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灾难艺术

2020-04-24 09:25小样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流民喜乐灾难

小样

Although there were numerous natural disasters and chaos caused by war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there were far less artworks commemorating such events than that in the Western culture. It was perhaps because Chinese people tended to record the happy moments. Even though, there were still many artworks generated by Chinese artists themed in disasters. There was an important theme“refugees”in Chinese paintings that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peaceful and flourishing modern China, refugee no longer exist. However, the disasters still persist. In the battle against earthquakes, flood, virus and many other disasters,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ists were still using their brushes to record special moments of the time.

在人类社会中,不同区域的历史文化有着鲜明的差异,但对于大灾大难这种远非人类所能左右的事件,却往往有着近似的解释。西方人对灾难的理解大多源于宗教,认为是上帝降下灾难,以惩戒人类;对于并未受过基督教文化洗礼的中国人来说,掌握对于世间万物生杀大权的则是另外一个人——老天爷。很多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但中国人对于“天”的信仰、敬畏却是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天灾”源于“天意”,人们虽然勉力自救,但所能做的仍然寥寥。

中华大地自古也是灾难战乱连绵不绝,却并没有像西方那样留下许多或纪念或警示的艺术品。推论起来,这大概与中国人非严谨型的信仰崇拜相关。我们不需要描绘宗教典籍里的故事传说,也没有对大型灾难事件敬畏纪念的习俗。就艺术家的身份而言,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专为皇室服务的宫廷画家。他们奉命绘写的大多是太平盛世、皇家威严,将灾难苦景绘制成图,岂非有辱皇帝英明?

即便是有着自由身的民间画家,通常也与真正的苦难黎民的生活隔着一层。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里,并无“灾难文化”这一科。他们画山水繁华、画人间趣事,为的是自娱,追求的是精致生活的理想与情怀。他们并非不问人间之苦,只是灾难已经足够深重,画在纸面不是太过残忍了吗?中国人更乐于留下喜乐的片段,至于苦泪,过去了就赶快遗忘吧。

然而,即便如此,中国艺术家在灾难艺术领域也并非一无是处。中国画中有一个重要题材——流民。所谓“流民”,即流离失所的平民,也即今天所说的难民。流民题材的作品始于北宋,但数百年间留下的作品屈指可数,质量上乘的作品就更少。

以在当时处于中上层的文人画家視角,去看因灾难无家可归、衣食无着的最下层百姓,本应满怀悲悯。可遗憾的是,悲悯向来不是务实的中国人关注的情怀。在吴伟、周臣等明代画家的笔下,流民都只是一种与常人常物无异的绘画对象而已。画中人物虽瘦骨嶙峋、衣衫褴褛,却很难激起人们的同情。相较而言,清代乾隆年间的画家闵贞所画的《流民图》更加生动一些。然而,虽然图中人物多为惨状,但也不乏趣景,总让人怀疑逃难途中是否也喜乐参半。

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幅《流民图》是近代蒋兆和所绘。画中,被战争蹂躏的百姓身陷苦难,以水墨结合西方技法的画法让画中人物十分真实,如同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让观者产生极大的代入感和同理心。

今天,在和平的、日益富强的中国,流民早已是一个逝去已久的概念,但灾难依然存在。地震、洪水、病毒……今天的艺术家们早已不是过去的旧文人。他们正在用自己的画笔为这个时代留下温情的写照。

猜你喜欢
流民喜乐灾难
雷击灾难
东晋士族与流民研究文献综述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略论十九世纪中叶鸭绿江北岸早期朝鲜流民社会——以《江北日记》为中心
西晋流民问题浅探
《喜乐街》爆笑来袭
灾难不是“假想敌”
防范“抗生素灾难”
明宪宗时期安抚荆襄流民的措施及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