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良性肿瘤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2020-04-23 09:31李莹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2期

李莹

【摘 要】  目的 :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良性肿瘤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 选择80例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良性肿瘤患者,按所接受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29例,接受传统经腹子宫切除术,研究组51例,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疼痛程度展开对比。结果 :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少、肛门排气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 相较于传统经腹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十分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可显著提升其疾病预后效果。

【关键词】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良性肿瘤;传统经腹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是一种在育龄女性人群中可见性较高的生殖器良性肿瘤,对于年龄较大且不具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来说,手术是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1-2]。目前,临床方面可供选择的妇科良性肿瘤手术方案较多,患者所接受手术方法不同,其所收获的疾病效果亦不尽相同[3]。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良性肿瘤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良性肿瘤患者80例,依据所接受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9例与研究组51例。全部患者均确诊为良性肿瘤、相关临床症状符合手术指征、无生育要求;排除对麻醉不耐受及患有败血症、精神方面疾病者。对照组年龄42~57岁,平均(48.64±3.82)岁;研究组年龄43~58岁,平均(48.91±4.03)岁,两组一般资料可对比(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传统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取平卧体位,连续硬膜外麻醉。于患者下腹耻骨上缘作一5~12cm切口,逐层分离并进入患者腹腔后,使患者子宫区域得到充分暴露,完成对患者子宫血管的闭合后行子宫游离操作,若存在粘连区域则采取钝性分离方式,避免影响患者卵巢、肠道等器官,待患者子宫宫体完全游离后将其离断,患者子宫残端与各韧带利用缝扎法进行处理,取1-0 Dexon线利用连续锁边方法缝合患者阴道残端。各项手术操作完成后留置引流管并关闭患者腹腔。

1.2.2 研究组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手术在患者膀胱截石体位状态下完成,全身麻醉。对患者阴道、会阴、下腹部行常规消毒后铺消毒巾并放置举宫器。于患者脐轮处纵向作一1.5cm左右切口,垂直进入气腹针,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气腹压力保持15mmHg左右,然后将腹腔镜置入以充分掌握患者的盆腹腔、附件和子宫情况。更改患者体位至头低臀高位,于患者耻骨联合上方4~5cm处、麦氏点和反麦氏点分别作一1.0cm、1.0cm、0.5cm切口,将手术相关器械分别置入相应孔内。先将患者子宫与右侧输尿管交叉处的腹膜剪开,并使切口向下延伸2~3cm,显露患者输尿管。对患者右侧子宫圆韧带行钳夹操作,把子宫推至左侧,利用双极电凝钳夹并剪短圆韧带;将患者阔韧带前叶打开直至膀胱腹膜反折处,利用双极电凝对患者输卵管峡部与右侧卵巢固有韧带行电凝和切断操作,对患者右侧附件予以保留;左侧附件及左侧圆韧带处理方法与右侧相同。将患者膀胱腹膜打开,反折并下推到宫颈外口,对患者宫旁组织进行分离,使患者子宫动脉得以显露后,利用双极电凝钳与患者子宫峡部紧贴,电凝闭合患者子宫血管之后剪断。为避免发生子宫血管闭合不全事件,亦可将两个肽夹应用于患者子宫动脉盆侧、将一个肽夹应用于患者子宫侧,然后再行电凝、剪断操作。完成上述操作后,利用双极电凝对患者双侧的骶韧带、主韧带进行电凝并剪断。利用卵圆钳将一块湿纱布送入患者阴道,向着患者盆腔方向顶入前穹隆。电凝切开宫颈、阴道连接处前穹隆,并沿穹隆将患者子宫电凝剪除,依次通过患者阴道取出之前所送入的纱布及患者子宫。之后,在患者阴道内重新置入纱布,保持患者二氧化碳气腹压力在15mmHg左右,利用1-0可吸收缝线在腹腔镜辅助下缝合患者阴道壁,并把患者主韧带和阴道壁缝合在一起,完成盆腔冲洗操作后明确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现象,确切止血,将腹腔镜手术相关器械取出,患者体内二氧化碳气体放出后对其腹部切口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并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疼痛程度展开对比。其中对疼痛程度的评价利用VAS(视觉模拟评分)完成,评分与其疼痛程度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  ±s )分别行卡方和t检验,P<0.05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表2显示,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94±0.73)分,对照组为(5.02±1.87)分,差异显著(t=6.8616,P=0.0000)。

3 讨论

妇科良性肿瘤发病率较高,经腹子宫切除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传统妇科良性肿瘤治疗方式,但患者肠道十分容易在手术过程中受到干扰,患者腹壁的手术切口也较长,所面临的盆腔粘连风险较高,恢复较慢。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应用近年来愈加广泛。患者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时所受到的创伤较小,能有效避免机体因手术刺激而出现应激反应,不会破坏盆底结构;与此同时,手术视野较更为清晰,更有利于术者操作,且极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患者腹腔内的环境与组织稳定性更高,所受到的干扰更少,不易发生粘连情况,促使其更快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用时、肛门排气用时、住院用时均要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较对照组更低。此外,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更轻微。

可见,相较于传统经腹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能显著提升患者疾病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雅迅.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用于妇科良性肿瘤的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07(22):57-59.

[2] 王影,李雪凤,王艳华,等.腹腔镜下非脱垂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及康复治疗观察[J].河北医药,2017,39(09):1348-1350,1354.

[3] 谢秋云.三种治疗妇科良性肿瘤手术方式的临床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4):8-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