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琴慧
摘 要:稻瘟病的出现极有可能影响水稻的种植产量以及品质,因此对该疾病的防治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传统使用化学农药的防治措施,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农药残留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生物农药防治措施效率高、污染小且低残留,因此在防治稻瘟病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另外,新型无人机技术在植保方面的应用更是大大改善了防统治效果。故本文就水稻稻瘟病生物农药防治及无人机统防推广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稻瘟病;无人机;生物农药
水稻无疑是当前世界上最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将其视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稻瘟病是水稻种植过程中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带有突发性强、扩散快以及影响范围广等多方面特点。稻瘟病的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指基于活体微生物以及代谢活性物质等方式对稻瘟病的病原菌以及植物生长等进行调节与治理。相较于传统化学防治措施可以更为有效推动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无人机技术与植保的结合也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门话题,可以大大提升植保质量以及效率。
1 生物农药防治稻瘟病的应用
1.1 基于真菌防范稻瘟病
基于真菌的稻瘟病防范机制主要分为重寄生作用、拮抗作用、交叉保护以及竞争作用等几种。生防真菌主要基于所形成的具有抑菌特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从而有效控制稻瘟病菌影响结构的形成,也可以通过生成纤维素酶、几丁质酶、葡聚糖酶以及果胶酶等常见的水解酶,使得稻瘟病的病菌细胞壁被进一步的溶解。另外,一些真菌可能会诱发寄生植物产生抗病性,比如诱导水稻植株中的植物保卫素、植物防御酶系以及活性氧等之间产生相对于的改变,继而阻碍稻瘟病菌进入物理结构保护,比如乳突以及酚类化合物等等。
1.2 基于细菌的稻瘟病防范
细菌来源的生物农药主要以抗菌谱为主,且其生物防范机制也更为多元化,囊括了抗生作用、溶菌作用以及营养竞争、诱导抗病性等等。生防菌和病原菌所形成的拮抗作用的强度和二者在宿主表面共生时的生物量有关,拮抗菌依赖在病原菌侵袭水稻之前抢占生存空间并长期繁殖,从而达到一定的抑制病原菌的作用。生防细菌的竞争机制则主要为营养的竞争以及空间点位的竞争。前者主要是指生防细菌在微生态的条件下和周边微生物在其定殖区域竞争生长发育所必要的氨基酸、铁元素以及维生素等等。而空间点位的竞争则主要是指生防细菌在织物根际、内部以及体表等和稻瘟病菌争夺进入位点。例如枯草芽胞杆菌CB-R05就可以在水稻皮层细胞中、细胞间隙以及维管束系统中进行大量的定殖,从而抢夺稻瘟病菌的进入空间。拮抗作用则主要指代一种生物形成抗生物质以及有毒代谢物从而对另外一种生物的生长产生抑制的效果。生防细菌往往可以形成抗生脂肽以及水解酶等多个细胞外代谢物质,从而使得稻瘟病菌菌丝发生形变、原生质被进一步浓缩以及菌丝端发生开裂损坏。比如枯草芽孢杆菌SYX20以及SYX04发酵培养液可以得到溶解稻瘟病菌菌丝细胞壁与分生孢子细胞军,从而导致原生质外渗,相关研究表明其主要是是由于菌株得到了可以降解几丁质以及b-1、3-葡聚糖类似的酶类物质。
1.3 基于放线菌的稻瘟病防范
放线菌是典型的可以生成对中抗菌素的生防微生物,是目前用于防范稻瘟病的重要潜在资源形式,其主要生防方式为促使植物的生长、提升植物的抗逆以及拮抗能力等。例如涂链霉菌中所产生的几丁质酶、铁载体蛋白以及纤维素酶等可以使得稻瘟病病菌的细胞壁被进一步的溶解,从而起到抑制稻瘟病的效果;另外在含有L-色氨酸的培养基中所得到的吲哚乙酸可以很好的促使水稻的整个成长,在防范稻瘟病中具有非常好的生防效果,可以控制疾病的产生。
1.4 基于植物源杀菌剂的稻瘟病防范
植物源杀菌剂主要基于拮抗作用以及诱导抗病性阆中措施防范稻瘟病。拮抗作用主要指代有效控制稻瘟病菌菌丝的形成、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以及侵入丝的构成。另外,还有一些植物的提取物可能会对稻瘟病的病菌细胞壁产生一定损害。例如柠檬醛就可以用于影响稻瘟病菌细胞壁的多糖结构,一方面会使得稻瘟病病菌菌丝发生一定的改变,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细胞超微结构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菌丝细胞的渗透性、隔膜以及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的产生。诱导抗病性则主要指代诱使水稻植株發生抗病性以及提升植株的抗逆性。
2 无人机统防
2.1 无人机统防优势
相关研究表明,利用无人机统防相较于传统的防治模式在多个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首先无人机的飞防速度更快且效率更高,连续性效果也比较好。通常,借助轻型无人机进行打药一次可以持续十分钟左右,而喷洒的农药面积则可以达到6666.67平方,除此之外,结合不同的农作物以及农药的特点,还可以对每次的飞行高度以及速度进行调整。其次,无人机统防成本费用更低,相关计算表明水稻飞防的成本只有15元/667平方米。另外,利用无人机实际需要喷洒使用的药剂剂量更低,飞防药剂使用只有40-50g/667平方米,相较于传统方式节省了近四分之三的药物使用量。最后,利用无人机技术还可以大大节省水资源,通常地面喷洒用水为5千克/667平方米,而使用无人机统防的方式则可以降低至1千克左右。传统的喷洒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工作效率不高且工作强度大,而使用无人机的方式则可以很好取代人工形式,节约劳动力的同时可以延长工作时间,治理效果也有很大的提升。
2.2 无人机统防应用要点
第一,了解地形,完善环境安全分析相关工作。在开始飞防作业前,作业人员应当就现场喷洒区域进行全面的勘查,检测作业区域并绘制作业图纸,对于周边种植以及养殖情况等有大概的了解。其次,将地块周边建筑物、树木和区域中的电线杆、斜拉线等进行详细标注,针对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做好预防工作,完善应急事件的处理预案;第二,提升对田间病虫害等的监察力度,依据病虫测报情况,明确水稻飞防的防治对象、用量以及实践,结合田间病虫害的具体品类、严重情况以及药剂自身的性能等,并根据当地有关部门的病虫害检测报告,按照绿色食品生产相关规定,由当地农机部门明确用药的具体时间以及药剂品类;第三,科学选择防治药剂,水稻飞药药剂的选用和使用配比情况应当严格遵照飞防的要求,尽可能的选择高效低毒、有效成分混合比高的药剂,对于作物、周边生物和人员有一定的安全性,水稻飞防药物的安全间隔和最大允许残留应当满足国家有关标准。无人机统防的用水酸碱度控制在7左右,农药混合配备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章程进行。例如某地上半年主要使用的防治药剂为百分之十六的井三环酮100克,百分之五的锐劲特10毫升以及用对水50千克/667平方米的喷雾。而下半年则主要使用内吸性的药剂,包括百分之十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以及百分之二十五的杀丹,毒死蜱可湿性粉剂40克等;第四,用药后的药效评测,在利用无人机统防用药一段时间后应当密切关注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防治效果,达到植保部门以及用户对作物的病虫草害防治的要求。水稻成熟后,应当对全面的病虫害以及产量调研,对无人机统防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3 结束语
病虫害的流行以及药剂作用机制等的认识存在不足,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大规模的使用化学试剂或者过量使用试剂情况,这不但会对人类自身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同时也有可能对周边环境、土壤以及水土等带来一定的污染。而近些年,社会经济水平的增加,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粮食安全问题正是生活品质管控的重要内容。因此使用更为绿色健康的生物农药方式无疑更符合当下人们的生活理念以及需求。生物农药技术不只是可以有效的管控稻瘟病的危害,同时不会对人体以及牲畜等造成影响,有利于植物的健康成长,因此在未来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无人机技术与生物农药技术的结合,很好的摒弃了传统稻瘟病治理的弊端,大大提升了治理的品质以及效率,有助于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新型无人机技术与生物农药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标志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品质的提升,同时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故而对于相关人员应当重视两者的结合应用,不断探索创新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彦博, 艾立山, 刘扶一, et al. 浅析黑龙江水稻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及无人机防治[J]. 农业与技术, 2017(21):141-143.
[2] 宋成艳, 王桂玲, 周雪松, et al. 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对寒地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J]. 农药, 2013(02):58-61.
[3] 孙鸿蕊, 佃锶佳, 张春冬.6种药剂组合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效比较[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562(10):91-94.
[4] 曹颖,刘海燕.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J]. 中国农业信息, 2013(23):1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