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军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南岸 40006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1]国家体育总局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列为“十三五体育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突出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从而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公共体育服务作为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受到党和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加以实施。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起源于公共服务领域,是由于公共服务作为21世纪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理念,包括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交通等社会公共事业。[2]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之后,学界掀起了公共服务研究的热潮,尤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下的公共服务研究成为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热点。体育学界首篇刊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核心期刊文献,是2007年肖林鹏等作者对公共体育服务概念诠释及相关理论的分析。[3]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民生保障,也是发展社会事业,解决新时代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有力支撑。作为公共服务重要内容的公共体育服务在保障大众体育运动基本权利,增进国民体质健康,促进区域体育发展平衡和提升国家体育综合实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全面建设“健康中国”战略下,迫切需要及时梳理和总结十年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总体特征和演变趋势,聚焦研究的热点,剖析研究的难点,以回应新时代社会公共服务发展对公共体育理论研究的新要求。
研究文献均来源于中国知网下属的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检索条件以篇名搜索“公共体育服务”和“体育公共服务”,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检索文献共计254篇,检索时间为2018年3月20日。需要指出的是,研究文献选择以核心期刊为来源是考虑到核心期刊刊载的文献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有助于深入研究,并获取有价值的研究信息。此外,为了进一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分析过程中的误差,在文献搜集过程中专门开展了文献的整理工作,主要是对标题或者关键词中的近义词、泛义词实施删除合并,如影响、路径、建议、策略等,避免文献分析时影响研究结果。最后检索到文献数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并保存在以download_ggty命名的文件夹中,将其作为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源。
基于知识图谱的文献可视化分析方法是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对文献背后的大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分析,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展现某一领域研究的演变特征、热点主题、知识基础和发展前沿等,最后通过可视化效果全景式呈现该研究领域的演变路径。共词分析作为文献计量学的重要分析工具,是通过聚类整合,分析两个词在同一篇文献中所出现的频次,找出在文献中共同出现的词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探究该研究领域演化的趋势和研究热点。作为全球运用最为广泛的可视化分析软件,美国信息可视化和科学知识图谱绘制领域专家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2003年开发的Citespace 软件,如今已经进行了五代更新。为了充分满足中国研究者的需要,该软件融合了大连理工大学刘盛博老师专门针对CNKI数据研发的转换工具,从而实现了对中文文献的可视化分析研究。本文利用Citespace V 5.2.R2(64-bit)版本,对所搜集到有关文献数据进行一系列分析。将年份设置为1年,每页显示文献数据阈值为50,以最小生成树算法,分别对文献数量的分布与演变,文献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图谱生成分析,基于共现分析的知识图谱生成共现图谱、时区试图等,来深层次揭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领域的焦点,从而形成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演化历程。
依据图1可知,核心期刊首次刊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文献始于2007年,在过去十年的研究进程中,国内学者对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呈现出急剧增长的态势。整个增长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波浪式增长阶段(2007-2012年),由首年发文的3篇文献经过增长、缓降再增长的波动过程,增长到18篇,在5年中增加了15篇文献。 第二阶段为快速增长阶段(2013-2015年),这一阶段文献增长势头强劲,尤其是从2013年到2014年的一年间就增加了17篇文献,之后经过缓慢增长后略有下滑趋势。第三阶段为急剧增长阶段(2016-2017年),在一年时间里增加了14篇文献,达到发文的顶峰。
透过文献背后结合各个时期国家公共服务相关政策分析发现,作为国家公共服务建设重要内容的公共体育服务研究领域文献的数量增长曲线与我国政府加强职能转变,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建设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政策发展轨迹密不可分。例如,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形成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对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做出了重要部署。体育与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公共事业范畴,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重要内容,受到学界的及时响应,2007年便刊发了3篇公共体育服务的理论文献。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让人民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发展体育公共事业”,这是第一次将体育事业发展列入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发展方向。2008年,胡锦涛主席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公共服务”。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框架,明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目标。接着2012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专门在第十章单独对公共文化体育进行详细规划,指出“国家建立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的权益”,并对公共文化体育建设的重点任务、国家基本标准和保障工程进行了明确说明。党的十八大指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立政府主导、覆盖全民、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这一要求加快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推进了公共服务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务院《“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专门指出了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领域主要发展指标和保障措施,对发展公共体育服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国家政策出台之后,国家体育总局也随之制定和颁发了相应的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文件,各地方政府也制定了本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制度,引发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热情。从2011年开始,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呈现出迅速增加的态势,这与姜晓萍等对国内公共服务文献研究整理的结果一致,说明公共体育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范畴,受到政府政策制定的驱动影响和国家体育发展改革内容要求高度关联。
图1 2007-2017年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文献年代分布
由表1可以看出,近十年公共体育服务研究领域的前十位作者,肖林鹏以刊发13篇文献成为国内公共体育服务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郇昌店刊发11篇文章名列第二名,郭修金刊发10篇文献名列第三位。进一步分析发文前十名的作者特征呈现出“高职位、高职称、高学历”的“三高”态势;单位集中化,主要来自上海体育学院、苏州大学和天津体育学院(见图3),成果来源于高级别基金项目,分别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软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作者群中有校级领导3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5人,值得指出的是郇昌店和郭修金作为青年学者,发文数量分列第2和第3名。通过作者的共现可视化图谱可以看出(如图1),公共体育服务研究领域已经形成四个富有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团队,第一个是以肖林鹏、郇昌店、李宗浩和杨晓晨组成的“公共体育服务制度研究”团队;第二个是以戴健领衔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团队;第三个是以彭国华、庞俊鹏和张凤彪组成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研究团队。
表1 2007-2017年发文量前10位的高产作者
图2 公共体育服务研究作者共现网络分析
图3 2007-2017年发文量前10位的核心机构
由表2可知,在国内近十年的公共体育服务研究领域前十位的高被引文献中呈现集中化的态势,以天津体育学院肖林鹏教授组成的团队发表的系列文献成为高被引文献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团队所发表的系列文献有7篇文章成为前十位被引文献,且前六名的高被引文献均为其团队成果。以肖林鹏教授作为第一作者的文献占据着高被引文献的前四位,其在2007年发表在《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上的两篇成为国内公共体育服务研究领域的最高被引文献。其中,“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以被引419次成为最高被引文献。进一步分析前十位高被引文献发现,其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公共体育服务的理论框架、供给、均等化和体系四大类,其中以公共体育服务理论框架的被引居多,这说明来源于公共服务领域的公共体育服务研究作为新鲜研究热点,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我国构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现实需要,公共体育服务逐步成为学界研究的共识,带有一定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呈现。此外,对如何构建均等化的公共体育服务,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等文献也逐步出现,理论研究正在积极回应公共体育服务的现实问题。
表2 2007-2017年公共体育服务研究领域前十位高被引文献
通过Citespace V软件关键词词频分析后发现,254篇文献中包含有效关键词共有75个,关键词出现总频次为682次,平均每篇文献关键词2.7个。表3为前20位的高频关键词汇总表。这些高频关键词代表了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的专业术语,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呈现的主题和集中的热点。“公共体育服务”本身作为新颖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成为高频关键词的榜首,出现次数达254次,完全覆盖了所有检索的文献。“政府购买”、“均等化”、“体育管理”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紧随其后,成为该领域的主要标签。在分析高频关键词时不仅仅要看关键词所出现频次的多少,还要结合它所出现的时间特征以及各个关键词之间的网络联系。由于公共体育服务是在我国政府转变职能全面构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过程中所出现的具体内容,受到政府影响明显,因为高频关键词所出现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内部呈现的网络关联可以反映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演变的具体路线。透过知识图谱分析软件的节点圈层变化及突变次列表等,发现公共体育服务关键词时间演变路线呈现从理论构建到现状解析,再到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政府购买,到供给侧改革等实践领域。
图4 2007-2017年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序号关键词首次出现年份序号关键词首次出现年份1公共体育服务200711体育社会组织20142政府购买201412路径20103均等化200813基本公共体育服务20134体育管理200814现状20115公共体育服务体系201215群众体育20136公共服务200716供给侧改革20167供给201117政府职能20158政府201218困境20139农村200819公共体育场馆201410农村公共体育服务200920中国2013
如图4,将高频关键词的中心度、节点频次及其相互联系情况进行汇总,从而得出公共体育服务研究领域影响力较高的前10个关键节点,分别是公共体育服务(1.25,254)、体育管理(0.14,28)、体育公共服务(0.12,20)、供给(0.08,18)、农村(0.07,14)、公共体育服务体系(0.06,21)、公共体育(0.05,20)、政府购买(0.04,35)、公共服务(0.03,20)、农村公共体育服务(0.02、11),括号里的数字依次代表中心度和出现频次。通过高频关键词之间额节点和相互关联进一步分析,最后汇集形成近十年公共体育服务的最小树聚类知识图谱,形象地呈现出国内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热点的演进态势。
图5 2007-2017年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关键词时区视图
结合时区可视化显示发现(如图5),在过去十年时间里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主要领域呈现出两个阶段特点。在2007至2011年主要集中公共体育服务理论、体育管理、农村体育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领域,这一时期的研究主题相对集中,重点以公共体育服务的理论建构为首,从体育管理的视角对公共体育服务进行了系列研究。在2012-2017年间,公共体育服务研究领域的主题更加多元化,主要以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和多元主体供给、供给侧改革为重点,同时也从不同视角对城市社区、新农村、体育社会组织、政府职能、国外公共体育服务等进行了研究。根据近十年来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文献关键词使用频次骤增的演变轨迹所形成的突变词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发展基本上呈现出三条轨迹演进,第一是围绕政府职能转变下的政府转型转向政府的服务型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协调发展;第二是由重视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逐步转向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与专业性并重;第三,由重点关注公共体育服务的工具理性逐渐转向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双效合一。研究轨迹演进的脉络表明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内容拓展和焦点转移,与政府社会治理与公共政策的战略转向密不可分,充分体现出学术研究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现实需求,重视理论建设与对策服务的功能。
从2007年至2017年,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主题在不断变化调整中突出体育服务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呈现出不同的研究主题变化脉络特征。在十年的调整变化中,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态势调整紧密围绕国家政策方针和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体育事业发展改革导向而变化,与十年来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下的社会治理发展相适应,研究特征主要呈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始终服务于国家宏观政策方针,顺应了政府职能转变下对体育发展改革的时代需求。最早在国家政府文件中出现“公共服务”一词是在1998年3月6日的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上《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中,提出“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转变”。在2002年的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提出“将政府职能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从那开始,学界掀起了公共服务研究的热潮,体育学领域也将视角集中在体育的公共服务领域。2006年3月国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规划,为政府公共服务发展指明了方向。接着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和谐社会建设目标,并提出加大在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与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力度。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育作为政府职能工作之一,也是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始终紧密围绕国家政策的导向,体现在从“公共服务”的提出,到“服务型政府改革”,再到“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从近十年的公共体育服务研究主体特征演进可以看出,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符合国家政府转变和社会治理的宏观规划要求,体现出体育作为社会公共服务发展的实际需求,是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治理背景下公共体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成果从不同领域与角度,积极发挥了促进社会公共服务开展的根本需要,在实践中为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体现了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基本特征。总体而言,近十年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演进脉络呈现出初建、发展与不断完善的进程,始终围绕国家公共服务发展战略的走向,满足社会公共体育发展的现实需求。
第二, 始终贯穿以“体育管理、公共服务”为核心的研究主题,主动融入政策响应的研究诉求强烈,人民美好生活中体育需求的关照不足。透视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十年演进可视图发现“公共服务”这个词出现在每一个阶段,并且与体育管理紧紧结合,反映出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基于体育管理的公共服务战略思想扎根于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始终。诚然,公共服务的体育管理战略思想并非偶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密不可分。从体育发展战略来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化落实事关健康战略的深入推进,而提高体育的公共服务能力与构建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至关重要。从体育管理的公共服务战略视角开展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是为了主动融入国家政策的走向,构建公共体育服务的理论框架,促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实现社会治理水平现代化而做出的时代抉择。然而,这种宏观性的研究主题大多数是以战略管理的方向去把握社会公共体育发展的基本脉络,或者是以政策导向为直接驱动力的宏观研究主线推进方式,难以从多个视角具体落实到实处,导致了研究视域的局限。从已有研究主题的演进脉络分析发现,相关成果对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体育需求的关注程度不够,没有处理好公共体育服务与人们美好生活中对体育需求之间的协调关系,从而致使研究的人本关注不足,研究走向的不平衡,最终出现研究成果的实践指导性与现实运用性不强,让许多不协调的问题依然面临解决的困境。如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差异性、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不畅通、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标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内容与方式、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有效衔接、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的改革等。因此,在新时代促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背景下,应以人本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调整和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视域,以优质高效的研究化解社会公共体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助推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提升。
第三, 从公共体育服务研究主题的变迁轨迹来看,公共体育服务研究主题的变迁都是紧扣国家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治理的政策需求基础上,针对公共体育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不断对研究主题进行调整与完善,整个研究过程充满了动态性。从国家政策最初提出公共服务,在不同的阶段开展公共体育服务研究,都是遵循当时国家政策的导向与社会治理下对公共体育发展的需求,在研究成果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应用效果,进一步促进了公共体育服务的理论体系建设,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研究的行动取向上分析,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缺乏从“民生”视野上去探寻公共体育服务在保障全民健康享有与全民健身公平性的价值。最初的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内涵、结构、改革理论等研究,是在社会发展的不确定问题而被动选择的初创研究,到后来“现状”、“对策”、“供给”、“农村”、“城市”、“体育社会组织”、“路径”等主题,多是为适应当时国家政策导向与社会治理需要的选题,具有主动融入的特征。总体而言,十年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政策吻合性较高,多是遵循当时国家政策导向下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理论探讨,主要针对公共体育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适应性分析,缺乏对公共体育与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人本性深度探讨。对公共体育服务进行研究,应当促进社会的体育元素和内容尽可能地体现出“公”与“共”的特性,提升主动服务的着力点和受益面,从而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与大众不同体育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与高效匹配,才能提高研究本身更为强大的实践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我国发展性的历史定位”。在新时代的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将肩负更大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依然要继续紧密结合国家的“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政策,结合健康战略实施,以公共体育服务研究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更加充实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对此,第一,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作用价值。从公共体育服务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社会价值,调整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主题,从各级层次加大课题的资助力度,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人本需求为导向,重新定位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价值取向。第二,结合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推进,重点研究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与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提升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多元化路径以及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的国民体质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第三,结合依法治国的国家治理政策,不断加强对公共体育法律法规研究,从而健全公共体育服务运行的保障机制,完善公共体育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平。第四,形成开放式反馈研究系统,从更高层面认识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战略,包括促进国民健康、社会公平、国家治理、公共服务体系与国民体育利益和价值等内涵,要构建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相统一,历史经验与逻辑生成相一致的研究系统。
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通过体育来展示国家形象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政治诉求逐渐弱化。在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进程中,不仅仅是要建设一个竞技体育强国,更是一个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健全的强国。纵观十年来已有的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成果,以政府职能转变下的公共服务政策导向下的被动融入,从公共体育自身的价值体现以及大众美好生活需要下的人本体育需求主动关照还不足,在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成果的政策引领和政策的事后绩效评估领域体现不够。由此,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把握:第一,结合国家公共服务改革发展的重点,深入剖析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难点和要点,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政策事前谋划,如,在均等化领域,以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为突破口,建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标准与多元供给模式,从而促进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一体化。第二,加强公共体育服务过程的研究,促进研究成果指导实践,以实践助推研究的深化。在公共体育服务过程的研究领域要体现公众、公开、公平与公信的原则,加大公民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提高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过程的方式、管理与评价研究,健全多元主体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研究。第三,公共体育服务作为惠及百姓的一项民生工程,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有着积极的社会价值,应该加大公共体育服务的事后绩效评估研究。从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参与、过程监管、内容供给、方式设施、效益体现等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研究,促进公共体育服务服务贴近百姓生活,服务于民,惠及于民,让更多人民群众从公共体育服务中增加获得感与满足感。
公共体育服务作为社会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突破体育学视野,充分结合社会学、管理学、公共政策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知识与方法,突出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公共性”与“服务价值”。而现有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大多数成果来源于体育学科内部,成果刊载也都集中在体育学刊物领域,研究群体与成果呈现局限在单一的学科视野。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学术共同体,提升智库研究水平。一方面,要加对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重点资助,为建立公共体育服务优秀研究团队提供平台。在做好现有已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与重大招标项目有关公共体育服务团队的后续发展支持上,继续增加对该领域的新团队建设。另一方面,要建立公共体育服务专门的研究学会,搭建与国内、国际优秀的公共服务研究机构、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公共体育服务主动融合社会公共服务研究领域,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多学科主体构成,拓展公共体育服务学术共同体的范围和影响力。最后,加大对学术共同体的评价体系建设,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成果的应用性和指导性。融多学科优势和集体智慧的公共体育服务学术共同体,要强化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协同,推进公共体育服务的本土化,注重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成果的引领作用、应用价值和指导功能,及时回应政府职能转变下对公共体育服务实践对理论的现实需求,真正发挥学术共同体的政策咨询和智库作用。
公共体育服务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近十多年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始终紧密结合国家公共服务战略政策围绕公共体育发展展开,与我国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相适应,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下的体育需求相吻合。然而,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行动取向上往往从政策回应来对民众的“民享”角度来进行相关研究,缺乏从“民生”的角度思考公共体育服务的过程呈现与价值诉求。在新时代下的新社会矛盾缓解过程中,公共体育服务应该未雨绸缪,主动融入,吸收多学科知识与经验,从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社会体育的需求、人本体育的关照等角度出发,加大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协同,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的统一,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引领作用、应用价值和指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