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佩
乳腺癌是腺上皮组织恶性病变疾病,其癌细胞可以通过血液、淋巴向远处组织与器官转移,在女性群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1]。虽然乳腺癌在各年龄的发病率不同,但是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随着年龄升高而增加,老年人是乳腺癌高危人群,有研究显示年龄65岁以上的乳腺癌患者占总乳腺癌人数一半以上[2]。目前乳腺癌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临床常行手术治疗与放化疗结合治疗[3-4]。传统乳腺癌切除术虽然在治疗效果方面取得一定疗效,但影响女性患者的身体美观,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创伤。因此,乳腺癌的手术治疗也越来越关注患者术后整体美观以及患者术后心理状态,保乳术治疗也逐渐受到人们重视。乳腺区段切除并腋淋巴结清扫术是保乳术治疗方式之一,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可以提高患者预后[5]。本研究回顾分析乳腺区段切除联合腋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老年I/II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老年I/II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乳腺癌根治术组(根治术组,38例)、乳腺区段切除并腋淋巴结清扫术组(切除清扫术组,42例)。根治术组:年龄60~78(68.85±4.04)岁;TNM分期:I期17例,II期21例;左侧23例,右侧15例;浸润性导管癌12例,浸润性小叶癌10例,原位癌16例;平均肿瘤直径(2.08±0.46)cm;肿瘤位置:内上象限13例,内下象限10例,外上象限8例,外下象限7例。切除清扫术组:年龄60~78(69.34±4.27)岁;TNM分期:I期20例,II期22例;左侧26例,右侧16例;浸润性导管癌13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原位癌21例;平均肿瘤直径(2.13±0.31)cm;内上象限14例,内下象限12例,外上象限9例,外下象限7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区制定的《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年版)》中诊断标准[6]且经活体穿刺、病理学、影像学确诊为乳腺癌者;女性;年龄>60岁;采取手术治疗者;I/II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肿瘤直径≤3.0 cm;单侧病灶;临床病例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术前正在采取辅助放化疗者;伴有心、肝、肾等器官严重损伤者;乳腺癌中晚期患者;患有免疫性缺陷、循环系统疾病、其他恶性肿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者;失访者。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切除肿瘤组织手术治疗,根治术组患者采用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手术切口方向根据患者的肿瘤所处部位决定,采用横向或纵向切口对病灶肿瘤进行切除,同时保留患者的胸大肌与胸小肌,并对患者腋窝BergI/II淋巴结进行清扫。切除清扫术组患者采用乳腺区段切除并腋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手术切口方向确定由肿瘤所处位置决定,若处于上象限时,切口方向与患者乳晕平行,若肿瘤位于下象限则以乳头为中心行放射状切口,切除距肿瘤3 cm以上的腺体组织,再对患者腋下淋巴结进行清扫。2组患者术后均采取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若患者术后表现出ER、PR阳性时则增加内分泌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所有患者均进行1年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年存活率、复发率、转移率以及生活质量,采用SF-36评分量[7]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随访:患者随访时间自住院当日起,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术后半年内每2个月门诊随访1次,半年至1年,每3个月随访1次,主要对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监测、常规体检、影像学检测患者是否复发或转移。
2.1 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清扫术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根治术组(P<0.05),而手术时间高于根治术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2组患者均出现皮下积液、上肢肿胀、感染,但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例(%)]
2.3 2组患者随访情况比较 随访结果显示切除清扫术组1年存活率为97.62%,根治术组1年存活率为94.7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复发率、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随访情况比较 [例(%)]
2.4 2组患者术后1年生活质量比较 切除清扫术组患者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生命活力、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评分均优于根治术组(P<0.05),而2组患者躯体功能、总体健康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术后1年生活质量比较分)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根治术是目前乳腺癌治疗术法之一,即使患者未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也多采用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治疗[8-9]。改良根治术主要是通过切除乳腺癌患者乳腺及其周围组织来实现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然而改良根治术需要切除患者病灶侧的全部乳腺组织,手术创面大,并且影响女性体型美观[10-11]。随着乳腺癌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同时也出现年轻化趋势,因此,对手术治疗术后体型美观及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对乳腺癌的深入研究,有学者发现乳腺癌不是局部性疾病,而属于全身性疾病,多数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在血道转移之前,局部切除术治疗与根治术治疗疗效差异不明显,此发现为也临床保乳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乳腺区段切除联合腋淋巴结清扫术为保乳术治疗方式之一,其通过对乳腺区段切除并进行腋淋巴结清扫,术后再与放化疗联合治疗,在确保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以缩小患者手术切除范围,尽量保留患者的乳腺外观。易瑛等[12]研究认为保乳术治疗有助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减少患者心理及生理方面不适,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苗江雨等[13]研究认为乳腺区段切除联合腋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疗效优于传统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汪梅等[14]研究认为乳腺区段切除联合腋淋巴结清扫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含量,提高患者预后并且临床疗效显著。
本资料结果显示行乳腺区段切除联合腋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老年I/II期乳腺癌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均较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降低,而皮下积液、皮下出血以及上肢肿胀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同时患者1年随访情况分析发现,行乳腺区段切除联合腋淋巴结清扫术老年乳腺癌患者与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1年存活率、复发率以及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者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后者。杨飞标等[15]研究显示乳腺区段切除联合腋淋巴结清扫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治疗效果相当,但是其比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康复快、手术创伤更小。本研究结果也支持其观点,表明乳腺区段切除联合腋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有利于老年I/II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可能是因为保乳术不仅会给患者术后带来较好的美容效果,同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还意味着减少患者术中创伤,不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耐受性,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乳腺区段切除联合腋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老年I/II期乳腺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其对老年I/II期乳腺癌患者远期生存情况的影响还需要延长随访时间进行分析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