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预测及应对措施

2020-04-24 02:16屠天仰
市场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要素肺炎

屠天仰/文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经济现状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部炎症。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高、传播方式和渠道多样化、潜在异变可能大等特点,随着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不断增加,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尽管科研人员正在着力研制疫苗,但要彻底消灭新冠病毒仍需一定时间,短期内最有效的控制手段依然是隔离。2020年1月23日,湖北省武汉市做出“封城”决定,接着其他各省市区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对新冠肺炎患者采取严密隔离措施,对疑似病例和来自疫情重灾区的人员采取严格的14天医学观察。许多交通运输工具被迫停运,人们减少了外出活动。一时间,飞机、火车、轮船、汽车的乘客数量急剧下降,甚至各省市内的公交乘客也寥寥无几,交通运输业受到致命的影响。国内几乎所有的旅游城市和景点均因疫情而暂停开放,旅游业因此遭受重创。人员流动性和密集度的大幅下降导致各大商场无人问津,商业受到严重影响。适逢春节,本应是餐饮业的旺季,却因为疫情而损失惨重。出于安全考虑,劳动密集型行业被迫停业。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分析和预测

正如同预测疫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发展趋势一样,现实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是十分困难的。尽管如此,由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与2003年SARS疫情具有类似特点:突发性、传染性、高度不确定性、强隐蔽性、强危害性,因此可以参考2003年SARS疫情暴发前后中国经济的状况和相关数据,在一些基本假定的基础上做出预测。

从经济学角度看,影响经济正常运行的因素可以分成两部分,即内部因素(内生变量)和外部因素(外生变量)。突发性重大疫情,如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和2003年的SARS疫情,可以看作是外部因素,即对经济系统的一次外部冲击,会改变经济系统原有的运行轨迹,具体表现可分为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

(一)短期效应

从短期来看,笔者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并将导致季度GDP增速的下降,这主要源于短期内要素的流动性受阻。对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的隔离——封城、封村、封路等措施,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国内各地区之间的隔离以及人员之间的隔离。从经济学角度解释,隔离意味着要素的自由流动受到了限制。

市场资源配置的基本前提是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市场经济也依靠要素流动广度和深度的扩大而不断发展。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只有允许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才能使经济得到发展。亚当·斯密以分工为基础,以需求为重点同时兼顾供给,分析了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流动的必要性。大卫·李嘉图分别从供给与需求两个角度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认为要素流动能够带来国民财富的增加。古典经济学关于要素流动理论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各类要素又被重新归纳和定义,人们提出各种新名词,如“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发展过程充分说明了要素流动对于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

隔离使要素的自由流动受到阻碍,首先体现在人员流动性的下降,并进一步带来连锁反应,导致经济活动中的生产和消费环节受到影响。无论是2003年SARS疫情,还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这是因为第三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员的流动性,而隔离措施直接影响了人员的流动。从需求角度看,人们为了避免被病毒感染,而减少外出活动,从而降低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如旅游业、餐饮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等均深受波及。从供给角度看,生产要素和劳动要素的隔离造成了供给的中断。首先,病毒感染者被隔离治疗,从而无法回到劳动岗位。其次,对于疫情重灾区,工厂等劳动力密集场所还会被关闭,即使是没有被感染的人也难以复工。

附图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供给与需求曲线

从微观层面看,要素的流动性受阻对经济的影响可以从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变化中得到充分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动会导致产出的下降,进而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见附图)。以旅游业为例,景区关停、封城封路、限制出境等各项隔离政策相继出台,限制了人们的外出活动,从而导致人们的旅游需求急剧下降,需求曲线从D1左移至D2;需求下降给过去同一供给水平的价格带来巨大的下行压力,这意味着旅行社不得不采取减薪、减员、减少旅游服务等措施降低旅游产品或服务供给水平,供给曲线从S1左移至S2。供求曲线的变动同时导致均衡产量由Q1下降到Q2,其实质是市场的萎缩。从宏观层面看,尽管单个供求关系变化对总供求曲线变化的影响程度较小,但由于各个行业和部门之间联系紧密,某一行业的市场萎缩将具有较大的“乘数效应”,会向其他产业、行业和部门扩散,导致更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较大变化,对经济产生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影响。

2003年的SARS疫情主要发生在第二季度。受隔离措施影响较大的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第二季度同比增长2.3%,相比第一、第三季度的平均增速低了5.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第二季度同比增长7.4%,相比第一、第三季度的平均增速低了6.6个百分点。2003年5月,中国内地入境旅游人数同比下降31%,旅游外汇收入同比下降59%,国内旅客运输量同比下降42%。2003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降至3.6%,显著低于全年9.1%的增速。

由于隔离造成的要素流动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又是我国GDP中占比较大的产业,因此本文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并可以得出近似计算公式:

其中,ΔY为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下降幅度,k2为2019年我国第三产业对GDP的平均贡献率,k1为2003年我国第三产业对GDP的平均贡献率,ΔX为2003年第二季度我国GDP增速下降幅度,ε为误差项,主要是第一、第二产业对我国GDP的影响。

2003年我国第三产业对GDP的平均贡献率为39%,第二季度我国GDP增速由第一季度的11.1%降至9.1%,下降了2.0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18%。2019年我国第三产业对GDP的平均贡献率为59.4%,2019年第四季度我国GDP增速为6.0%。相比2003年而言,2019年第三产业对GDP平均贡献率比重的上升无疑将在短期内对中国经济造成更大的下行压力。因此根据公式,在不考虑误差项的前提下,本文预测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下降幅度约27.4%,即下降至4.4%,放慢1.6个百分点。此外,由于2020年第一季度适逢春节,为第三产业旺季,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对第一季度GDP的实际影响可能更大,第一季度GDP下降幅度可能超过30%,增速下降可能达到2.0个百分点。

(二)长期效应

长期看,本文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较小,这是因为经济系统的长期表现是由系统本身的各项内部因素主导的,例如劳动力、资本积累、科学技术、制度环境等。通常情况下,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种外部冲击,对这些根本性内部因素不会产生较大影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因疫情而发生变化。从2003年SARS疫情的历史经验来看,突发的疫情虽然会造成短期的经济波动,甚至由于经济系统的传导机制,一些负面影响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只要疫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系统的内部因素,那么对经济的长期影响就并不显著。此外,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各大行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经济系统通常会有一个反弹的过程,部分行业甚至可能因为前一段时间需求被压抑,从而表现出短暂的扩张,如旅游业、餐饮业等,将在一定程度上补偿疫情时期的经济收缩。

2003年SARS疫情期间,尽管第二季度我国GDP增速相比第一季度下降了2.0个百分点,但随着SARS疫情散去,2003年第三、第四季度GDP增速均恢复到10%,最终SARS疫情仅使全年经济下降了1.0个百分点左右,并且未明显影响下一年(2004年)及以后的中国经济增长。此外,由于政府有了抗击SARS疫情的经验,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高度重视,采取的管控措施更为严格有力,居民的个人应对方法也更为合理,再加上互联网和电商企业的高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疫情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因此本文认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是有限的,疫情对我国2020年GDP的负面影响很有可能在1.0个百分点以内。

三、结论和应对措施

本文基于2003年SARS疫情暴发前后中国经济的状况,从要素流动性的角度分析得出新冠肺炎疫情将在短期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从经济系统内部因素(内生变量)稳定性的角度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是有限的。根据分析,本文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出发,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一)政府层面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需求的大幅下降,对第三产业造成巨大影响,特别是旅游业、餐饮业等损失严重。为避免疫情影响进一步扩大,维持现有的就业水平,维护社会稳定,政府应合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出台相应的应急政策和逆周期调节政策,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导致的短期经济波动影响。

1.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基本手段。政府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调结构的利器作用,适度扩大赤字,加大财政支出和财政补贴力度。首先要加大对医疗卫生和科研的投入,增强民众的信心,尽快控制疫情,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其次要对旅游、餐饮等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的行业减轻税负、给予一定补贴,特别要对这些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实施精准的扶持政策,帮助这些企业缓解或摆脱困境,从而减轻因各行业和企业收入水平下降而导致的对全年经济增长的影响,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2.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国家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政策和措施。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改变了股票、外汇、期货等市场参与者原有的心理预期,加剧了市场波动,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政府要推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进行市场逆回购操作,对冲短期资本市场的波动,通过增加市场信贷投放,提高市场的流动性,扩大内需,刺激居民消费,缓解因过多的财政支出而带来的“挤出效应”。二是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通过下调贷款利率,提供贷款展期和无还本续贷,减免逾期利息等手段缓解企业的经济压力,帮助其尽快恢复正常经营,从而减少因企业停业和亏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失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

(二)企业层面

我国中小企业群体庞大,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9%左右,贡献了全国60%以上的GDP。中小企业规模小、更迭快、经营方式灵活、经营形式多样、经营范围宽广。但也正是规模小、发育时间短的特点,意味着中小企业竞争力较弱,抗风险能力差。一旦突发性疫情席卷而来,往往会击中这些中小企业的软肋,使其遭受巨大损失。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一场危机,更是一次反思。中小企业应借助这次机会,建立危机管理机制,提高处理突发性危机的能力,从而不断发展壮大。

1.科学的资金管理

中小企业通常没有科学的资金管理办法,主要凭借经验和直觉做财务决策,突发的疫情往往会使企业措手不及。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企业的销售额和现金流入大幅减少,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却仍需承担员工工资、贷款利息、房租等现金流出,这就导致中小企业陷入现金短缺、资金周转困难的境况。中小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机制,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培养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提前制定突发性危机的资金应对计划,从而降低疫情对自身资金周转的影响。

2.高度的创新精神

新冠肺炎疫情给企业原有的经营策略带来挑战,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具备高度的创新精神,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推出新的经营方式以适应非常时期。例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制造厂商迅速调整了生产策略,在较短时间内成功转型生产口罩、防护服、测温枪等医用器材,降低了疫情所带来的经营风险;疫情给餐饮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其员工面临失业,却造成各类生鲜门店的异常火爆和员工的大幅紧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盒马鲜生门店创新了临时用工模式,以高薪临时雇用其他实体餐饮企业的员工,既解决了自身业务激增但员工短缺的现状,同时缓解了疫情期间其他餐饮企业无力负担员工工资成本的困境,为降低社会失业率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要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