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桥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七队,湖南 长沙 410000)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生存环境,导致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及财产安全。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相比,具有更加明确的研究目标。因此,研究人员在对构造地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工作效率相对较高,并且能够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1]。通过研究地壳及岩石圈的构造问题,对已经被破坏的地质环境进行修复,从而使当前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得到缓解。而工程地质的主要研究是对人类的建设活动及工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问题。通过工程地质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建设行业提供更加适合的建设场地。但在工程地质中并不包括对地壳和岩石圈的研究,因此在后期的修复工作中并不会对其起到太大的作用,因此只有将构造地质和工程地质相结合才能够保障现代化建设的合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
构造地质为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主要包含构造地质地壳稳定性、斜坡稳定性以及地下洞室稳定性。在现代化的构造地质研究中,通过大陆的动力学研究以及岩石断裂带研究得出了关于工程地质稳定性的动力学结果[2]。工程地质地壳稳定性的评价过程可以看作是构造地质中地壳的运动、构造以地震的活动性的工程地质条件的统一,通过对构造地质中地壳的稳定性研究,最终可以实现工程地质中地壳以及低级的稳定性合理评价。构造地质的稳定性决定着地壳深部存在的变异层带的基本性质和特征,根据地壳不同的结构及流变性特征,对工程地质中地壳的稳定性进行更加准确的评价。
在工程建筑施工中,每年都会有由于地质斜坡产生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建设成本的损失。因此,对于构造地质中的斜坡稳定性的分析对工程地质的稳定性评价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在斜坡地质灾害中,泥石流、崩塌和滑坡都是常见的灾害类型,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构造地质中的地形地貌、岩石岩性以及岩石的结构特性决定[3]。通过构造地质研究,可以准确的判断出该区域这类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从而判断工程地质的稳定性,实现对工程地质中边坡的稳定性评价。
在挖掘地下洞室时,如果不对其加以支撑会对构造地质周围的围岩造成严重的形变,而由此引发的施工事故也十分常见。产生这一事故的原因是由于构造地址的岩性及结构决定的,尤其是当构造地质发育充分且结构复杂的情况下,更容易对围岩产生集中地应力。因此,通过对矿井中的构造地质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根据研究结果设置适当的支护方式,才能保证工程地质准确的稳定性评价,为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施工条件。
大规模的工程地质建设一般是在盆地结构、造山带以及盆岭构造等构造带上完成。而这些构造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周围的近地表上的地壳发生了挤压、扩张等剧烈的运动。通过对这些结构区域的构造地质进行研究可以为工程地质的选址提供充足的条件。
造山带通常视为重要的工程地质选址区域,而随着资源开发、自然灾害治理以及区域内自身的演化都会对构造地质造成一定的影响[4]。主要影响其形成的机制包括伸展机制、走滑机制以及逆冲推覆机制。其中逆冲推覆机制造成的构造地质的形变最为强烈,会影响工程地质的开发。因此在工程地质选址前,首先应当对该地区的构造地质进行充分的研究,从而确定该区域是否存在上述三种变形机制,保证后续工程施工的稳定。在构造地质中,盆地构造是人类生活聚居的主要区域,因此对于盆地构造的工程地质选址更加重要[5]。通常情况下,根据盆地构造的形成原因可加工区分为坳陷类型和断陷类型。图1为两种不同类型盆地构造示意图。(图1)
从图1可以看出,相对稳定的盆地构造为坳陷类型,除了盆地中与造山带相邻的位置会有较强的活动外,其它位置的运动十分稳定,因此通过对构造地质进行探究,找出其造山带相邻位置,在进行工程地质选址时尽可能的避开这一区域可以有效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建设。
图1 两种不同类型盆地构造示意图
通过本文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构造地质在工程地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于特殊地形区域而言,构造地质对工程地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若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脱离了构造地质,则会造成建设工作的盲目性,从而导致亚种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并且更容易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更加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在今后的工程地质工作当中应当首先从构造地质的研究角度出发,认真分析并拟定工程建设的场所稳定性,在确定稳定性后结合地区实际构造地质的分布情况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的设计和施工,从而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