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桑树品种在石漠化地区不同种植模式试验

2020-04-22 11:47蓝必忠滕伟国宾荣佩黄若雨罗坚黄艺董桂清汤庆坤黄红燕
广西蚕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石漠化桑树桑叶

蓝必忠,滕伟国,宾荣佩,黄若雨,罗坚,黄艺,董桂清,汤庆坤,黄红燕

(1.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南宁市530007;2.平果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百色市531400)

栽桑养蚕是广西石漠化地区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石漠化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首选产业。广西石漠化土地面积153.29万hm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5%[1]。河池市和百色市是广西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57.91万hm2和35.07万hm2,分别占全区石漠化土地面积的37.8%和22.9%[2-3],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任务艰巨。桑树是适应性广泛、耐旱耐贫瘠,被确定为生态经济兼用的树种,在广西石漠化土地利用中发挥重要作用。种桑养蚕不仅能提高经济收入,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此外对生态修复也具有一定的作用[4]。石漠化地区种桑养蚕,应发挥利用丰富种质资源,选育、推广耐旱桑树品种,合理利用有限的水土资源[5]。朱方容等[6]开展了桑树品种耐旱性评价研究,筛选出耐旱性较强的桂桑5号、沙2×伦109、桑特优1号、桂桑优62、桑特优2号、桂桑优12等6个品种,为干旱缺水的石漠化地区适用桑树栽培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为进一步研究石漠化地区桑树种植管理模式,选用了桂桑优12、桂桑优62、桑特优2号、桂桑5号、桂桑6号等5个桑树品种在石漠化地区山地开展种植试验,采用(120+40)×14、100×14、80×14三种不同的种植模式,片叶与条桑两种收获方式进行对比试验,探讨适宜石漠化地区栽培的桑树品种及配套模式,为广大石漠化地区蚕农选择适宜的桑树品种和桑园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桂桑优12、桂桑优62、桑特优2号、桂桑5号、桂桑6号共5个桑树品种,由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提供。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平果县马头镇古念村龙稠屯,是典型的石漠化地区山地桑园,土壤pH值6.1,有机质含量24.2 g/kg,全氮1.31 g/kg,有效磷0.6 mg/kg,速效钾58 g/cm3,容重1.27 mg/kg。

1.3 试验方法

选择土质和肥力条件一致的典型的石漠化土地,分为3个大块,每大块选择1种种植模式,分别为A.宽窄行种植(120+40)×14,即宽行距120 cm,窄行距40 cm,株距14 cm,每667 m2种植约6 000株;B.均行种植100×14,即行距100 cm,株距14 cm,每667 m2种植约4 700株;C.均行种植80×14,即行距80 cm,株距14 cm,每667 m2种植约6 000株。每大块分为两个大区,分别为片叶收获区、条桑收获区。每个大区分为5个小区,分别种植5个不同的桑树品种,各品种随机排列。共划分为30个试验小区。由于石漠化山地试验地块面积有限,试验各小区处理不设重复。小区间均设保护行,每个小区根据种植模式种植3行桑树,分别对各行进行测产调查。

1.4 田间管理

试验桑园于2017年1月种植。每年按试验设计进行采叶或剪伐。采用造桑造肥法,每667 m2全年用肥量为45%复合肥(N∶P∶K=15∶15∶15)150 kg,尿素60 kg,每收割条桑或采摘一批桑叶后,放一次肥料。田间除草、病虫害防治管理水平均一致。

1.5 调查方法

1.5.1 片叶收获 全年收获8造,每造间隔25~30 d,每次采摘第6~8叶位以下的全部桑叶,(夏伐前和最后一造采摘所有叶片),称量各行桑叶产量。2019年分别于4月5日、4月30日、5月24日、6月25日、7月31日、8月22日、9月20日、10月26日进行片叶收获。

1.5.2 条桑收获 全年收获4造,每造在当造新枝基部剪留5 cm,称量各行枝叶总质量,并摘下叶片称量净叶量。每造收获记录剪伐下来的各行枝条总数、有效枝条数(枝条长度超过40 cm计为有效枝条)。2019年分别于4月30日、6月23日、8月22日、10月26日进行条桑收获。

1.5.3 平均最长枝条长度:每一行分别选取长势高度一致的5株,每株选1枝最长的枝条,测量其长度,取其平均值。

1.5.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片叶收获与条桑收获两种收获方式的桑叶产量比较

调查片叶收获与条桑收获两种方式产量,如表1所示,5个品种条桑收获鲜叶产量占枝叶总重量比值平均为59.39%。片叶收获与条桑收获桑叶产量相差较大,片叶收获方式的桑叶产量比条桑收获鲜叶产量增产36.66%以上,每667 m2平均增产748.03 kg,增产率达57.82%。种植模式(120+40)×14片叶收获比条桑收获桑叶产量高40%左右。增产较低的是桂桑优62种植模式100×14和桂桑优12的(120+40)×14,增产较高的是桂桑5号、桂桑6号的种植模式100×14,每667 m2增产超过1 100 kg,桑叶增产率超过91%。增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桂桑6号>桂桑5号>桂桑优12>桂桑优62>桑特优2号。桑树剪伐后芽叶生长初期叶片小而少,多次剪伐光合产物和生物产量较少,导致桑叶的总产量也减少[7]。本试验中片叶收获1年剪伐2次,其中收获季节只在7月前后夏伐1次,条桑收获1年剪伐4次,生长季节多次剪伐桑树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生长,闲置了一定的生长空间,以致生物量减少。片叶收获除采摘成熟叶后,还有部分叶片可进行光合作用,保持桑树持续生长。从桑叶产量比较,每667 m2平均片叶收获增产748.03 kg,增产57.82%。种桑养蚕主要目的是收获桑叶,从单位土地面积桑叶产量角度比较,片叶收获方式的产量高于条桑收获。石漠化地区土地资源有限,在劳动力充足的情况下,选择片叶收获养蚕的产值相对较高。

2.2 5个桑树品种不同种植模式片叶收获桑叶产量比较

图1为5个桑树品种不同种植模式片叶收获产量比较。由表1和图1可知,采用片叶收获方式,每667 m2产量最高的为种植模式80×14的桂桑5号,桑叶产量为2 618.24 kg,最低为种植模式100×14的桑特优2号,产量为1 549.26 kg。5个品种中,种植模式(120+40)×14产量高低依次为桂桑5号>桂桑优12>桂桑优62>桂桑6号>桑特优2号;另外2个种植模式桑叶产量高低趋势为:桂桑5号>桂桑6号>桂桑优12>桂桑优62>桑特优2号。桑特优2号的产量均相对较低,各种植模式其桑叶产量均与其他4个品种存在显著差异。(120+40)×14种植模式下的桂桑优12、桂桑5号、桂桑优62、桂桑6号4个品种产量相当,种植模式100×14的桂桑5号产量最高,各品种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这个模式各品种之间产量开差较大;种植模式80×14桂桑优12与桂桑优62之间、桂桑5号与桂桑6号之间产量相当。本试验地点为石漠化山地,水肥条件较差,桑叶产量常受到干旱缺水等因素影响。结果表明,在石漠化山地,桂桑优12、桂桑5号、桂桑优62、桂桑6号产量均较高,表现较好的适应性,桑特优2号次之。

表1 667 m2桑园片叶收获与条桑收获产量统计表

不同种植模式比较,桂桑优12、桂桑优62和桑特优2号种植模式为(120+40)×14与模式80×14两者产量相当,产量均高于模式100×14,并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其种植密度相关,即种植模式(120+40)×14与80×14种植均为每667 m26 000株,比种植模式100×14每667 m2种植4 700株桑叶产量稍高。桂桑5号、桂桑6号在3种种植模式中产量高低依次为80×14>100×14>(120+40)×14,且3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桂桑5号、桂桑6号种植模式100×14、80×14桑叶产量高于宽窄行种植,可能原因是桂桑5号、桂桑6号叶片稍大,宽窄行种植时窄行空间较小,行间的采光透风性较差,影响桑叶的光合作用,间接影响了桑叶的产量。从桑叶产量角度考虑,石漠化山地优先选择80×14的种植模式,如果地势较平,地块够大,兼顾微型机械耕作,优先选择模式(120+40)×14,其次是模式100×14。

2.3 5个桑树品种不同种植模式条桑收获枝叶产量比较

表1及图2显示:条桑收获方式,枝叶总重量最高的为桂桑5号种植模式80×14,每667 m2产量为2 660.84 kg,对应的最高鲜叶产量为1 576.43 kg;最低为种植模式100×14的桑特优2号,鲜叶产量为1 496.22 kg,对应的最低鲜叶产量为891.98 kg。5个品种比较,种植模式(120+40)×14、100×14枝叶产量高低顺序依次为桂桑优12>桂桑5号>桂桑优62>桂桑6号>桑特优2号;种植模式80×14枝叶产量桂桑5号>桂桑6号>桂桑优12>桂桑优62>桑特优2号。桑特优2号在各种植模式中枝叶产量均与其他4个品种存在显著差异。(120+40)×14的种植模式桂桑优12与桂桑5号、桂桑优62与桂桑6号产量相当,差异不显著;种植模式100×14的桂桑优12、桂桑优62、桂桑5号3者产量差异不显著,种植模式80×14的桂桑优12与桂桑6号产量相当,桂桑优62分别与桂桑5号、桂桑6号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从表1可得,条桑收获新鲜桑叶产量变化与枝叶总重量高低趋势一致,表明在石漠化山地,桑特优2号枝叶产量、鲜叶产量均低于其他4个品种。

不同种植模式比较,种植模式100×14的枝叶总重量低于(120+40)×14、80×14。其中桂桑优12品种,宽窄行种植模式(120+40)与100×14、80×14两种模式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桂桑优12(120+40)×14模式枝叶产量较高,但100×14、80×14产量相当,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桂桑优62、桑特优2号、桂桑5号、桂桑6号模式100×14均低于另外2种模式,且存在差异显著性。这可能与其种植株数相关,模式100×14每667 m2种植株数较少,其枝叶产量和鲜叶产量均相对较低。由此可见,这5个品种适当增加种植株数,其枝叶产量相对会有所提高。聂良文等[8]在牧用型桑树适宜栽植密度栽培研究中,每667 m2桂桑优12为7 400株、桂桑优62为6 530株,桂桑6号为5 230株。石漠化地区以收获桑叶养蚕为主要目的,适当密植对产量的提高作用显著,本试验中(120+40)×14、80×14相对比较适宜。条桑收获新鲜桑叶产量变化与枝叶总重量高低趋势一致。如果兼顾机械耕作收获,优先选择模式(120+40)×14,其次是模式100×14。

2.4 5个桑树品种不同种植模式条桑收获平均最长枝条长度比较

不同种植模式条桑收获平均最长枝条长度见表2,平均最长枝条长度体现了桑树的长势。从表2及图3可知,桑特优2号平均最长枝条长均显著低于其他4个品种,种植模式(120+40)×14、100×14中桂桑5号、桂桑6号和桂桑优12三者差异不显著,种植模式80×14的桂桑6号最高,桂桑优62与桂桑5号相当。不同模式平均最长枝条长比较,桂桑优12模式100×14较长,而模式80×14较短,可能是模式80×14群体枝条较多较密,最长枝条长不突出。桂桑优62、桑特优2号模式(120+40)×14显著长于另外两种模式。桂桑5号模式(120+40)×14、100×14相当,并显著长于模式80×14。桂桑6号模式80×14枝条最长,这与田间桑树长势观察一致。枝条长度影响条桑收获的时机及桑叶产量质量,条桑收获一般在株高90 cm左右时进行刈割,株高过低桑叶成熟度和产量受影响,过高会影响到下一造收获。本试验在相同收获条件下,最长枝条长度略有差异,也体现在各品种的长势和适应性。本试验表明,在石漠化山地,长势表现较好的是桂桑优12、桂桑优62、桂桑5号、桂桑6号,桑特优2号优势较弱。

表2 不同种植模式条桑收获平均最长枝条长度比较

2.5 5个桑树品种不同种植模式条桑收获有效枝条与总枝条数量比较

本试验在石漠化山地进行,受水肥条件影响,条桑收获一年仅收获4次,累计有效枝条数、枝条总数如表3。各品种有效枝条占比均为61%以上,其中桂桑5号、桂桑6号有效枝条占比较高,均超过65%。种植模式100×14的有效枝条数、总枝条数均显著低于模式(120+40)×14与80×14,而后两种模式数量相当,差异不显著,可能与各模式的种植株数相关,这也与其枝叶产量高低趋势相符。表3及图4显示,各品种之间比较,有效枝条数、总枝条数桑特优2号均显著低于另外4个品种,模式(120+40)×14与100×14中,桂桑优12与桂桑优62之间、桂桑5号与桂桑6号之间有效枝条数相仿,总枝条数桂桑优12、桂桑优62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有效枝条数、枝条总数与种植株数及桑树品种分蘖数关联较密切。试验中桂桑优12、桂桑优62的有效枝条数、枝条总数最高,表明其分蘖数相对较多。根据田间观察,桂桑5号、桂桑6号长势较旺盛,枝条相对粗壮,虽然其枝条数较少,但从产量上比较其产量并不低。桑叶产量主要来源于有效枝条,提高产量主要是提高桑园有效枝条数和有效条长[9]。有效枝条比例高说明其光热空间利用比较充分,对产量提高有较大的作用。石漠化山地水肥条件较差,桑树生长较缓慢,应当适当增加种植株数,增加有效枝条数量,以便充分利用生产空间和光热资源,进而增加生物质产量。

表3 每667 m2条桑收获有效枝条与总枝条数量统计表

3 小结与讨论

3.1 片叶收获桑叶产量高于条桑收获,石漠化地区应该根据生产规模及劳动力情况选择收获方式

试验结果表明,石漠化山地片叶收获平均增产57.82%,每667 m2桑园片叶收获桑叶产值较高。栽桑的主要目的是收获桑叶养蚕,因此,广大石漠化地区土地资源有限,多数以片叶育为主。但片叶收获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多,与省工省力高效的生产要求有所矛盾。条桑育养蚕有省工省力的特点[10],广西百色市平果、靖西等地也有应用。桑树草木化栽培可实现生长期间多次收割,速生丰产,收获条桑养蚕,而且条桑收获需要的劳动力较少,配合上机械化收割,更能提高生产效率[11-12]。收获条桑养蚕在生产规模较大、劳动力较缺的情况下,深受青睐。试验中5个桑树品种,再生能力强,耐剪伐,一年可多次剪伐[13],适宜采片叶育养蚕,也可用于采条桑养蚕。在选择收获方式时,要着重考虑土地资源与劳动力情况,劳动力较足、土地稀缺的地区建议使用片叶收获,提高单位土地产出;在劳动力缺乏,劳动力成本高或种养规模较大的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建议采用较省工省力的条桑收获方式。

3.2 石漠化地区要选择耐旱、耐贫瘠等抗性较强的桑树品种种植

石漠化地区多为干旱缺水的地区,土地比较贫瘠,水肥条件较差,特别是石山地区桑园,保水保肥能力差,桑叶产量低、质量差[14],虽然桑树在石漠化土地的不利环境条件下具有极强的适应性[15]。但要实现稳产高产,必须选择耐旱性较强、抗性较好的桑树品种种植,同时,由于石漠化地区栽培条件恶劣,在栽培上可通过带土移栽菌根桑苗、使用保水剂等技术措施,提高成活率、发条率和产叶量[16]。根据本试验5个桑树品种在石漠化山地的种植结果,优先选择种植的桑树品种依次为桂桑5号、桂桑优12、桂桑6号、桂桑优62。

3.3 根据石漠化山地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

本试验表明,(120+40)×14和80×14 两种种植模式总体上产量比100×14模式略高。桑叶产量与种植株数关系较大,种植密度是协调平衡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7]。单位面积土地内,采用合理密植方式,可充分利用桑园空间。桑园株数多,在良好的肥水条件下,易达到丰产群体结构要求[18]。适当增加种植株数,进而增加桑树枝条数量和有效枝条数,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石漠化地区栽培桑树,合理密植还要兼顾地力条件和管理水平。在干旱的山地,适合选用行距80 cm、株距14 cm的相对密植的种植模式。在地块较大,水肥条件较好,地势较平坦的土地,可选用(120+40)×14(宽窄行种植)或100×14均行种植模式,以便适用机械耕作或收获,提高劳动效率。

综上所述,片叶收获与条桑收获各有优势,石漠化地区土地资源稀缺,优先选择片叶收获,单位土地面积产出较高;但在当前劳动力结构变化,蚕桑生产成本上升,在比较效益有所下滑的产业困境之下,条桑收获成为省力高效养蚕的有效途径之一。桂桑优12、桂桑优62、桂桑5号、桂桑6号4个桑树品种在石漠化山地种植产量高、耐旱耐贫瘠的优势比较突出,桑特优2号优势较弱。种植模式要兼顾种植密度与地形条件,80×14相对密植的种植模式适合于地形比较复杂的干旱山地;如果地势开阔平坦,考虑到机械耕作可优先选择(120+40)×14宽窄行种植模式,其次是100×14均行种植模式。本试验在典型的石漠化山地桑园进行,受山地条件等方面因素制约,试验设计不够完善,但从试验中可了解5个桑树品种与3种种植模式对比的变化趋势,今后将加以改进试验方法,以便为科研生产提供更完备的科学依据。后续将进一步针对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条件,加大各品种桑树的桑叶品质、栽培密度及配套养蚕技术试验研究,以筛选出更适宜的桑树品种和种植管理模式,助力石漠化地区发展蚕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
石漠化桑树桑叶
发酵桑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石漠化信息提取与时空演变分析
——以贵州威宁县为例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鲁甸县石漠化发展趋势及综合治理对策
桑叶茶成“致富茶”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桑树变身增收“摇钱树”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桑树和蚕
奶奶家的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