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20-04-22 20:37金华
无线互联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金华

摘   要:物联网工程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具备交叉学科特点。物联网工程人才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立足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方产业,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此,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优化现有课程体系和师资结构。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通过项目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章对此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呈现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和新品的特点,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二者相互支撑。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联网专业的办学思路逐渐向服务社会经济社会上转变,办学模式也向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转变,着重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1    国内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现状

2010年,物联网工程专业在本科高校开始批准招生。不同的高校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定位有所不同,大体可以分为研究型、技能型和应用型3种。调查显示,中国物联网2018年的从业人员超过200万,预计未来将有500万的人才需求。而目前國内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院校仅有19%,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特别是物联网专业应用型技能人才[1]。相比于其他专业,物联网工程是一个年轻的专业,国内还没有可参考的完美人才培养模式,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实践平台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需要面向社会需求,开展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推动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2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2.1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必须立足于地区经济发展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直接面向地区经济和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因此,必须立足于地区经济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从地区经济和地区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出发,寻找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道路。一旦脱离地区经济发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就缺乏着落点,不能培养真正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2.2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共建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这潜在要求应用型本科必须开展校企合作共建。通过校企合作,构建校企混编的专业教师队伍,既有学校的专业教师,也有企业的研发人员,双方共同承担科研、教学及社会服务等相关工作。还可以建设校中厂,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按照企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对校中厂进行管理、考核和评价[2]。同时,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还能将企业行业的特色课程融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现企业高校的互利共赢、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2.3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必须与产业发展对接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还必须与产业发展相对接,以满足地区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行业应用能力、全面提升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对于物联网工程专业来说,应该结合地区行业的特点,可以与安全环保行业、石油化工行业、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行业等相结合,开设适合行业发展特色的校企合作课程,引导学生走上特色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同时,还可以构建专业群来对接产业群,服务于地区产业群及产业链,实现专业与地区经济的高度融合,优化配置资源,推动具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3    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3.1  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

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的人才培养应该以“服务社会需求,满足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人才培养坚持走应用型培养道路,集中优势资源,构建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的人才培养标准。对此,将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素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工作能力,能够从事与物联网工程技术相关的产品开发、设计、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技术型物联网工程人才[2]。对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2  课程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开设课程时,应该重视学生的专业特长教育。对此,可以采用“通用+特长”的设计思路,通过基础课程打好专业基础,通过技术主干课程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再以地方行业企业项目来构建专业实训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从而形成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专业实训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方位课程体系[3]。如A高校的物联网工程,通识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式与政策、计算机导论、大学英语等素质类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物联网工程导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线性代数、电路原理、程序设计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物联网软件设计等,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实践课程包括程序设计基础项目实训、物联网系统开发项目实训、物联网软件实训、物联网工程专家实训(安防工业、智能家居等)等。在实训课程方面,引入校企合作项目,结合地方产业特色,突出服务地区产业特色;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除了在课程教学、课程实训和社会实践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也单独开设创新创业实践和方法等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

3.3  师资队伍建设

总体来看,各高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许多高校都借调通信、计算机、电子等其他专业教师,这些教师本身并不是学物联网专业的。因此,有必要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引进的方式构建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对内,加强对校内教师的培训,每年选派一批教师下企业挂职,将其培养为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对外,引进精通物联网技术的高层次人才,从而确保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具备多学科知识和高技术物联网实践能力的结构,为培养应用技术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打好基础。

3.4  实践教学环境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方式,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行业企业需求,构建适合社会需要的实践教学环境[4]。对此,可以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实训(如传感器技术实训、通讯技术实训等)、专业技能实训(如电子设计开发实训、综合应用技术实训等)和创新创业实训。实践教学内容必须融合校企合作,引入企业生产和科研项目,实行项目化教学。此外,还可以與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多种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从而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3.5  深度产教融合,合作共建教学资源体系

应用型本科必须开展深度的产教融合,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和教学资源[5],特别是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确保项目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结合,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产教融合的开展有利于提高专业整体教学质量。

4    结语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目前,国内没有成熟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应该以服务社会经济为办学思路,以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作为基础,着重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对此,必须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优化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深度的产教融合,共同开发课程,共建课程资源,建设一支具备双师型的合理结构的师资队伍,为培养应用技术型物联网工程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宁靖.物联网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9):233.

[2]马亚红,范小娇,邢卓,等.“新工科”背景下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8):236-237.

[3]邹晓兵,肖丽,李宗剑,等.应用型高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电子世界,2018(16):34-35.

[4]韦灵,倪志平.“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科技资讯,2019(14):103-104.

[5]周伟,李作进.面向产教融合的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44):19-20,23.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