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中关于枣树写法的新看法

2020-04-21 07:48王陆军
卷宗 2020年4期
关键词:枣树

王陆军

摘 要:《秋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家收录在《野草》中的一首散文诗,采用了抒情兼叙事的写作方式,同时运用了象征性手法,将人的性格赋予到后园中的景物,以此对当时社会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描写。通过两株枣树来反映出自己对于恶势力的愤怒与抗争,同时也赞美了参与抗争的革命者。本文主要针对该首散文诗中枣树元素,探讨对其写法的全新看法。

关键词:《秋夜》;枣树;写法;新看法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创作主要有杂文与小说,《野草》是其创作的散文诗集,其中收录着不少佳作,作品大多表现了在当时的社会形态下,对于革命力量的呼唤与赞美,对于劳动人民存有的同情,同时批判了国民劣根性。《秋夜》就是其中之一,主要描绘了秋夜园中的景物,开篇有这样的描述“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本文探讨关于枣树写法的看法。

1 叙述方式的停顿与流动

叙述是古代与现代文学创作中都比较常用的手法,主要用来对事物处于一定时空条件下的存在状态与活动情况进行表达,因此叙述这一手法具有明显的流动性特点,空间出现变化在时间条件的线性流动中得到统一,从《秋夜》这篇作品开始的这句化来看,其属于叙述性的语言,而非说明性,后园墙外有两棵枣树是作者表达的重点内容,而使用的“可以看见”则是属于带有情绪化特点表达方式,是一种带有喜悦与满足的表达方式,其表达的目的并不是对是否能够看到枣树进行证明。此处叙述内容的流动性体现如下:作者独自坐在静谧的夜晚中,眼光受到意识的影响,从眼前的书桌移动到整个室内空间,再到屋外园中园外,最后汇聚到墙外的枣树上,这两棵枣树在平时就伫立在这里,写到“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时语言的表达涵义也出现了变动,其不再是叙述类,而是转变为说明文字,起到解释的作用,从语义内涵的角度来看是重复的,从时间的角度来看,这里不仅是重叠的,同时也是静止的,从语气与语义语法的角度来看,其与前边的表述是不同的,通过叙述的停顿与流动,从叙述转变成说明,展现了思维形成的滞涩感,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异样的阅读感觉。

2 重复的修辞手法

“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采用的修辞手法是反复,从表面寓意来看,其似乎有啰嗦繁琐的感觉,但是转换成读者的角度,基于其存在的接受心理,对枣树这一散文诗中的主体形象进行了有效强化,读者在作者的引导下对于枣树也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该作品的体裁散文诗,具有精悍凝练的特点,因此重复手法运用得比较隐秘,在其小说作品中,使用的更加明显,如阿Q常用的口头禅,九斤老太总提到的“一代不如一代”,都属于重复的手法。鲁迅甚至还会运用到繁琐重复的段落,如祥林嫂讲述的悲惨故事,重复性的文字甚至超过百字。这种重复的修辞方式在突出主题与塑造人物性格时具有极好的应用效果。在墙外除了栽种了枣树还是枣树,并没有其他的树木植物,以此来塑造出孤独、寂寞与单调的氛围与情感基调。

3 思维方式的意外反常与延伸惯性

这种重复性的描述方式还创造思维上的意外反常,已经提到有一株树是枣树,而后描述还有一株是……按照思维惯性,作者一般会提到其他的树,而且这棵树应当是与枣树所不同的,然而另外一棵树仍然是枣树,让读者觉得非常意外,作者非常喜欢这种方式,通过一种意料之外的方式来创造思维矛盾、反常与反差,一些学者也称其为矛盾修辞,在《孔乙己》中,写到孔乙己的死亡时,同时运用了的确与大约两个含义相互矛盾的词,从主人公的主观角度进行推测运用了大约,而从当时社会发展状况来看,他活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是的确死了。而在《纪念刘和珍君》這篇文章中,提到真正的勇士既是哀痛者,同时也是幸福者,哀痛与幸福本身也是矛盾的,但是用在这种语境下就是非常合适的,猛士们能够为革命理想而奋斗,甚至是奉献生命,这种行为是能够创造幸福的,但是当前国家民众遭受的苦难又让人哀痛。原本的矛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变得更加符合情理。通过形成语义矛盾来使读者走出惯性思维,感受思维的停顿与反差,进而围绕写作内容进行多维度思考与反向思考,集中读者的注意力,传达出自己的表达意图,相比传统式的写作手法,这种创造方法更加灵活与新奇。

鲁迅说自己的杂感类文章“贬锢弊常取类型”,实际上他的作品不单是杂感类,就是小说类甚至像《野草》类的散文诗也取类型。《拿来主义》中的“鱼翅”“萝卜白菜”“鸦片”等,《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真的猛士”“苟活者”“庸人”等,《阿Q正传》中的阿....而这篇《秋夜》中的“枣树”“天空”“恶鸟”“小粉红花”“小飞虫”“小青虫”等各有所指,其中“枣树"无疑是凝聚作品“诗情画意”这一“心绪”的主体性类型。以上列举的几篇文章“类型”的取法也各不相同,有常规的逻辑取类,有借代或比喻的取类,有象征性的取类。《秋夜》中,鲁迅就是构筑了一个成为体系的象征系统,在种种“类型”的象征符号下是鲁迅浸润蔓延涌动漂流的精神暗流,这种精神暗流就是木心所说的“只可意会”的“意”。当然,能不能“意会”还有赖于我们读者是否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和体验,是否有敏锐的智慧觉悟和心性这一自己的“意”,只有这两“意”相接才能达到“妙然心会”的境地,当然了,这是很难的。

《秋夜》这样一个开头,即就是仅从“心理的过程”说,似乎也不大自然。胡适发动的白话文运动,主张写浅白易懂的文章。从观念上,鲁迅也是赞同这一点的,但鲁迅写文章,无论是其早年,还是晚年,都可发现它的奇崛不凡,或如李长之所说:有“一种多疑、孤傲、倔强和深文周纳的本色,表现于字里行间”。照通常的看法,这或许是因早年受了章太炎及魏晋文风的影响;但更根本的,却也正如废名这位学者所说,“句子的不平庸,也便是他的人不平庸”。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围绕《秋夜》中的枣树这一关键意象,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展开了探讨,通过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存在痛苦与孤独,枣树在寒冷萧瑟的秋叶中象征着顽强不屈的反抗者,同时也是作者所具有的反抗精神的集中体现,展现出作者在这冰冷的世界中存在的坚定的自我意志。在对作者的创作手法进行理解时,必须要带入当时的时代背景,探知象征背后的本质。

参考文献

[1]马冰.鲁迅《秋夜》中关于两株枣树写法的尝试性解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5).

[2]崔绍怀.《秋夜》中枣树形象的人性论阐释[J].文艺争鸣,2016(11):179-183.

[3]叶淑穗.《秋夜》中的两株枣树[J].鲁迅研究月刊,2013(12):95-95.

猜你喜欢
枣树
大枣树
枣树嫁接 掌握技术
七八月枣树管理莫放松
老屋枣树
枣树绿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献县枣树的发展前景
枣树如何提高座果率
心田上的枣树
枣树的故事
姥姥的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