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玲
天津市环湖医院 (天津 300354)
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指在下肢深静脉血管中出现血液凝固或者血液中一些成分凝结成块而导致的一种疾病,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小腿部位疼痛、轻度肿胀等临床症状,给患者带来了较为严重的不适,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2]。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较为常见,如果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肺动脉栓塞,进而使患者死亡,因此,制定一种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的护理方案尤为重要[3]。本研究旨在探讨压力抗栓泵预防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和家属护理意愿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9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25例;年龄45~72岁,平均(63.8±4.1)岁;原发病为高血压20例,糖尿病17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2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7例;年龄46~74岁,平均(64.2±4.6)岁;原发病为高血压22例,糖尿病1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入院后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按照医嘱降血压、控制血糖,并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与协助下进行适当的主动、被动运动,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防止褥疮;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让其有一个积极的治疗心态,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相关操作。
观察组的常规护理方案同对照组,并在此基础上加用压力抗栓泵(深圳原位医疗设备有限公司,8腔防血栓型):操作前应将压力抗栓泵的作用、具体操作及操作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让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对患者足部到臀部长度以及小腿周径等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并选择合适的弹力袜给患者穿上,对压力抗栓泵的工作状态进行评估;做好准备后,安装压力抗栓泵,将患者下肢固定在压力抗栓泵内,并保证其下肢与压力袖带的距离在1指宽,由压力泵自动调节压力与频率,并对患者的感受进行询问,观察其是否存在异常。
将8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后2、4、8周腘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速度以及小腿围周径差值作为本研究中两组观察指标。(1)小腿周径差值: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胫骨结节下10 cm处的小腿周径进行测量,并将其作为原始数据,之后分别在患者护理后2、4、8周对其小腿周径进行测量,并计算原始数据与测量数据的差值[4]。(2)腘静脉血、股静脉血流速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测量[5]。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1%(3/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8/49)(P<0.05)。
两组护理后2、4、8周腘静脉血流速度和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2周小腿围周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4、8周小腿围周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后2、4、8周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aP<0.05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行动不便,一般均无法进行自主活动,大部分时间均处于卧床状态,这就会导致患者下肢静脉回流速度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相关研究表明,下肢深静脉血栓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高且对患者的身心均有严重的影响与伤害[6]。
压力抗栓泵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用设备,其主要的作用原理是增加患者的静脉血流速度,使血液中的一些物质很难在血管壁上聚集,从而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目的[7]。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压力抗栓泵运用过程中应为患者做好使用前、使用过程中的相关护理操作,避免因为操作不当或者护理不及时、不全面给患者造成的影响,提高压力抗栓泵的使用效果,更好地发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8]。
综上所述,在预防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加用压力抗栓泵可以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改善腘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速度、小腿围周径差值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