体展现出来,从而将乡村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播。这就需要选准乡村文化振兴的切入点,采取多种宣传渠道进行恰当弘扬,让乡村文化深入人心。一是针对不同的群体选择不同的宣传方式。群体不同对乡村文化的接受方式也存在差异。如有的老年人,喜爱看戏、听评书,可以将乡村文化运用舞台方式,通过戏曲评书展示出来,增强宣传效果。而对于年轻人,他们熟悉网络多媒体,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乡村文化进行宣传,从而扩大乡村文化的影响力。二是多方组织,增强乡村文化的互动性。基层组织和社会团体可以吸引村民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活动,组织广场舞、健美操等方式参与文化娱乐活动,让他们不再沉迷在抹牌赌博中,从而提升精神品质。
3.契合时代精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要与时俱进,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有取有舍。一是对具有乡村特色的重要物质文化进行保护,保障其完整性。如村民在传统农耕活动中保存下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耕具,刀、镰、铲、锄、耙等,这些农耕具可能会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而消失,具有保留价值,需要保护。具有地方乡土诸特色的村落、房屋等,代表着传统的生活住宅模式,会随着现代建筑业发展而消失,具有“收藏”价值,应予保护。二是乡村精神文化需要契合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尊老爱幼、邻里相助等传统文化符合时代特色,应当弘扬,而一些地方乡村“粗话”、低俗文化则要剔除,使乡村文化更具有吸引力,能够带动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百姓更好地投入乡村经济建设。
结论
乡村文化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由于乡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部分乡村文化逐步没落。为此,需要充分挖掘乡村文化的闪光点,弘扬优秀的乡村文化,为百姓守护好精神家园,引领他们更好地投入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段小虎,闫小斌,荆皓.从“农村文化建设”到“乡村文化振兴”——研究维度与思维模式的转变[J].图书馆,2018 (09):1-4.
[2]莫文敏.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践与思考——以株洲乡村文化振兴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8 (24):198-199.
[3]王庭美.乡村振兴要重建乡村文化自信[N].安徽日报,2017-12-12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