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霖,周 琛,孙远征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1],临床表现以腹痛不适、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一般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及病理变化,最常见的临床亚型为腹泻型(IBS-D)。由于该病可反复发作,时常变化,迁延日久可致患者情绪不佳、焦虑紧张,影响其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本研究采用调神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42例患者均为2016年1月—2019年4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二科门诊收治病例。根据患者就诊的先后次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1)。治疗组男性6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33.62±7.55)岁,平均病程(220.24±25.87)天。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2.52±7.99)岁,平均病程(215.62±25.36)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Ⅳ标准(腹泻型)[2]:①近3个月内反复出现腹痛、腹泻;②伴随便后症状改善、排便次数变化和粪便性状改变,要求3项中至少符合2项,且上述症状存在半年以上;③一般缺少可解释症状的影像学检查和生化检查异常;④可伴有情绪波动、焦虑紧张。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3]:①近3月内反复腹痛、泄泻;②泻后痛减,便次增多,便质稀溏或如水样;③伴有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肠鸣嗳气;④症状可随情志变化而变化。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20~60岁;③病程半年以上;④临床症状评分中各条目得分均<3;⑤IBS-QOL量表中各条目得分均>2;⑥7≤HAMA<29;⑦能够配合本方案治疗;⑧患者知情同意。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②患有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患者;③应用可能影响消化功能的药物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合并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或精神疾病;⑥由器质性疾病或精神类药物引起的焦虑[4]。
在传统针刺治疗基础上配以调神法。穴取百会、神庭、本神、天枢、中脘、关元、上巨虚、足三里、太冲。令患者取仰卧位,操作者采用0.35 mm×40 mm杏林牌无菌针灸针,局部皮肤消毒后进针。百会进针方向同常规,神庭、双侧本神处沿经脉向上、向下各刺1针,平刺30 mm至帽状腱膜下,施以小幅度快速反复刺激达200 r/min以上,2 min/次,留针30 min后再行针1次。余穴常规针刺,均留针30 min。各穴位均施加平补平泻手法,以局部获得针感为宜。1次/天,治疗6天休息1天,一疗程为1周,连续治疗4个疗程。
采用传统针刺法。穴取天枢、中脘、关元、上巨虚、足三里、太冲,操作、疗程及针具同治疗组。
3.1.1 临床症状评分 采用分级法,将腹痛、大便次数、粪便性状、排便不尽感按程度分为4级,即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评价对肠易激症状的影响[5]。
3.1.2 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 采用分级法,将该量表中34个条目按程度分为5级,即无(5分)、轻度(4分)、中度(3分)、偏重(2分)、严重(1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改变,评价对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6]。
3.1.3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采用分级法,该量表中14个条目按程度分为5级,即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 、极重度(4分),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评价对焦虑症状的影响[7]。
临床痊愈:腹痛、腹泻症状消失,情绪稳定;显效:腹痛、腹泻症状明显减轻,情绪相对稳定;有效:腹痛、腹泻减轻,伴有情绪波动;无效:症状无改善[3]。
3.4.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疗前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与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4.2 两组治疗前后IBS-QOL总评分比较 由表2可知,两组患者疗前IBS-QOL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两组患者IBS-QOL总评分均较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BS-QOL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4.3 两组治疗前后HAMA总评分比较 由表3可知,两组患者疗前HAMA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两组患者HAMA总评分均较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4.4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由表4可知,两组患者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以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为主要表现的消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8],其中以腹泻型最多见,常因其迁延复发而引起患者焦虑不安,影像及病理检查无明显异常。现代医学尚未明确IB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饮食规律紊乱、内脏敏感度高、胃肠动力变化、肠道菌群失衡、精神心理因素[9]等有关,又以基于脑-肠轴异常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改变有关的认可度最高[10]。有研究表明一些调节胃肠道活动的神经递质,如脑肠肽、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通过脑-肠轴将信息传入到中枢神经系统并相互作用,这些神经递质表达异常则能引起肠道感觉阈值和反应的异常[11],从而引起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也有研究表明当5-HT改变时会出现焦虑情绪[12],进而延缓病程,影响疾病的恢复。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药物,西医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远期效果不佳,应用后疾病仍易反复发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病属中医“泄泻”“腹痛”范畴[13],多由饮食不节、思虑劳倦而致脾胃虚弱、情志失调、愤郁难抒而致气机郁滞所引起,其病位主要在肠,与心肝脾有关。《景岳全书·泄泻》曰:“盖以肝木克土, 肝气受伤而然。”泄泻日久则见脾气虚弱,肝气横逆乘脾,肝脾不调则肠腑通降失司,故见腹痛、泄泻[14]。因此针刺大肠募穴天枢以理气健脾,中脘以调中和胃,关元以益气止泻,上巨虚以通调肠腑,足三里以调和气血,太冲以疏肝行气[15]。又肝气郁滞日久则情志不畅愈重,甚则心神不宁,如此往复,其病难愈。神主宰人体生命活动,调控机体的运动和精神变化,因此在治疗本病时施以调神之法,可改善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腹痛泄泻-心神不宁-腹痛泄泻愈重的不良循环,通过调顺情志、减轻思虑使患者心情舒畅,气机条达,则利于体魄强健,诸症自除。
调神法是孙远征教授总结多年来临床经验而得出的一种针刺方法,笔者在跟随孙远征教授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调神法是一种通过调节心神来调控人体气血津液、五脏功能及情志活动的针刺方法,穴取百会、神庭和双侧本神。百会为百脉聚会之处,乃百病之宗,主百病,故针刺百会穴可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平衡,且有通络宁神之效[16]。神庭为督脉要穴,脑神之所藏,可治多种情志疾患,本神可治各类神志病症,因此针刺三穴具有调神宁心的效果。且根据大脑皮层投射区域的定位,此三穴相对额区情感中枢,所以针刺可有效改善焦虑等不良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操作时在头穴处进行平刺,施以小幅度快速反复刺激达200 r/min以上,令刺激透过颅骨到达大脑相应区域。百会进针方向同常规,神庭、双侧本神处沿经脉向上、向下各刺1针,如此可以加大刺激面积和刺激量,使刺激沿头皮传至百会穴,进而加大对百会穴的作用,更大地激发了百会通调阴阳气血之功。诸穴合用,共奏疏肝健脾、调神宁心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调神组结合传统针刺组与传统针刺组临床症状评分及HAMA评分均下降(P<0.05),治疗后2项评分的变化相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IBS-QOL评分两组均较疗前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调神法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且优于传统取穴法,具有简便易操作、副作用小的特点,同理可用于治疗其他证型的肠易激综合征,也可在其他原因导致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