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小学期制改革的必要性与对策

2020-04-21 07:48孙烨薇
卷宗 2020年4期
关键词:优势现状对策

摘 要:小学期制起源于美国,最初是为了适应战时的需要进行的学期制改革,20世纪90年代左右传入我国并得到发展。小学期制使高校具有更加多元的课程体系,不仅课程设置灵活、内容多样,还有利于教师个人的提升发展。目前高校在实行小学期制时还存在着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资源分配不协调、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在改革中应该制定详细的计划、增加高校间资源共享、转变师生观念、建立小学期制评价机制。

关键词:小学期制;优势;现状;对策

1 高校小学期的产生与发展

探讨小学期的起源首先应了解美国三学期制的起源与发展。對三学期制的理解通常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将一学年的学期周期划分为时间等长的三个学期;另一种则是将一学年的学期周期划分为两个长学期和一个短学期,这一短学期由于时间较短且多利用假期时间,也称“小学期”(Summer School)。美国是一个重视自由与多样化发展的国家,打破固定的学制划分,这种多学期、课程灵活多样的模式更加适合他们自由的生活方式。

1736年,威廉玛丽学院最早开展第三学期,但当时三学期制的形成并不是由于直接的社会需求,因此威廉玛丽学院只是一次偶然的尝试。19世纪中叶,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爆发极大的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高校也相应地做出了一些反应,学期制改革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到1860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谢菲尔德科学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克拉克大学都已采用三学期制。[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康奈尔大学于1918年9月16日开始实施三学期制,其目的是适应战时的需要,使服兵役的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学业。虽然当时的史料没有被记录下来,但这是三学期制第一次被正式而且系统地在高校中实施,也标志着三学期制的正式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只有少数高校采取了三学期制。二战爆发之后,由于传统的二学期制不能满足战争对人才的紧迫需要,高校为了加快学生完成学业的速度,不得不重新重视学期制改革。1942年1月在巴尔第摩举办的一次大学校长会议上,在三年内完成四年的学业作为其中的一项决议得到校长们的大力支持,为三学期制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此次会议后,许多高校开始采取措施缩短本科生的培养时间。[2]战争过后,美国面临着退伍军人再教育问题,政府出台了《退伍军人法案》保证退伍士兵能接受高等教育。面对突然的学生数量激增问题,许多高校采取了三学期制,哈佛大学就是其中之一,退伍军人可以选择任何一学期注册入校。这一改变不仅保证了退伍军人再教育,同时加快了学生完成学业的速度,缓解了人数激增带来的困扰。此时学期制改革是战争带来的必然后果,但在战争后大部分高校又转换为原来的学期制。1951年,博耶开始在尤普兰学院任教,为了改变当时学科之间分裂的现象,博耶试行了一种新的学年制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称为年中学期制,即在两个为期4个月的学期中插入一个为期一个月的短学期。这短学期中,学校不设置任何课程,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研究计划,甚至有机会进行跨学科研究。这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个“4-1-4校历”,受到很多学校的欢迎和模仿,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3]

2 我国高校小学期制的现状

2.1 小学期制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最早引入三学期制的是当时任上海工业大学(上海大学的前身之一)校长的钱伟长先生,1985年他在上海工业大学试推行第三学期,每学年设置三个为期10周的理论教学学期,暑假安排5.5周的实践教学。后来在1994年上海大学合并后,仍沿袭三学期制,标志着三学期制在我国的诞生。[4]1987年,山西师范大学实施了第三学期制。1998年,延边大学利用暑假一个月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选修课学习,也开始实行三学期制。进入21世纪后,三学期制在我国高校中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发展。例如:宁夏大学于2001至2002学年新学期开始实施“两长一短”三学期制;2002年,清华大学开始了“夏季短学期”的探索;同年,北京大学为开办暑期学校,在两学期中间增加了一个小学期,形成“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到2004年,北大第一期暑期学校不仅面向校内也面向校外开放。[5]此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学期制改革的队伍中,如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山西大学等。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多采用“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具体做法是:将原来一学年的两个学期时间缩短,由原来的20周减少为18周,相应的增加暑假时长,在暑假里抽出6—8周的时间开设暑假小学期。学生可以利用小学期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参加一些科研活动或高规格的讲座,也有学校利用这一时间举办一些社会实践或组织学生

实习。

2.2 小学期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实行小学期制的历史不长,各高校正在摸索中前进,目前高校实行小学期存在以下问题。

2.2.1 课程安排不够合理

在实施三学期制前学校应做好充分的规划和准备,教师应根据实际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避免出现因为缩短学期而使一些基础性课程的教学出现混乱、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将未完成的课程内容安排进小学期的现象。这不仅使小学期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还会增加教师和学生的压力,教学质量不增反降。小学期由于课程多样,形式丰富,根据各高校的自身情况不同其安排方式并不做统一设置,但是也因此出现了课程设置随意性大、教学模式僵化等问题。有些高校也存在不能合理把握“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内容的比重,或过重实践,将小学期当成学生实习的主要场地;或过重理论,忽视学生的实践需求。

2.2.2 教育资源分配不协调

小学期教学本身就担负着让学生自由择课、扩充知识面、拓展视野的重要作用,但由于高校之间的自身差异,学校能提供给学生的内容也各不相同。例如北京大学的暑期课程具有开放性、国际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学校邀请国际知名学者、专家利用暑期时间为学生系统授课,举办学术交流研讨会,不仅对本校学生开放,也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学习交流。南京大学除开设大量讲座外,还开设了实验课程与科研训练课程,与国外高校进行合作等。社会认可度越高的知名院校,其教育资源越丰富,但仍有很多高校无论在教育资源还是实践机会方面都处于劣势。学校与企业无法达成共识,学生无法真正进入企业。

2.2.3 宣传力度不够,师生有抵触心理

传统两学期制的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影响根深蒂固,师生在长期的两学制影响下很难改变传统观念。学生们习惯了在春、秋两学期学习完所有的课程后,在寒暑假期间进行完全的放松,小学期的安排打破了原有的长假期,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在适应新的教学进度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消极心理,降低工作积极性。高校在推行小学期之前如果没有进行广泛的宣传,思想难以形成共识,就很难顺利推行小学期并取得成效。

3 小学期制的优势及其改革对策

3.1 小学期制的优势

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改变,传统的两学期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小、课程内容更新缓慢、学生缺少实践机会、管理体制不够灵活等,这些都不利于高等教育多样化以及综合性的发展,也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小学期制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对学生、教师以及高校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1.1 课程设置灵活,有利于构建多元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兴趣

高校进行学期制改革,必然会对原有的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传统的两学期制学期冗长、课程几乎固定、学生很难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并且由于课程安排紧凑,学生的学业压力相对较大,有些想要选择的选修课由于时间冲突和精力不够只能放弃。小学期的设立使得高校对原来一些不合理的课程进行修改,删除或精简一些陈旧、冗长的课程,与时俱进地增加新课程内容,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开设一些新颖、实用、动态的课程科目,不仅保障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满足了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要求,使高校的课程体系更加多元化。

实行小学期制可以大大减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选择自己喜欢的选修课程,满足其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同时,小学期制还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规划课程安排,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3.1.1 有利于资源共享,实现教师的个体价值,促进自我发展

传统两學期制单一的课程结构和紧密的教学内容使教师疲于完成授课任务,而无暇顾及自身的发展,大量的教学工作导致教师很少有访学深造、国际交流、深度科研的时间,自我提升受到阻碍。实行小学期制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将两学期的工作量分配到三个学期进行,更好的平衡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各高校利用小学期的机会进行合作交流,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研讨,在更加轻松的环境中也提高教学质量,开设一些新的课程,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3.1.3 缩短人才培养的时间,毕业条件更加灵活

我国本科的学习年限除个别专业外,其余大部分为4年学制,但在美国,有能力的学生用三年或者两年的时间就可以提前完成毕业任务,这样就大大缩短了人才培养的时间。美国的入学机会也更多,并不似我国的“一考定终身”,而是在任何学期都可以申请入学,相应地完成学业任务后也可以在不同学期毕业。但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自身独特的SAT高中水平考试和大学内部的学分制度。根据我国自身的国情,虽不能照搬他国,但可以借鉴其优势。利用三学期制可以使有能力的学生用更短的时间完成学业,选择继续深造或进入工作。

3.2 小学期制改革对策

学期制改革是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三学期制既重视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解决三学期制在实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3.2.1 制定详细的计划,完善课程体系

学期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地过程,因此详细的计划对改革来说尤其重要,尤其是形成指导性文件,让改革有所依。高校首先应设计出适应三学期制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依据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安排。其次,完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增加优质课程的数量,同时开设新式课程,丰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对不同领域的兴趣,有更多选择的余地;增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接收”,也有“应用”的机会,但应注意避免将实践流于形式,变成单纯的假期实习;增加名师讲座、学术交流的机会,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研讨,同时提高本校教师的质量,给与其学习提升的机会。

3.2.2 增加高校间的教学资源共享

各高校应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既可以在区域内进行资源联合,也可以进行远距离的资源置换,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作用。例如北京大学的选课模式分为A、B、C三种,除A类课程仅供本校或本院系本专业同学选择外,B类课程和C类课程都可以供校内外学生选择,还可供在职人员和社会人员选择,适当收

费。[6]这样教育资源就不再局限于校内,而是在高校间、高校与社会中流动起来。高校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实现教学资源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3.2.3 统一思想,转变师生传统观念

高校实施三学期制,首先应该转变执行学期制改革的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观念,认清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深刻理解高校实行三学期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好学期制改革的充分准备。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宣传三学期制,帮助学生了解三学期制改革的价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学期制改革中来。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部门和教师对学生自由选课进行指导,让学生提前了解以便做出适当的应对措施。同时,学校也应向学生家长普及学期制改革的意义与作用,得到家长的支持。只有全校师生与家长达成共识,才能推动三学期制改革的进程,使改革顺利进行[7]。

3.2.4 建立小学期制评价机制

学期制改革无法一蹴而就,因此建立小学期制评价机制十分重要。在改革之初就应充分了解本院校及其他院校的实施情况,借鉴成功经验,找到适合自身的改革之路[8]。在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记录改革内容和效果,了解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对学期制改革的诉求和建议,形成各阶段评价报告,针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地修改和完善[9]。同时,如何将小学期的成绩纳入学生的学年成绩考核中,以及小学期的学分在整体学分中所占的比例,也是学校管理者应提前考虑的问题。

综上,高校实行小学期制有利于发挥高校课程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丰富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范围,拓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在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过程中有积极的作用。但学期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各高校及师生之间的积极配合,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校师生的课程改革方案,不断提高小学期制的教学效果[10]。

参考文献:

[1][2]王敏.美国高校三学期制研究[D].河北大学,2011.

[3]郭志明.博耶论教育[M].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8,P9.

[4][5]柯星星.高校三学期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

[6]王明华.我国高校三学期制变革的特征及其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8-141.

[7]温佳丽,焦琳.高校小学期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论丛,2016(2).

[8]乔连全,辛丽清.三学期制改革:意义、困境与出路[J].中国大学教育,2015(9).

[9]邝小梅.高校推行三学期制改革的思考[J].科技文汇,2009(2).

[10]严怡,何晓阳.三学期制:高校学期制改革的反思与前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2).

作者简介

孙烨薇(1994-),女,山东省淄博市人,在读硕士,2017级教育史专业,方向为外国教育史。

猜你喜欢
优势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矮的优势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画与话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