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莹 肖利容
我们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关心的重点,已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要想富、先修路”,只有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才能打破农村自然封闭的状态,才能使农村丰富的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才能使农村蕴藏的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宜宾市交通建设机遇空前,区位优势与发展机遇叠加,决定从2018年起,实施“三年交通大会战”,总投资约700亿元,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建成四川南向大通道“桥头堡”和更具战略地位的交通强市奠定基础。自启动交通大会战以来,宜宾的交通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宜宾新机场已建成即将通航、成贵高铁也已经通车,宜宾正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更具战略地位的交通强市。在此大背景下,農村道路建设显得相对弱小,现就叙州区加快推进乡村道路建设提供 “五大举措”建议。
一、宜宾市叙州区农村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叙州区基本情况:叙州区位于四川盆地南缘,是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川滇黔三省重要交通节点。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南北长、东西窄,西部为大小凉山余脉,南部为云贵高原北坡,东北属盆中方山丘陵区,幅员面积2945.83平方千米。
至2018年底,叙州区农村公路总里程为3383.17公里,其中村道(不含拟建数)1428条,计2883.195公里;乡道38条,308.56公里;县道10条,181.76公里;专用公路4条,9.657公里。从公路技术等级看,二级公路15.266公里,三级公路5.835公里,四级公路3059.302公里。全区农村公路密度为1.48公里/百平方公里,等级公路占比91%,行政村公路通达率100%。不管从规模、技术等级和路网结构情况等方面来看, 均处于全市中等水平。
1.地区发展不平衡
叙州区区域地形呈南北长、东西窄,东北低、西南高之势。因为地理地形原因,我区目前交通条件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比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前的柏溪街道、观音镇等地理地形以及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街道),农村公路建设较为完善,而如商州、龙池、凤仪等乡镇由于地势偏远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经济条件较差,贫困村较多,农村公路基础建设相对滞后。以叙州区柏溪街道和樟海镇为例,据调查,目前柏溪街道全农村道路几乎全部硬化完成,而樟海镇则还有50多公里未硬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发展不平衡。
2.部分群众观念老旧、思想落后
农村公路建设几乎都要涉及到群众的土地,群众观念的陈旧和思想落后是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的一项较大的阻力,一方面群众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观念很深,不能动一分一毫,造成公路建设走弯路,另一方面部分群众“不见补偿不罢休”,以一时的利益造成了建设工作的无法开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农村道路建设的进程。笔者走访调查了原古柏镇的一个村,该村2018年实施道路加宽项目,加宽宽度为1米的道路5.4公里,在施工过程中,有至少二、三十名群众出来反对,因为都涉及到要占用其土地,其中有几户是完全不同意占用自己的土地,要求更改道路设计,而另一部分则是占土地可以,但是必须要赔偿,而且必须按照成贵高铁的赔偿标准进行赔偿。如此做法就是观念不通,思想落后的表现,认为修路占地就该赔偿,而没想到路其实是为他们自己修的,道路修建好了受益的始终是老百姓自己。
3.现有道路状况需改善
我区除近两年来建成的通村通畅项目外,大部分已建成村道公路宽度普遍为3-4米,多数为3.5米宽路面,据调查了解全区目前90%以上的村道公路均为3.5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3.5米宽路面已逐渐无法满足群众出行生活等多方面的的需求,特别是过年过节回家人员增多,小车也多,3.5米宽的道路完全不能正常错车,容易造成交通堵塞,严重影响交通。据调查,春节期间,各乡镇道路因较窄而堵车的情况非常普遍,需要安排专人指挥疏导交通,增加了人力物力,无形中给财政也增加了负担。同时,部分村道因年久、管理养护工作不到位等原因出现了返沙、断板等病害状况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群众的通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现有的农村道路状况迫切需要改善。
4.建设资金缺口大
农村道路建设落后、质量不高,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缺乏长期充足、稳定的建设资金来源。目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还是财政投资为主,其中包括财政转移支付、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国债专项资金等。但只靠国家投入,对于日益增加的农村公路建设来说,还是无济于事、杯水车薪。目前,我区针对非贫困地区村道建设的补助标准为4.5米宽水泥30万/公里;窄路加宽17万/公里;贫困村交通的补助标准为:窄路加宽15万/公里;3.5米宽水泥路30万/公里;4.5米宽水泥路40万/公里;特别困难地区商州、龙池、凤仪的补助标准为:窄路加宽20万/公里;3.5米宽水泥路40万/公里;4.5米宽水泥路50万/公里。由于原材料的紧缺造成建设成本增加、乡镇自身经济条件差等原因,当地群众仍需负担一部分建设的费用,造成“要致富先修路,要修路先借钱”的局面,陷入越修路要背的债越多的怪圈。据调查,三年前修建一公里4.5米宽的硬化道路只需要40万元左右,而现在则需要近70万元,然而财政补助资金涨幅并不大,因此建设资金缺口就会增大,阻碍了农村道路建设的进程。
5.道路建设与邻县邻市合作不足
我区位于川、滇、黔三省交接地带,可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但是却与邻县邻市合作不足,该打通的通道没有打通,交流运输通道不足。造成这方面的原因,笔者分析主要是全区总体交通路网规划不够系统,缺乏前瞻性,认为只要把自己内部道路规划好就行了,二是群众思想观念也没有转变,认为只要自己的道路建设好了就行,通往外市、区的道路与自己无关。例如,原宜宾市叙州区的古柏镇与屏山县接壤,但是现在古柏镇连接屏山县的道路依然没有规划。
二、抓住“交通大会战”机遇,加快叙州区乡村道路建设建议
1.科学规划,加大投入
积极吸取现有乡村道路建设的经验,实施交通强国战略,贯彻“交通+”发展理念,适应区划调整变更要求,修订完善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形成了《宜宾市叙州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2018-2035年)》。对接下来未建设的农村公路进行科学合理、长远眼光的规划。把农村路网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村镇整体发展规划相结合。村道的强度、宽度和通达的深度等标准均需提高,不能仅仅局限于满足当下的生产生活需求。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各个地区的条件,生活生产两不误。另外,积极联络毗邻县市寻求合作,打通彼此通道,加强两地的公路建设,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计划还要充分考虑县乡的人力、物力、财力,结合实际,使规划更加合理、可行。
2.提高认识,加强动员
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对修路的积极性。通过笔者调查了解,大多数群众认为修路是政府的事,不是群众的自己的事。因此提高人民群众对修路的认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重要。县乡各级政府以及交通部门要共同对思想观念落后、发展眼光欠缺的群众多做思想工作,开导群众思想,以发展眼光对待农村道路建设。要制定鼓励农村公路建设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使群众了解政策、知晓政策,主动参与到道路建设中来,为推动乡村公路建设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3.广开渠道,筹措资金
加大区级财政投入力度,扩宽融资渠道。完善公路建设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建养一体化制度和EPC合作模式,进行多渠道融资,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同时加大上级资金补助。农村公路建设总的投资原则不能变,继续坚持上级补助、地方配套、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办法筹措资金。多争取上级财政补助比例,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
4.加强监管,提高质量
一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度,全面落实业主、监理、设计、施工责任制,做到逐级负责,分层管理。二要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乡镇政府自检,县交通部门抽检,分级管理,层层负责。三要从严查处质量问题,发现质量问题,责令立即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不予拨付相应资金。同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四要注重养护管理,巩固建设成果,推动公路建、管、养协调发展。乡镇人民政府要做好对养护资金使用和监管,出台有力的管养措施,“把钱用到刀刃上”,道路出现病害应及时处置,不任其发展。五要严格执行《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对全区的重点项目进行不定期巡查、抽查,并鼓励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监管,特别是在村道公路建设时各村都成立建设质量监督小组、资金监督小组,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进度和程序规范、资金安全 。
作者简介:
薛莹,宜宾市叙州区委党校教师,“关于采取‘四大举措加快推进宜宾市叙州区乡村道路建设的建议”课題组负责人。
肖利容,宜宾市叙州区委党校教师,“关于采取‘四大举措加快推进宜宾市叙州区乡村道路建设的建议”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