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妖猫传》是陈凯歌执导,改编自日本魔幻系列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讲述的是盛唐时期一只会说人语的妖猫接连杀人,诗人白居易与日本僧人空海共同侦查案件的故事。《妖猫传》在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获得了“最佳美术奖”和“最佳摄影奖”,可见该影片在画面和布景上的成功。本文将分析该影片中的盛唐建筑在意境、叙事、空间中的作用与体现。
一、雅舍、柱础于意境
(一)雅舍
据《中国建筑美学史》:时值唐代,“我”之内心的收摄力业已经非常强大,这使得中国文化的中心化、内心化转向渐趋显著。《慧山寺新泉记》曰:“夫物不自美,因人美之。”两者意思都是外物自身没有美不美的概念,外物要想成为美的,就必须要有人的作为。人的作为可以是心的作为也可以是身体的作为,但是总归都是人所赋予的。在唐代,建筑对于人来说,都是可控可创可变的,主导权掌握在人的手中。
如果诗人所居不过一舍草屋,只要诗人内心清雅,那么该草屋就是清雅别致的。“舍”雅与不雅,属“我”之境。影片《妖猫传》中的白居易沉迷历史中的杨玉环不能自拔,他认为李杨爱情值得被歌颂传唱,因此渴望完成一首《长恨歌》以抒发自己的内心。其间他研究大量历史,去勾画自己脑海中的杨贵妃,白居易所居草屋仅存的只是诗人对作品的执念和叠叠书稿,以文墨和诗人的意象支撑,为雅舍。
中国诗学的核心范畴——意境,是不可能脱离建筑而去构想、去经营的。落日余晖下,诗人愁苦呕心沥血也写不出自己想要的《长恨歌》,在自己的想象和现实颠覆之间摇摆,心中苦涩。
看似草率的、仅仅是铺开平面的建筑体系,由于诗人赋予的意蕴而更能体现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木质的雅舍焕发出一种温暖的意境,身处于此,如王耘所述真实历史中的白居易身处建筑群景的体验:“这既是空间,又是结构,更是场域,尤以场域为重。白居易身在其中,环绕他、陪伴他的不只是建筑,更是自然,是万物。”
(二)柱础
柱础是建筑的柱子与地面相交的垫基石,其作用是承受房屋主柱重力。唐代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在建筑上常有表现,柱础上就常有纹样。唐代柱础纹样常为莲花样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并相传,释迦摩尼在出生时就会行走,行走的每一步地上都相应出现了莲花印记,从而莲花成为了佛教的标志,以表圣洁。除了柱础以外,唐城建筑屋顶上的瓦当(用来覆盖屋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也是莲花纹饰。
融合莲花纹样的柱础和瓦当颇富意境,虽位于建筑整体的底部却不容忽视,莲花的自然高雅提升了整个建筑的意境风采,使建筑具有自然的意境。纵使建筑身处熙攘唐城,也依然给人“幽人空山,过雨采苹”的美感。也正如孟浩然笔下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透出的蕴情总是自然的、灵动的、高洁的,这种意境在文化丰富圆融的大唐时期体现地如此细微又丝丝入扣,建筑的美感自然也是成倍的。
二、叠梁拱桥于叙事
虹桥和唐木桥相似度极高。虹桥的结构在技术上称为叠梁拱,由五排粗大的巨木组成骨架,两端固定在横木上,五排拱骨相互搭叠,组成叠梁拱。五排拱骨与横拱间用榫卯、铆钉、捆扎的方法固定,用这种方法把桥上承载的重量通过层叠的拱骨向桥的两边分散开来,如此使虹桥即达到了实用性,又达到了审美性。
在《妖猫传》中,桥的出现总是意味着情节的进一步推进。例如,僧人空海从街边幻术大师那里得知,“如果瓜不是瓜,那猫也不是猫。幻术里也有真相,所以真相还要回到猫身上去找。”
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一个特殊的功能,那就是具有感伤情怀的艺术载体功能。桥具有建筑实用功能,不论在哪个时期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与人的情感紧密连接。例如《妖猫传》中,诗人白居易是在创作《长恨歌》时被卷入了妖猫不断杀人的案件,开始白居易面对李白写给贵妃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时总是自愧不如,思慕杨贵妃而且十分向往玄宗與杨玉环的美好爱情。因此,当空海指出,杨玉环之死另有隐情,玄宗的爱情、李白的诗不过都是虚假之相时,白居易忿懑至极,难以相信。影片以桥作为情节推进的关键点,也是白居易不断了解真相、接受真相的节点。
桥也是通往理想境界的艺术符号。影片最后空海得以进入青龙寺,被惠果大师接纳,完成了来大唐的任务和自己的理想;而白居易不再为自己《长恨歌》而苦恼,他明白了自己的诗写的应该是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心境,他不再苦恼李杨二人的爱情真伪。此处的桥不但再现了唐代市井繁华,人群熙攘的场景,同时在电影结尾出现,告诉观众,白居易、空海、化身妖猫的白鹤少年都到达了自己的理想境界,这就是叠梁拱桥的叙事性。
三、法度、斗拱于空间
(一)法度对建筑的审美影响
法度与制度不同,制度需要架构,法度却是一种在具体的行为过程中提高操作效率的标准化尺度。唐城的建设在后期明显具有整体性的特点。电影《妖猫传》中,展现了唐城的宏大,同时整个城池呈现浑然一体的整体感。在唐之前,人民经历了足够多的暴力,忍受了足够多的苛待,因此信仰是人民的需要。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唐代的佛教建筑成为了整个建筑史的典型。王耘称佛寺、佛殿是“一种自足的完整的平行于尘世的建筑话语系统”。
(二)斗拱
斗拱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是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子顶端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称为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为斗,因此合称为斗拱。斗拱的完善是唐代建筑的一大特征。“人字拱”是在两个斗拱之间用来辅助承重的人字形短柱。“人字拱”是唐城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建筑提供了生活空间,也提供了思维空间,之所以说建筑空间与人的精神空间在某些方面是相一致的,是因为艺术品是艺术家的产物,艺术家在创作时必然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妖猫传》中不仅再现了唐代建筑的细节,也包含了创作者的审美偏好。冯继仁在《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考古学断代》一文中说道:“从实物看,唐代柱头斗拱后尾(里跳)皆延成纵向梁或缴背,或做成半驼峰通过斗拱支托平棋方;用下昂时,昂尾压在平槫下梁栿底处。”这种凌云飞动之势既体现了唐代宏大、开放的文化特点,同时表达了唐代的审美精神。
《妖猫传》中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唐宫和贵臣古宅,特别是唐宫正好是特殊的建筑意象,明显地突出建筑与人物主体之间的关系。影片开头,日本僧人进入唐宫给皇帝问诊,宫殿布局整齐严肃,对称均衡,皇帝的寝殿金碧辉煌,气派非凡。在这看似光鲜富贵的宫殿中,一只黑色妖猫却轻易杀死了皇帝。影片表现了狞厉的妖猫在外表华贵但实则萧条空虚的唐宫中复仇时,运用一个长镜头来叙述唐宫的华丽和气派,但是背景音乐和空中的孤鸟营造出一种凄惨的氛围,画面极富张力。唐宫建筑所象征的无疑是皇权和富贵,妖猫的出现正是对这一权利的挑战和报复,体现了建筑空间在该影片中的运用。
四、结语
“建筑电影学”并不是一个新的领域和课堂,早在20世纪就有许多西方学者加以研究。本文选择了近几年在还原历史建筑上比较出色的电影《妖猫传》作为引入点,来分析建筑在电影中的功能和作用。纵观整个大唐,这一时期的建筑美学是偏重理性的。《中国建筑美学史》论述了中国建筑所反映的理性精神,针对两种不同性质的“理性”,分别阐述了中国建筑的“伦理”理性精神和“物理”理性精神。在中国文化这一特殊背景下,不管在哪一时期都很难不去讲意境,不论人、事、物哪一领域都有各自的意境。本文只是粗浅分析了影片中诗人的居所和柱础、瓦当所体现的意境,影片中的墓室里和空海师父禅室的壁画、唐城屋顶上的鸱尾、棂窗等无不富有意境。
(长安大学)
作者简介:韩云(1996—)女,陕西西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