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艳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团结问题和文化引领问题成为新疆当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希望通过从新疆文化演进的视角出发,对当前新疆民族团结工作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文化引领;民族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团结和文化引领问题成为新疆当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新疆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多民族共居、多文化交融的地区,在文化上涵具着多种文化的鲜明特色。应当说新疆无论地缘位置还是文化条件都是十分特别和重要的。然而客观来讲,近些年来新疆的发展,特别是文化的发展都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和保守性,成为影响新疆民族团结的深层原因之一。
为什么一个自古以来多民族共居、多文化交融的新疆,在当今文化更加多元开放、人文理性更加凸显的时代,反而会出现文化上的相对封闭?会出现各民族之间的相对隔膜?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和反思的问题。笔者认为,之所以在新疆会出现今天我们看到的一些现象,除了要从经济、政治、制度等方面寻找原因之外,新疆文化本身则是更需要关注和分析的重点,其文化进路与整个中国的文化发展之路在整体趋向上有汇通之处,但同时也存在自身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则很大程度上成为当前新疆文化、民族团结层面上出现问题的深层因素。重新审视和把握这些深层因素也是做好新疆民族团结工作重要意义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新疆世居的少数民族群体而言,一方面面临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改构,另一方面也需要重新建构和适应现代文化下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在中国近代以来遭遇西方文化冲击进行全面反思的过程中,由于新疆文化本身的多样性以及地缘位置导致的争端复杂性,导致在新疆传统文化反思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明显不足,直接导致在对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桥梁搭建上存在理论短板。与此同时,与中国主体民族汉文化的现代文化转型有所不同,中国的主体文化在经历了儒化、西化、苏化等多种思潮的洗礼之后,逐渐走上一条对自身文化有清晰认识的现代文化之路,当前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则面临本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民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民族子文化与中华民族母文化等多方面的文化冲击与压力。因此,文化引领本身對于当下的新疆而言,除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新疆文化发展之外,同时也要兼顾各民族自身传统文化的转型,这是时代摆在新疆面前的课题。
一、文化演进下的新疆民族团结再审视
新疆的现代文化演进之路存在着自身的特点,而这也就直接影响着新疆当前各民族的生存现状及相互关系。关于新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分析,我们能从各个角度加以分析[1],而新疆各民族本身的文化发展、文化交流、文化认同本身则是其中一项我们必须重视的根本性、前提性问题。准确的把握、正确的引导新疆文化演进方向,对于做好新疆民族团结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民族团结本身是做好新疆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是目标也是过程。各民族之间由于文化、习俗、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差异,必然或多或少的存在矛盾[2],而民族团结本身则是矛盾体的统一。审视各民族的现代文化演进之路,对把握当前新疆民族团结工作的困境和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首先,新疆现代文化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不同步性直接导致各民族在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中存在文化隔膜。生活在新疆的汉民族群体大都经历过对自身传统文化的“祛魅”过程,同中国其他地区的汉民族一样,能够相对积极主动的接受先进文化洗礼,改变原有的生产生活观念、方式、原则。新疆世居的少数民族群体,由于在近代以来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系统反思程度不足,在文化演进的过程中遭遇的现实和心理阻碍较大,往往存在对现代文化、现代生活方式的“水土不服”。
其次,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内部在经历文化转型过程中也呈现出极为明显的分化特征。在新疆的南北疆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在文化演进方面存在的差距要比中国其他地区远远要高,内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尽管存在文化发展的不同步性,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经过市场化、网络化的洗礼,城乡之间的文化差异在逐渐弥合,然而在新疆地区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市场化水平的分化导致新疆少数民族群体内部出现更大文化分化,一部分群体在接受市场化、先进文化洗礼过程中,迅速完成了文化观念的转变,积极投入到现代生活方式之中,并逐步享受到更多现代文化带来的生活水平变化,这一群体无疑成为当前少数民族文化现代转型的直接实践者和受益者;另一方面,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体由于生活环境、居住方式的影响,在接受市场化、现代化洗礼方面出现较大的不适应,有些地区的新疆少数民族群众甚至还处在前现代社会的状态在完成自身的生产生活。
因此,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去研究和推进新疆民族团结工作过程中,对于这一深层的文化演进现象必须引起高度关注,表层的经济差异、习俗差异、宗教信仰差异背后,文化的发展不同步性更是今后处理新疆各民族关系时需要把握的前提。
二、加强先进文化引领,做好新疆民族团结工作
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新疆现代文化协同发展。要做好新疆的民族团结工作,应当首先直面和解决新疆文化演进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性问题。新疆乃至中国当前存在的文化发展不平衡性问题,除了由于地缘条件、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之外,从内在原因来看,则是由于中国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没有能够同步的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现代文化理念。这与西方现代化过程中通过几百年时间塑造形成的以“自由、平等、博爱”[3]为核心的现代文化理念形成鲜明对比。而我国近年来总结提炼而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对这一缺失的填补与塑造。因此,借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方位“启蒙”,以充满中国气象、饱含中国经验的现代核心文化理念去引领新疆各民族文化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和超越,自然能够成为新疆各民族之间相互理解、相互认同的核心文化基础。
其次,塑造开放性、包容性的现代新疆文化引领民族团结工作。开放性与包容性原本就是衡量现代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新疆多样、异质的各民族文化,是塑造新疆独特风貌的源泉,同时也是影响各民族团结的内在因素。文化的多样性是把双刃剑,它可以成为不同文化间互促增益的基础,也可以成为不同文化间隔膜、冲突的来源,只有经过先进文化的洗礼,让新疆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充满开放性与包容性的氛围中相互碰撞、相互了解、相互借鉴,才可能真正形成稳定互益的民族团结关系。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建立,既需要新疆少数民族群体能够理性审视自身文化价值与缺失,也需要汉文化群体自觉的摒弃文化“沙文主义”造成的偏见。
再次,以理性精神和世俗生活培育和谐的民族关系。理性和世俗精神是人类发展到现代社会以来塑就的核心思维模式。中国自“五四”以来呼唤的“德先生”与“赛先生”,正是朝着这一方向演进的探索,对于新疆的众多少数民族文化而言,宗教文化的影响尽管深远,但朝着理性和世俗方向演变的文化轨迹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4],宗教并不意味着迷狂,西方现代文化探索的过程也证明了这一点;理性也并不意味着功利[5],对于新疆民族团结工作而言,合理的运用理性和世俗精神去审视不同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弊病与问题,相互借镜、相互补充,其实既可以成为培育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基础,也是推进新疆多元文化互促、共进的契机。
注释:
[1]比如汪继红的《新形势下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分析》、陈东冬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视域下的民族地区和谐稳定问题》、吴月刚的《民族关系影响因素》等
[2]这里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的矛盾,而非日常用语性的矛盾
[3]以法国“红白蓝”三色旗为象征的自由、博爱、平等精神,是西方启蒙理性极力塑造的核心文化理念
[4]当前在新疆出现的一些宗教极端思想也正是在宗教文化逐渐走向世俗、走向理性过程中的反弹现象
[5]当前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出现的功利主义盛行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也意味着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