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塔山中心小学 张连生
相比其他文化学科,体育学科的教学更多给人以“运动”为特征的感觉。诚然,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是以运动为主的,但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离开了语言,教学仍然是无法进行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尤为重要,因为小学生除了基于教师的动作进行体育动作的模仿之外,语言是他们获得体育认知的唯一重要途径,可以说教师的语言质量,决定了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正因为如此,才有人说,高效的体育课堂不仅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理解,还取决于教师语言运用的技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提高语言的教学效率,我思考通过童谣促进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具体说明我的探索与思考。
童谣,又称儿歌。它是根据儿童的心理、情感需要,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激发小学生的想象而开发出的趣味充足、语言明快的口头短句。通常情况下,童谣对于加强学生记忆、促进学生认知都具有明显的作用,具体到体育学科的教学中,童谣更是可以发挥如下几点作用:
小学生喜欢体育,常常是因为体育课上比较自由,这种因为文化学科学习时间长而对体育产生的兴趣,是表层兴趣而不是深层次的兴趣。相比较而言,童谣的引入,却可以让学生产生深层兴趣进而让学生真正亲近体育。比如说教学生打篮球,可以教他们“打篮球,真有趣,篮球规则必须记;用手拍,不用脚,绝不抱着篮球跑;投篮姿势要规范,迅速投球防人抢……”学生听到这首童谣,就手舞足蹈,仿佛就在打篮球的现场一样,这实际上是童谣刺激了学生的想象,学生大脑中有了相应的表象,因此学生的兴趣也就来了。
在日常的教学中,当给学生强调一些体育活动的要领时,往往因为一些体育运动名称的专业而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而如果将这些要求转换为童谣,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比如说在上面的例子中,“用手拍,不用脚,绝不抱着篮球跑”,听起来通俗易懂,其教学效果要比“走步”等说法好得多,而且童谣因为自身朗朗上口而容易被学生记忆,所以学生在记忆这些动作要领的时候,速度很快,效果也好。这就是童谣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一定经验的小学体育教师都知道,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小孩子比较顽皮,注意力难以集中,对体育学习要求的记忆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课堂上教师板着脸训斥学生的情形并不少见。但在采用了童谣之后,课堂气氛往往比较好。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童谣原本就可以让体育教师自身消除一些“戾气”,而多了一些童心;二是童谣容易被小学生接受、传播,学生可以自发地对童谣进行主动加工、记忆,于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所强调的体育情感、体育品格等就可以有效得到培育。
当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童谣,本质上还是有两个目的:一是对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二是在实现体育教学效果提升的过程中,保证核心素养得到落地。其中,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的。研究表明,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既教给学生更多的流传下来的、富于民族特色的、优秀的童谣,又让体育课在童谣的陪伴下变得活起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举一个例子,在今天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足球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足球的基本规则很多,技术要求也比较高,我在教学中又不想将足球教学变成“学生把足球抱在手上练什么‘足球操’”,而是想让学生真正了解足球,掌握一些足球的基本技巧和规则,能够真正进行一些小比赛。而这个显然是有矛盾的,如果说面向学生个体的足球技巧还可以通过讲解、示范进行,那么多的比赛规则学生怎么可能同时记得呢?在这样的矛盾下,我想到了童谣,于是上网搜索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编,然后形成了这样的一段:“足球人数一十一,脚踢头顶都可以,比赛分为上下场,球若踢来把球挡……上下两场九十分,加时还有三十分,罚球点球听裁判,文明比赛讲规范……”
学生在记忆、理解这段童谣的时候,能够迅速记住这些内容,这就保证了在足球赛场上学生能够记得基本的运球、传球规则,记得基本的比赛要求,如尊重裁判等。很多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都可以借助童谣来化解。更有意思的是,在赛场上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还能够借助童谣来说服对方。比如说有一次,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打比赛,有些规则学生记得并不牢固,当球场上有“对手”说用头部停球犯规时,我班上的小朋友就说“脚踢头顶都可以”,说得非常自然,而对方同学一开始有些晕,后来也就理解了,甚至也记住了这句话。我以为,这就是童谣的作用。而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学生通过童谣掌握技巧,记住规则。这实际上也在提升他们的体育学习能力(这是核心素养强调的关键能力),有些学生是先掌握规则,后通过童谣记住了这些规则;而有些学生就是在对童谣的理解中,理解了运动规则的。所以说,童谣在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确实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童谣的作用。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童谣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得并不普遍,这与体育教师的教学习惯与教学认识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很多时候,包括体育教师自身都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就是教给学生一些运动技巧,就是对学生进行体能与技能的训练,就是在操场上让学生整队……
其实,这样的认识真的是很狭隘的,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与兴趣爱好,然后将体育教学的要求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起来,用童谣的方式促进幼儿理解与记忆,益处多多。我注意到,对于这一认识,有同行也给予了认同,他们认为在运动参与方面,学生在学习童谣的过程中激发了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当然,童谣运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说童谣如何选择的问题,又如何改编的问题,只有真正研究自己所教的学生,真正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再选择、改编童谣,才可以让童谣发挥最佳的作用。当然,如果发动学生,让学生基于某一个体育学习的内容自编童谣,也是可以尝试的,这个要求虽然较高,但学生的参与度也高,教学效果更好。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童谣,可以有效地化解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实现小学生对运动要领、规则的掌握,可以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