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国 王广军 李本旺 张端秀 李 敏 王晓斌 邓海燕 陈灼均
(1.东莞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 东莞 523079;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380)
宝石鲈为引进的外来品种,在广东省已经完成驯化和本土化。宝石鲈头尾比例小、肌肉丰厚、无肌间刺、肉质白而细嫩、味道鲜美、无腥味异味,是一种优质食用经济鱼。杂交宝石鲈是以宝石鲈为父本、淡水黑鲷为母本杂交繁殖出的下一代。东莞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绿色健康养殖的理念,开展了杂交宝石鲈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试验,即杂交宝石鲈跑道养殖试验。具体情况如下。
试验地点位于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沙养殖基地,试验点气候条件优良,水源充足且无污染,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土质肥沃,植被完整,生态环境佳,试验具有极强的代表性。
选择杂交宝石鲈作为养殖品种,设计池塘工程化养殖和土池养殖两种模式进行养殖对比试验。试验选择在同沙养殖基地4号池塘和8号池塘进行,4 号池塘为试验塘,面积约7.9 亩,水深为2.5米,底泥厚为10厘米;8号池为对照塘,面积约3 亩,水深为2.5 米。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两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及产品品质的差异。
首先是将4号池塘进行功能化、设施化整治改造,具体改造按照图1 所示进行。4 号池塘改造成养殖池和水质净化池。养殖池面积约320 米2,包括生产操作平台、养殖水槽、集粪区、拦鱼网、水槽走道、配套的增氧设备及吸污设备。养殖槽采用钢混合结构,规格为长25 米、宽4 米、高2.5 米。在每个养殖水槽上游均安装1 组气提式曝气推水增氧设备(功率为3千瓦),安装备用增氧机1 台,推水方向如图1 所示。此外,在每个养殖池底部安装微孔曝气增氧管两组,集粪区安装吸污机器人,定时将鱼粪吸到化粪池进行处理。在养殖池前后端及集粪区安装拦鱼网,水槽有3张拦鱼网,前端和末端各有1张,防止鱼逃出,吸污区的末端也有1张,防止养水区的滤食性生物进入吸污区。拦鱼网为不锈钢材质,网眼的尺寸为3 厘米。在水质净化区的浮床内种植水雍菜,面积为160 米2,并投放生物基净化水质。对照塘则按照池塘养殖常规操作规程进行产前消毒杀菌、产中施肥和产后清淤、晒塘、毒塘处理。
图1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示意
鱼种投放前进行清淤、平整塘底,经太阳曝晒数日至塘底灰白、龟裂,然后用生石灰70千克/亩化水进行全塘消毒,待药物毒性消失后即可注入新水。在鱼种放养前1周投基肥,主要是生态有机肥,同时用芽孢杆菌和“藻生元”进行培水。
2019 年4 月30 日开始投放苗种,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的杂交宝石鲈鱼种。按照无公害养殖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苗种投放之前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之后再投放到试验推水槽中养殖。
投喂优质配合饲料,前期种苗投喂的饲料蛋白质含量42%,成鱼饲料蛋白质含量38%。坚持“四定”投饵法,早、晚各投喂1 次,分别为早上7点和下午5点,并保证鱼吃食“八分饱”。增氧机运转时间平均为15 小时,平时巡塘,早、中、晚各1次。养殖过程中定期泼洒和施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等微生物制剂。
在整个养殖试验期间,主要病害是寄生虫和链球菌病,特别是高温天气极易暴发链球菌病。
预防:链球菌病的防控主要是在高温天气注意天气变化,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必要时要停料,平时注意水质变化,包括水色、氨氮、亚硝酸盐指标,及时调节水质,改良底部环境。加强日常管理、巡塘,发现异常立即抽样检查鱼体。发现锚头鳋、车轮虫等寄生虫及时用药杀灭,同时定期用二氧化氯等常规消毒杀菌药物有效预防链球菌病的发生。
控制:主要是指治疗链球菌病,运用氟苯尼考4 克/千克拌料内服,或磺胺嘧啶钠4 克/千克拌料内服,每天1次,交替使用,连续6天。
经过7 个月的养殖,2019 年11 月取样测定,平均体重600克/尾,成活率90%,总产量30 780千克,养殖槽单产达153.9千克/米3。养殖过程共计投喂饲料34 000千克,饵料系数约为1.2,每生产1千克鱼饵料成本约10元;养殖时间150天,每天开机15 小时,功率4.5 千瓦,用电10 125 千瓦时。成鱼养殖成本约16 元/千克,销售价格24 元/千克,利润24.6 万元。养殖槽水体约200 米3,每立方米利润达1 231 元,池塘面积7.9 亩,每亩利润达3.5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19年5月30日,8号塘一次性放养杂交宝石鲈苗1 万尾,平均规格45.5 克/尾;经过7 个月的养殖,2019 年11 月取样测定,平均规格550 克/尾,成活率88%,合计产量4 840 千克,平均亩产1 613千克。饵料系数1.4,每生产1千克鱼饵料成本约11 元;养殖时间150 天,每天开机15 小时,功率1.5 千瓦,用电3 375 千瓦时。成鱼养殖成本约18 元/千克,销售价格24 元/千克,亩利润9 678元。
我们选择杂交宝石鲈作为养殖品种,主要是因为它规避了父本生长慢、母本脂肪含量高的缺点,在产品性价比、养殖生产性能和市场表现上更上了一个台阶。例如,它的肉质比普通宝石鲈更加细嫩,口感极佳,肉味更加鲜美,风味更加独特;与纯种宝石鲈相比,杂交宝石鲈抗病力强,成鱼起捕及活鱼运输便利。此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推水养殖模式降低了宝石鲈肌肉粗脂肪和饱和脂肪酸构成,提高了粗蛋白质含量。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是结合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理念,集成了循环流水养鱼技术与普通池塘养鱼技术,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变为“集约化圈养”,使“静水”池塘实现了“流水”养鱼。通过机械造浪、造流,在整个大池塘里形成环形水流,水流流经水槽,能在“跑道”内对鱼集中喂养,又能利用水流将排泄物集中到一个槽内统一处理,从而起到净化池塘水质的作用。基于其先进性,该技术一直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和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的主推养殖技术。
该试验结果表明,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远高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的平均亩产量、亩利润都高于对照组。如果将传统池塘养殖与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有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利用传统池塘将苗种培育到150~200克/尾再放入水槽进行商品鱼养殖,水槽每年可以养殖两批产品,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槽的价值。该模式可以达到“1 加1 大于2”的效果,主要表现在经济指标上,例如单位产量、平均利润率远高于普通池塘和网箱养殖,而且产品更优质安全,整个养殖过程实现了养殖循环水零排放,具有更高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的主要缺点是前期投入成本高,同沙基地4条水槽及配套设施、设备的总投入超过40 万元。此外,池塘内循环养殖系统涉及更多实施设备的使用维护及保养,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
试验表明,杂交宝石鲈的跑道养殖技术试验呈现出来的各项经济指标超过了普通池塘养殖效果,不论是品种,还是养殖模式,都具有先进性,适合在珠三角及华南地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