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被动句教学方略研究

2020-04-22 06:51陈洁羽
高教学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偏误教学法教材

摘  要:文章分析了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习得日语被动句过程中出现的句法偏误,指出由于被动句结构较复杂,与其他日语表达形式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导致日语学习者不容易理解被动句所表达的事件结构。接着,考察了国内流行的三部日语教材,指出现行的日语被动句教学存在分类不系统及覆盖面不足的问题。最后建议:(1)把日语被动句分为无影响被动句和受影响被动句,(2)引入受影响义的概念,(3)在教学中详细分析被动句的事件结构。

关键词:日语被动句;教材;教学法;事件结构;偏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3-0086-05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yntactic errors of Chinese Japanese learners when they learn Japanese passive voice. It points out that due to the complex structure of passive sentences and the inextricable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Japanese expressions, Japanese learners are not easy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event expressed by the passive voice. Then, this paper examines three Japanese textbooks popular in China,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current Japanese passive voice teaching has problems of poor classification and insufficient coverage. Finally,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teacher:(1) divide the Japanese passive voice into unaffected passive voice and affected passive voice,(2)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be-affected meaning, and (3) analyze the event structure of passive voice in detail.

Keywords: Japanese passive voice; textbook; teaching method; event structure; error

日语被动句是日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其中,既有因母语迁移导致的习得困难,也有日语被动句中施事标记的误用。具体参考王忻[1-3]、王黎今[4]、王辰寧[5]、田苗[6-7]、于康[8]等。

本文采取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日语被动句习得过程中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从教材的内容编排上对日语被动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一、日语被动句习得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日语被动句的理解难度序列

在開展阅读教学时,作者发现中级日语学习者理解以下句子时存在困难。

例1 豊かさへの渇望は、人間に仕掛けられた意味の悪い罠のようなもんだと言える。(后略)

問い:人間に仕掛けられたはどんな意味か。

A 他の何かによって人間に仕掛けられたという意味

B 他の何かに対して人間が仕掛けたという意味

C 人間にとって他の何かが仕掛けたという意味

D 人間が他の何かに仕掛けたという意味

这是2012年专业日语四级考试阅读部分的一个题目,正确答案为A,日语专业二年级下的学习者共64人参与答题。四个选项的选择人数分别为20人、9人、22人、13人,正确率仅为31.25%。

问题句的下划线部分是一个被动表达,意思是“某人对人类设下的圈套”。「仕掛ける」是一个三价动词,其表达的事件包含三个参与者:除了施事外,还包括一个直接受事(“陷阱”)和一个间接受事(“人”)。

再来看选项。B和D同义,都把“人”理解为施事,把“某人”理解为间接受事,显然,选B和D的学习者没有正确理解该被动句表达的施受关系。而C混淆了「にとって」与「に対して」的用法。由于这与本文的主题无关,在此不作讨论。

再看一例。下文是2013年日语专业四级考试中的一篇阅读文,下划线为作者所加,其中,「私たちに」应理解为间接对象,但学习者普遍理解为施事。

例2 それでは、人間は幸福になることはできないのであろうか。②善美の極を尽くして絶対の完成に達すると言う意味です、人間はおそらく幸福にとどまることはできないであろう。しかし、人間としての幸福は、いかに哀れなものと見えるにしても、なお私たちに許されている。それは私たちに能力に合わせて、私たちの欲望を制限することから生まれてくるところの、生活の安定であり、均衡であろう。(后略)

上述偏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者对某些日语被动句的理解存在困难,但由于例1和例2的问题设定、选项设定上的原因,仅依靠这个还不足以了解日语被动句的整体理解情况。为此,作者以国内某全日制高校日语专业翻译方向的三年级学生共41人为对象实施问卷调查,考察日语学习者在翻译日语被动句时出现的偏误。问卷的题目是把日语被动句翻译为汉语,共30题,涉及日语被动句的各下位分类。

对方被动句:花子が太郎に手紙を渡される。

所有者被动句:張三は父を殺された。

第三者被动句:花子は太郎に死なれる。

直接对象被动句:幸子さんは殺された。

无影响被动句:窓ガラスが割られた。

拟人被动句:雲が出てきたらお日様は隠されてしまうから雲のほうが偉いと思うよ。

潜在受影者被动句:女房の財布が盗まれてクレジットカードも全部取られた。

调查结果显示译文中有23%的样本存在句法偏误,如混淆了施受关系的[施受]偏误(17%),混淆了自他动词区别的[自他]偏误(6%),以及没有准确表达出受影响义的[无影响]偏误,其中,[施受]偏误占绝大部分。这反映学习者在理解原文时存在困难,不同类型的日语被动句的理解难度从高到低排列如下,其中,由三价动词构成的对方被动句的理解难度最高,这与实际教学经验相符。①

对方被动句>所有者被动句>第三者被动句>直接对象被动句>无影响被动句>拟人被动句>潜在受影者被动句。②

(二)原因分析

对方被动句、所有者被动句、第三者被动句的理解难度最高,其原因可归结为两点:

一是日语被动句的用法本来就相当复杂,导致日语学习者无法正确理解被动句所表达的事件结构。首先,被动标记「れる·られる」除了被动义外,还可以表达可能义、自发义,以及用于敬语表达,这加大了被动标记的识别难度。其次,日语被动句中存在多种施事标记,如「に」、「から」、「によって」等,而这些施事标记又具有多义性。最后,日语被动句对谓语动词的限制相对宽松,如存在由三价动词构成的对方被动句和由自动词构成的第三者被动句。如果学习者无法正确识别被动标记、施事标记以及动词所表达的事件结构,就无法准确理解句子所表达的被动事件,从而导致[施受]偏误的发生。

二是日语被动句还与其他日语表达形式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例如由有对他动词构成的被动句和对应的自动词句有着微妙的关系,二者都是对同一事件的观察,但在具体的识解过程中,由有对他动词构成的被动句包含了致使性,而对应的自动词句却没有。从样本中存在的[自他]偏误这个现象可知,部分学习者对两种句式有所混淆,如把「割られる」理解为「割れる」。

二、现行日语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现行日语被动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考察了日语教材对日语被动句教学的编排,考察对象是三部在国内广泛使用的日语教材:《大家的日本语》(下文简称《大》,株式会社スリ一エ一ネットワ一ケ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编日语(重排版)》(下文简称《新》,周平、陈小芬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综合日语(修订版)》(下文简称《综》,彭广陆、守屋三千代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从知识点的分布来看,《综》和《新》把被动句安排在第二册,相当于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进行讲授。而《大》则把被动句分成两个阶段进行讲授,其中,直接对象被动句、所有者被动句以及无影响被动句在初级第二册,而第三者被动句在中级第一册。

接下来,本文从日语被动句分类、语义说明和形成机制说明这三方面对三部教材开展具体的对比分析。

(一)分类上的问题

与日语被动句相关的语言学研究对日语被动句的分类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并根据不同的标准构建起多种精致的日语被动句分类系统,最多的可将被动句分为10个以上的类型。但是,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而言,要一次性掌握如此繁雜的分类是不切实际的,也没有必要。三部教材显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均对教学范围进行了限定。

《综》把日语被动句分为“直接被动句”、“物主被动句”和“间接被动句”三大类,其中,“直接被动句”包括了本文的直接对象被动句和无影响被动句,而“物主被动句”和“间接被动句”分别对应于本文的所有者被动句和第三者被动句。

《新》把日语被动句分为“主语是人的直接被动句”、“主语是事或物的直接被动句”以及“间接被动句”。其中,“主语是人的直接被动句”相当于直接对象被动句,“主语是事或物的直接被动句”相当于无影响被动句,“间接被动句”相当于所有者被动句和第三者被动句。值得注意的是,《新》涉及的第三者被动句只包括由自动词充当谓语的情况,不涉及像例3这种由他动词充当谓语的情况。

例3 私たちは隣の息子に一晩中レコードをかけられた。[11]281

《大》没有明确对被动句进行分类,而是从句型结构的角度把被动句分为六个项目进行说明,第一项相当于直接对象被动句,第二项相当于所有者被动句,第三项、第四项相当于无影响被动句,第五项相当于自动词做谓语的第三者被动句、第六项相当于他动词作谓语的第三者被动句。首先,三部教材均把教学范围限定在直接对象被动句、所有者被动句、第三者被动句及部分无影响被动句,这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大》把被动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教授,进一步降低初学者习得日语被动句的难度,这种编排具有很大启发性。但是,这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分类标准不明确或缺乏系统性。

对日语被动句的分类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是从充当被动句主语的事物与事件的关联性出发,着眼于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对应关系,把日语被动句分为直接被动句和间接被动句两大类。第二种是从充当被动句主语的事物是否受影响,把日语被动句分为有生命主语被动句和无生命主语被动句两大类。具体可参考川村大[12-13]。

关联性是久野暲[14-15]提出的概念,他把关联性强的、不带受害义的被动句称为中立被动句,而关联性弱的,带受害义的被动句称为受害被动句。

《综》和《大》虽然没有直接照搬第一种分类思路,但从教材中对各种被动句的语义以及主/被动转换的说明可以看出,这两部教材对被动句的理解方式与第一种思路接近。但由于分类标准不明确,导致对日语被动句各下位分类的说明缺少联系,结果是增加了学习者在各类被动句之间建立联系的难度,从而增加了记忆的负担。

另一方面,《新》首先把被动句分为直接被动句和间接被动句,且包含主/被动转换的说明,符合第一种思路。但从语义说明来看,《新》又转为采用第二种思路,指出主语是人的直接被动句与间接被动句都表达了主体承受他人行为的影响。这造成形式与语义之间出现断层,削弱了分类的系统性,加大了习得的难度。

第二,教学范围的缩小是一柄双刃剑,虽然减轻了日语学习者的负担,但无法展示日语被动句的全貌,导致在中高级阶段学习中,学生无法准确理解和运用日语被动句,特别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被动句,如面对例4 这个对方被动句,不少学习者把“加拿大人”理解为施事。

例4 (同行するカナダ人は)三万円の超過料金を取られてしまった。(椎名誠『岳物語』)。

(二)语义说明上的问题

接着来考察一下各教材对被动句用法的说明。

如前所述,对日语被动句的分析思路有两种,一是从关联性出发,一是从受影响出发。在二(一)中,我们明确了《综》和《大》采取前一种思路。二者对日语被动句的解释基本相同,都指出直接对象被动句是从受事的立场来表现施事的动作行为,而所有者被动句和第三者被动句表达了受事因为施事的某种行为感到困扰。另外,两部教材均指出,在叙述某一事情时,不特别注重施事,而是把物和事作为主语或主题,用无影响被动句。

但值得注意的是,汉日受影响被动句对关联性的依赖不同:汉语被动句对关联性的依赖程度高于日语被动句[10]180。因此,所有物充当被动句主语在汉语中很常见,但在日语中一般要由所有者充当主语。相反,第三者被动句在汉语中使用受到极大限制,因为句中的受影响者与施事的行为缺少关联性。由于汉日被动句在关联性依赖度上的差异,单纯从关联性的角度来解释日语被动句,必然导致关联性较低的第三者被动句和所有者被动句的习得难度加大。

与《综》和《大》不同,《新》指出当人直接承受他人行为的影响时,用直接对象被动句,间接承受他人行为的影响时,用所有者被动句或第三者被动句。针对无影响被动句,《新》指出这是受西方语法影响的用法,句中往往不涉及施事,有时涉及,也常用「によって」表示。可见,在语义说明方面,《新》从受影响着眼解释日语被动句。本文也支持于这种解释角度,但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这样的区分在二语习得中是否必要?因为导入新的概念有可能导致学习者需要处理更复杂的知识结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习得难度。那么,是否存在不使用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这样的概念也能让学生掌握日语被动句的用法?这个问题留到第三部分进行探讨。

(三)句子结构分析上的问题

三部教材对日语被动句的说明都涉及到主动句与被动句的转换关系,特别是对直接被动句和所有者被动句的说明,基本都从主/被动转换的角度来解释日语被动句的格成分关系。如:

“……直接被动句,是指人直接承受他人的行为的影响。句中的「王先生」是动作的承受者,用「は」表示;「学生たち」是动作的发动者,在句中作补语,用格助词「に」或「から」表示;「尊敬されています」是动词「尊敬している」的被动态。

这种被动句和主动句的关系是:

(主动句)AはBを△△する→(被动句)BはAに/から△△される

(主动句)AはCにBを△△する→(被动句)CはAに/からBを△△される”(《新》p120)

“日语的被动句中,既有「Xが(は)YをVする」的他動词句子中宾语Y成为主语的被动句;还有「Xが(は)YにVする」句子中Y成为主语的被动句;更有「XがYのZをVする」的他动词句子中的Z的所有者Y来做主语的被动句。”(《大家的日本语中级第1册学习辅导用书》p101)

上述编排方法的优点从学习者较为熟悉的主动句切入,比较直观地说明日语被动句的形成机制。但是,学生需要记住大量转换规则,而且转换规则之间缺乏系统性。如为什么直接对象被动句的主语对应于主动句的宾语,但所有者被动句的主语却对应于主动句中宾语的修饰语?至于第三者被动句,为什么句中的主语在主动句中没有对应的成分,那主语从何而来?如果从主/被动转换出发讲解被动句,这些都是学习者与教师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既然主/被动转换在解释受影响被动句的形成机制时存在限制,那就有必要寻找一个更有效的解释方法。

三、基于认知观的教学思路

针对第二部分提出的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一)基于受影响义对被动句重新分类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以是否存在受影响义为标准,把日语被动句分为受影响被动句和无影响被动句两大类,且不再细分次类。这种做法有多个优点:

一是分类得到简化。

学习者没必要再记住被动句的各个次类及其特征,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对各类被动句的共性特征的习得上。虽然把握被动句的各个次类的区别性特征有助于深化对日语被动句的理解,但在日语习得的初级阶段,过于繁杂的信息反而增加了习得的难度。

二是标准得到了统一。

简化分类的同时,分类标准也得到了统一,从而使受影响被动句的各内部成员之间的共性得到突显,也使其与其外部成员,即无影响被动句之间的差异最大化。分类的系统性得到了加强,各类日语被动句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晰,学习者能更方便地辨别不同形式的日语被动句,同时,也能以最少的努力掌握性质相同的被动句的基本用法。

三是教学范围实现最大化。

受影响被动句与无影响被动句可囊括所有日语被动句,使教学范围实现最大化。当然,这并非要求学习者一次性习得所有形式的日语被动句,而是给学习者提供知识扩展的可能性。当学习者掌握了受影响被动句和无影响被动句各自的共性特征,不管以后遇到什么怎样的日语被动句,都能为之提供理解上的参照。

(二)语义说明的侧重点从关联性向受影响转移

受影响指作为说话人主观认识的“受影者对自己因外力而产生变化的应有的感知”。[10]101

按是否带受影响义对日语被动句进行重新分类,必然要求在语义说明方面,把侧重点从关联性向受影响转移。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受影响义的概念内涵进行说明,而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受影响义能对有生命主语的直接对象被动句、对方被动句、所有者被动句和第三者被动句的使用动机做出统一说明,即为了表达受影响者因某个事件而产生影响。这样就无须对上述被动句进行说明单独解释,避免了为说明各个次类而引入过多的新概念,从而降低了习得的成本。特别把所有者被动句和第三者被动句纳入到统一的语义框架中,可避免把二者当作独立的学习项目,使二者与直接对象被动句、对方被动句实现无缝对接,有助于学习者在这四种被动句之间形成联想。

其次,能有效地说明两种日语被动句中主语的差异。根据受影响的具体定义,很容易联想到能感知到影响的只能是有感情的人,或被人格化的事物,因此受影响被动句的主语只能由有感情的事物充当。相反,无感情的事物无法感受到影响,因此只能作无影响被动句的主语。

(三)对被动句的事件结构进行说明

为了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日语被动句的使用方法,有必要对其事件结构进行说明。无影响被动句的事件结构可总结为(1),受影响被动句的事件结构可以总结为(2)。

(1)受事←施事[10]118

(2)受影者?坩[事件][10]119

在(1)中,受事表示直接对象。←表示施事的动作、行为。

在(2)中,受影者表示因施事的动作行为而受到影响的人,[事件]表示施事的动作行为,?坩表示对某人产生影响。

接下来以受影响被动句为例说明具体的教学方法。

在提示了受影响被动句的事件结构后,可展示具体的例子,如例5。

此时,有必要向学习者说明[事件]的性质:是致使事件还是自发事件,是涉及一个参与者、两个参与者还是三个参与者等,以此让学习者了解日语被动句所涉及的事件的多样性,特别是需要说明事件涉及一个或三个参与者的、直接受事为所有物的、以及自发事件等均可构成日语被动句。

在此基础上,说明上述事件结构对应的语言表达形式。具体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1) 受影者由「が」或「は」提示;

(2) 由「れる·られる」表达;

(3) 在[事件]中与受影者重复的部分不具有语言形式,施事由「に」或「から」提示,→所涉及的直接受事仍然由「を」提示。

以上的解释方法避免了主/被动转换所带来的问题,即主动句中不存在的要素如何出现在被动句中。另外,也能对所有日语被动句的形成机制提出统一且简洁的说明,从而减轻学习者的习得难度。

四、结束语

本文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习得日语被动句时出现的偏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偏误出现的原因,并考察了国内流行的三部日语教材,明确了现行教学方法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方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把日语被动句分为无影响被动句和受影响被动句两类,解释受影响义的概念内涵,分析被动句的事件结构,并详细讲解[事件]的性质及构成要素,最后说明被动句的事件结构如何对应具体的语言表达。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把认知语言学的事件观引入语言教学,尝试从语义说明出发,对各類日语被动句的形成作出统一说明,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日语被动句的特点及用法。但上述教学方法能多大程度提高学习者习得被动句的效果,有待通过实证调查进行检验。此为今后的研究课题。

注释:

①此次调查的具体分析将另文论述.

②关于日语被动句的具体分类见陈洁羽(参考文献[10]).

参考文献:

[1]王忻.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王忻.识解与中国日语学习者“态”范畴偏误[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4):104-110.

[3]王忻.日汉对比认知语言学:基于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的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王黎今.中国学生习得「受身文」难易顺序分析——从母语迁移的角度[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2):102-107.

[5]王辰寧.中国語を母語とする日本語学習者の格助詞「ヲ」「ニ」の誤用についてー受身文と使役文における誤用の分析ー[C].日语偏误与日语教学研究∥日语偏误与日语教学研究会.浙江: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6:67-82.

[6]田苗.第三者被动句中动词的词汇特征和句法语义特征[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7(3):45-52.

[7]田苗.日语第三者被动句的语料库考察[J].大学教育,2017(04):101-103.

[8]于康.日语被动句偏误类型与降格被动句[J].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论丛,2017(1):43-61.

[9]工藤真由美.現代日本語の受動文[J].ことばの科学,1990:47-102.

[10]陈洁羽.汉日被动句的认知语义对比研究[D].澳门:澳门大学,2017.

[11]鈴木重幸.日本語文法·形態論[M].東京:むぎ書房,1972.

[12]川村大.受身文研究の二つの立場——研究史の構造的理解のために[J].国語と国文学,2011(9):47-62.

[13]川村大.ラル形述語文の研究[M].くろしお出版,2012.

[14]久野暲.新日本文法研究[M].東京:大修館書店,1983.

[15]久野暲.受身文の意味—黒田説の再批判—[J].日本語学,1986(2):70-87.

猜你喜欢
偏误教学法教材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教材精读
韩国留学生舌尖后音习得偏误分析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偏误分析的文献综述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