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爱玲
摘要 泉花14号是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该品种经多年多级试验,表现高产、稳产、优质等优良特性。本文总结了泉花14号的特征特性,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花生;泉花14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編号 1007-5739(2020)06-0016-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泉花14号系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1101-4为母本、冀花0607-1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而选育出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该品种经过多年多级试验,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等优良特性。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产量表现
泉花14号参加福建省2017—2018年的多点试验。2017年泉花14号平均荚果产量为3 276.0 kg/hm2,较对照泉花7号增产5.95%,增产不显著;泉花14号折合籽仁产量为2 349.6 kg/hm2,较对照泉花7号增产3.68%,增产不显著。2018年继续参加福建省多点试验,泉花14号平均荚果产量为3 973.1 kg/hm2,较对照泉花7号增产8.7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折合籽仁产量为2 589.0 kg/hm2,较对照泉花7号增产8.6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泉花14号2年平均荚果产量为3 624.55 kg/hm2,籽仁产量为2 469.3 kg/hm2,分别较对照泉花7号增产7.48%和6.22%。
1.2 抗性
2017年和2018年2年福建省多点试验田间观察,泉花14号较抗叶斑病,田间未见枯萎病发生,抗旱性、抗倒性较强,耐涝性中,综合性状优良。
1.3 品质
根据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测中心检测,泉花14号含油量50.34%,蛋白质含量25.27%,油酸含量79.5%,油亚比28.60,属高油酸花生新品种。
1.4 适应性
泉花14号经2年多点试验,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田块以及不同肥力条件下,均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适合在福建及周边省份花生种植区推广。
1.5 植物学特性
泉花14号属珍珠豆型,植株直立松散,全生育期124.5 d,主茎高49.93 cm,侧枝长53.62 cm,总分枝数7.0条,结果枝数5.2条,单株结果数13.9个,饱果率84.56%,百果重230.6 g,百仁重94.0 g,果数376.0个/kg,仁数978.3粒/kg,出仁率72.45%,种皮粉红色。
2 栽培技术
2.1 土壤选择
花生为地上开花地下结荚作物,在土壤选择上,应选择土质较疏松的砂壤土种植[1]。泉花14号荚果较大,结荚性较好,产量水平较高,但耐涝性中等,故在种植田块选择上除了要求肥水条件较好外,还应注意排灌条件[2],只有肥水条件和排灌条件均较好的田块才能充分发挥泉花14号的高产潜力。
2.2 适时早播
高油酸花生不耐寒,不提倡早种。在福建花生主产区,各地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期播种。一般春植以3月中上旬至4月上旬为宜,南早北迟。采用秋花生种子播种或地膜覆盖栽培的可适当提早播种[3];秋植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宜。适期内早播,种子饱满度较好则产量就较高。
泉花14号生长势强,植株直立松散,高度中等,春植密度控制在30万~33万株/hm2;秋植花生因温度较高,早开花,植株营养体小,为了获取高产应适当密植,密度以33万~36万株/hm2为宜。同时,还应根据土壤肥力调整种植密度,一般肥地稀植,瘦地密植[4-5]。
2.3 肥水管理
施肥原则是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追肥[6]。追肥时应根据苗情和长势,追施相应的肥料。在苗期可追施尿素,促进丰产苗架的形成。在开花下针期可追施硼肥、钼肥,促进花生开花受精。中后期可适当进行根外追肥防早衰,促进荚果饱满和产量的形成。肥料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并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泉花14号荚果较大,对钙需求量较大,应增施钙肥,可增施石灰750 kg/hm2,或施用含钙肥料如钙镁磷肥等[7]。
在水分管理方面,应掌握“蹲苗、干花、湿针、润果”的原则,前期适当控制水分,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植株抗旱能力,开花时适当干旱有利花生开花受精[8]。下针时要保持土壤湿润,有利果针入土和荚果的发育。泉花14号耐涝性中等,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和低洼地块,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渍,防止烂果;在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区,应适当控制肥水或喷施壮饱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防止植株徒长。
2.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花生获取高产的重要措施。福建花生主要虫害有夜蛾类害虫、叶蝉、螨类、蛴螬等,病害主要有叶斑病、锈病、青枯病和疮痂病等[9]。花生病虫害的防治要以防为主,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根据田间实际发生情况及时采用相应的药剂进行防治。同时,要采用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如采取合理轮作尤其水旱轮作减少虫源和病源、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抵抗力、选用抗病抗虫品种等,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3 参考文献
[1] 迟晓元,陈明娜,潘丽娟,等.花生高油酸育种研究进展[J].花生学报,2014(4):32-38.
[2] 高建强.花生高油酸种质的研究与利用[J].江西农业学报,2012(9):22.
[3] 许燕,张绍龙.我国高油酸花生育种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1(1):43-45.
[4] 胡晓辉,胡东青,苗华荣,等.花生营养品质遗传改良研究[J].花生学报,2012(1):36-43.
[5] 王传堂,唐月异,王秀贞,等.7个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的丰产性和脂肪酸成分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16(5):31-34.
[6] 苗华荣,崔凤高,胡晓辉,等.高油酸系列花生新品种的选育及特性[J].花生学报,2014(1):41-46.
[7] 韩鹏,张世辉,王书芝,等.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花育917试验初报[J].中国农业推广,2018(5):24-25.
[8] 程增书,李玉荣,陈四龙,等.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冀花13号的选育研究[J].花生学报,2015(2):61-66.
[9] 王传堂,王秀贞,唐月异,等.高油酸大花生新品种花育961的选育[J].花生学报,2014(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