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应对之策

2020-04-22 20:40郭田勇孙光宇
银行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冲击新冠影响

郭田勇 孙光宇

新冠肺炎疫情在春节期间爆发,又发生在有九省通衢之称、作为重要交通枢纽的武汉,特殊的时点、特殊的地点,使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在经济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从短期来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我国经济的短期影响较大;从长期来看,在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调节能力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迅速出台的多项应对肺炎疫情的有利举措的情形下,此次疫情的发生并不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基本面带来深度影响。

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我国经济的短期影响可以从国内外宏观环境、中观行业和微观个体三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其影响的大小关键在于本次疫情持续的时间以及政府部门采取的应对措施。

从国际宏观环境来看,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国际金融市场形成冲击。此次新冠疫情不仅在国内迅速蔓延,在欧洲、美洲、东亚等地区也相继出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目前,国内的疫情已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国外的疫情状况则出现了逐渐加重的趋势。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的扩散,国际上各类风险资产的波动幅度变大,最近国际油价出现了大幅下跌,黄金市场也出现了剧烈波动,说明国外市场的环境处于及其不稳定的状态,尤其是最近国外主要股票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美国股票市场更是出现了两周4次熔断的暴跌情况,在短期内对国内相关市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此外,国外的管控措施在短期内也会对我国的进出口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从国内宏观环境来看,疫情在短期内会对我国经济带来很大的冲击,其影响主要集中在2020年的第一季度,部分行业可能会延续至第二季度。在需求端上,疫情对消费冲击较大,为防控疫情采取的出行管控、关闭门店等措施改变了春节假期期间人们聚餐、旅游、购物的消费习惯,使得消费需求大大降低;此外,疫情对投资也带来了较大冲击,在管控升级的情形下,全国各地都相继颁布了企业延期复工的通知,企业的生产活动无法按时进行,使得制造业、房地产业、基建投资等在短期内处于基本停滞状态,投资需求大大降低。在供给端上,一方面,疫情防控采取的隔离措施导致了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流通上受到限制,企业停工停产,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另一方面,物流运输不畅以及居民恐慌性需求的影响导致一些居民消费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供给不足,短期内使得物价会出现上涨情况。

从中观行业角度来看,疫情对于第三产业中的餐饮、旅游、电影、交通运输等行业带来的冲击很大。此外,在国外疫情形势逐渐严峻的情况下,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也会受到较大程度的负面影响。在本次新冠疫情传播的初级阶段,政府部门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取消了聚餐、集会等活动,大量餐饮企业停止营业,为春节期间准备的蔬菜、肉类等一些存货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处理,前后端的双重影响使得餐饮企业损失惨重。最近,西贝、海底捞等餐飲企业出现较大亏损的报道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疫情冲击下,全国的主要景点关闭,庙会等文化活动也纷纷取消,旅游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根据前期的数据,2020年大年初一的全国票房仅181万元,而2019年大年初一的全国票房则为13亿元,原本在2020年大年初一选择上映的影片也纷纷宣布撤档,使得电影行业的春节档收入锐减。在封城、封路等隔离措施出台后,交通运输行业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数据,2020年春节期间的出行人次减少了70%。此外,第一产业中的农林牧渔业也受到了疫情的冲击,交通不畅使得上游端饲料无法按时运送,禁止活禽屠宰和买卖使得下游端销售也无法正常开展。

从微观个体角度来看,疫情对于不同个体影响程度不同。在政府部门延迟复工的规定下,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受到了限制,现金流周转困难,收入端企业的营业收入锐减,支出端企业又要面临工资、房租、利息费用、固定资产折旧等固定成本,这种情况在自有资产少、体量较小、应对风险冲击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出现的更多。在企业因疫情冲击出现经营困难时,员工的薪资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受本次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这些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相关企业在亏损较为严重时可能会采取裁撤员工的方式,因此,疫情冲击带来的就业问题也需要重点关注。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股票市场受疫情冲击承受下行压力。我国的决策部门在面对新冠疫情压力的情况下,决定让股票市场在2020年2月3日开盘,说明决策部门很有远见和魄力。股票市场除了具有金融产品交易的功能外,还承担着金融产品定价、金融风险发现和评估以及价格形成机制等功能,对于金融市场以及经济运行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能因为疫情的蔓延就推迟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行。另外,在股票市场开盘以后,出现了千只股票跌停的情况;最近一段时间,在国外股票市场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下,我国的股票市场也从2020年2月份的上涨转向了3月份的下跌。股票市场出现这种情况和短期内上市企业受到疫情以及国外股票市场的负面冲击有很大关系,这也是对短期内我国经济运行的合理反应,如果政府部门采取过度干预股票市场的措施反而会破坏市场的合理调节。从长期来看,资本市场是对经济金融运行机制以及经济基本面的反映,稳定资本市场的核心还是在于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完善制度建设等措施来规范资本市场发展。

从长期来看,新冠疫情对于我国经济基本面运行带来的冲击较小。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取决于我国经济发展体制、市场创新能力、产业发展结构、市场调控能力以及消费和投资潜力。在前期我国经济体系进行了体制改革和结构优化以后,我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正逐渐企稳,经济体量进一步扩大、市场调节能力进一步增强。在疫情结束后,消费、投资等领域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补偿性反弹,因此,本次疫情对于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并不会产生深度冲击。

国内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经验借鉴

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多次传染病大规模爆发的事件,如公元6世纪的东罗马帝国瘟疫、14世纪50年代初的欧洲黑死病、一战期间美国流感疫情等,给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传染病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导致受灾国家的劳动力人数减少,劳动力要素不足降低了社会生产能力,这一影响随着人们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完善逐渐减小;二是增加了人们的恐慌情绪,使得社会消费减少,投资降低,出口也会因为国际间疫情的防控受到影响。进入21世纪后,国际上先后爆发了几次影响较大的传染病事件,如发生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和2009年波及全球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其产生的影响及经验教训可以较好的对标新冠疫情。

非典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非典疫情爆发的时间为2003年,该阶段世界经济正处在经历两年的衰退和乏力之后的一个恢复和调整时期。进入2003年以后,伊拉克战争爆发以及中东局势的持续紧张使得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非典疫情的爆发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疫情严重地区的旅游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受到的冲击更大。

从经济角度来看,发生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和2003年的非典疫情还是存在一些不同的。一是从外部经济环境来看,非典疫情时,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消散,我国经济处在经济恢复和上升阶段;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时,我国正面临逆全球化主义加剧、经贸摩擦等问题。二是从时间节点来看,2003年非典疫情的高峰时期在3~4月份,2020年新冠疫情的高峰时期在1~3月份,处于春节期间的消费旺盛时期,因此第三产业受到的冲击要更为严重。三是从经济政策调节来看,非典疫情时,我国经济处于上升阶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空间更加充裕;今年新冠疫情发生时,我国经济处在下行阶段,处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地方债务较多,财政赤字相比于2003年有所上升,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空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在出台经济政策应对2020年新冠疫情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现状和经济实力制定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尽可能降低新冠疫情对于我国经济的短期冲击。

甲型H1N1流感对经济的影响

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为2008年全球正在经历金融危机,在经济处于剧烈波动的情况下,流感的发生更是加重了人们的恐慌情绪,对全球经济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疫情发生以后,全球主要股票、外汇和石油等大宗商品市场出现明显的波动,国际油价上涨的行情受到了疫情的负面冲击,恐慌情绪也加剧了外汇市场的波动,使得投资者加大了对于避险货币的持有度;一些国家的旅游、食品、养殖以及交通运输等实体经济部门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于我国经济的总体冲击不是很大,其影响主要集中在部分行业,受到负面冲击的主要是我国的猪肉行业和航空行业。我国的猪肉出口数量绝对值在全球可以排到前十之内,在该段时期,我国的生猪价格处在下行探底阶段,在流感疫情爆发后,国际市场猪肉消费的下降对我国猪肉出口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猪肉价格下行阶段继续延长,并进一步导致了我国的农产品价格在短期内面临下行的压力。疫情爆发后,主要国家加强了对于出入境人员的管控,我国也出台了严格的管控措施,防止患病人员的流入,这对航空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冲击,这一情况在我国股票市场也有所反应,航空股纷纷出现下跌的局面。在流感疫情爆發后,我国政府部门安排专项财政支出。中央财政安排了50亿元专项资金,地方各级财政也拨出了专项资金共同用于流感疫情的防控工作,成功应对了本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冲击,保证了社会发展的平稳运行。

应对新冠疫情的经济对策

目前,我国的新冠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病患的主要来源已经由国内转向了国外输入。因此,当前在继续防控新冠疫情的同时,也要进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推动社会经济尽快步入正常运行状态。对于疫情造成的损失,可以以政府、国有企业、银行为主体建立损失分担机制,政府方面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为受疫情冲击严重的中小微企业以财政补贴和减免税收的方式进行支持;国有企业方面,可以通过减免租金、交通、水电收费等方式来承担部分成本;银行方面,可以通过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进行展期、降低贷款利率的方式减少企业损失,从而防止出现疫情冲击的损失过度集中于中小微企业,导致失业增加和社会不稳定的情况。

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率可以略高于3%的界限,通过采取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减税降费、设立企业援助基金支持企业运转和员工就业稳定、对于参与疫情防控人员进行财政补贴、扩大在新基建领域投资力度等措施来对冲疫情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

在货币政策方面,把握精准支持的原则,通过采取定向再贷款、定向降准、定向降息的方式对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以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和企业,尤其是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和中小微、民营企业进行支持,以保证相关企业的资金流动性,降低市场的波动幅度。

在银行业方面,疫情并不会对银行业发展形成根本影响,但对其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支持提出了要求。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银行业应该发挥其主要作用,支持企业和居民应对疫情的冲击。一是对于受疫情短期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比如餐饮、旅游、娱乐、教育培训等,商业银行不应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可通过信贷重组、减免逾期费用、贷款展期提前做好续贷安排,采取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降低贷款综合费用、适度做好风险缓释等方式为这些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解决企业短期内对于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二是对于涉及新冠疫情的授信审批项目,可通过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加大业务授权、优化审批流程、安排专项信贷额度、给予专项低利率贷款限额等方式加快业务办理速度,积极满足卫生防疫、医药产品制造及采购、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攻关等方面的合理融资需求。三是加大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的供给力度,引导客户优先使用网银、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办理金融业务,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在本次疫情中,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很大,作为支持企业发展的主力军,银行要积极开展线上公司端金融业务,将线上金融服务从零售端向公司端进行深度拓展,探索综合运用远程视频、人脸识别、电子证照、企业信息联网核查和大数据分析等安全有效方式,为公司办理开户、变更等账户业务,形成“零售端+公司端”的全方位线上产品供给体系,支持企业快速复工复产。此外,银行在开展线上公司金融业务服务时也要注意风险防控,通过提高客户身份识别能力、运用视频双录和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合同等先进技术、在特定区域和企业服务场景中形成交易闭环等方式将风险限定在可控范围内。四是对于本就属于“两高一剩”行业的企业、不符合经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企业,要按照既定部署适时实现市场出清。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其中郭田勇系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冲击新冠影响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外出就餐对英国餐饮业的冲击
新冠病毒的自白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My Heroes
色彩冲击
阅读理解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完形填空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