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发挥企业年金应有的社会保障功能以及确保企业年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企业年金风险管理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专家、金融机构和企业年金多方当事人所热切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年金风险;管理研究
1 国外研究综述
发达国家关于企业年金风险管理研究相对成熟。首先是因为他们拥有成熟的金融市场,金融手段以及先进的金融工具,而且其风险管理的实践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另外,他们对风险管理的分析、研究也非常深入、具体,涉及的方面及范围相对来说也较广。除了对养老金制度的研究以外,还从精算成本、市场模拟和情景分析、动态管理和控制、资产负债管理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大量运用数理统计知识,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模型,并创立了许多定量分析的方法。
Richard P.Hinz和Anca Mataoanu(2005)认为在企业年金监管过程中如果进行主动和高强度的监管,就能够及时发现基金是否偏离计划目标和是否用于从事违规行为。基于风险的监管模式是通过复杂的数据分析和评估体系来发现监管机构应关注的重点,这样一来降低了监管成本,提高了监管效率。
Richard Hinz和Robert Rocha(2006)认为为了优化企业年金监管资源配置、降低监管成本、提高企业年金收益率,有必要在企业年金监管体系中引入风险监管制度。风险监管的基本要素包括风险管理程序的要求、风险主体的资本和准备金要求、使用压力测试或法测量风险、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混合使用的风险评分系统来监控重点环节、依靠第三方监管、增加信息披露力度、金融监管机构的整合、加强行业教育等。
William Birmingham(2007)认为企业年金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投资风险、长寿风险,而次要风险包括通货膨胀风险、拖欠风险、规章制度风险,因此在设计养老金计划条款时,需要同时考虑到雇主和计划成员所面临的风险和需求。
Fiona Stewart(2009)在著作中重点阐述了基金风险管理的框架,该框架主要包括内部审计、自我评估、现场检查、情景模拟等。同时,作者还把风险评估策略、内控系统、信息披露以及报告制度作为详细的风险指导准则。
2 国内研究综述
总结分析国内的文献资料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学者对企业年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国外企业年金制度的介绍。许多学者详细介绍了国外的企业年金制度,并从中总结出一些对发展我国企业年金的经验及启示;二是对我国企业年金基本理论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通过总结世界各国实施的各类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经验,结合目前我国实际情况,对企业年金的基本内涵、性质、主要特征、发展意义以及重要作用进行探讨;三是分析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寻找加快发展我国企业年金的有效途径;四是对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方面的研究,包括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方式、管理体制、运作模式、风险防范等方面。但国内目前对企业年金风险管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2001年6月,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和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数家单位联合成立了课题组,对我国企业年金制度与管理规范进行了专题研究,对我国企业年金立法的整体框架、方案设计、制度运行和监管、企业年金筹资与年金支付水平精算分析预测、业务流程管理规范、管理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办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这为我国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制度安排,然而却只是在宏观层面上对企业年金资产的完整性进行了分析,仅仅是从制度设计上对资金挪用风险、委托代理风险和冒险投资风险进行防范,并未对风险管理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2004年以来,国务院发展中心金融研究所和银华基金管理公司针对我国年金制度初设时期的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研究报告,如巴曙松、陈湘勇的《企业年金管理风险控制模式选择》、《从企业角度考察企业年金的有效运营框架》、《企业年金委托代理关系的特征分析及政策建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韩永江的《论企业年金投资风险的控制》等文章,对我国特色的企业年金风险控制和管理实践有较强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在企业年金风险控制方面,国内的专家学者主要从企业年金监管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论述。
邓大松(2005)从企业年金风险分析的角度入手,将协同论的概念引入企业年金监管,提出了建立企业年金基金监管委员会的设想,并进一步强调了要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在协同监管中的作用。
巴曙松(2005)对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特征以及具体风险进行了分析,针对信用风险、投资风险、独立性风险和公平性风险提出了风险防范的措施,倡导采取主动监管和协调监管相结合的模式,保证监管机构之间以及内部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断推动完善企业年金受益人的利益保护框架。
巴曙松(2006)认为基于风险的监管方式是对严格数量监管模式和审慎监管模式的有效补充。我国可以基于对企业年金计划中风险点的判断,通过风险矩阵和相关监管实施工具,不断融入最新的监管理念,从而构建风险监管框架体系。
巴曙松、陈华良(2006)认为与传统监管方式不同,对达到监管目标有负面影响的因素即可判定为风险点。按照中国企业年金运作模式特征,将风险点归纳为企业年金计划体系的风险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运作的风险两大类。
章伟、何勇(2006)对企业年金投资运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管理,并且初步构建了企业年金投资绩效和绩效评估的相关指标。
郑秉文、齐传君(2008)通过分析美国企业年金监管体制指出,美国企业年金各个监管机构之间责任清晰,部门之间相互合作,紧密联系,这样一来避免了监管责任的重叠。此外,劳工部还专门针对有关年金计划参与人与受益人权益方面的重大问题采取干预措施,从而确保监管体制平稳运行。
郑秉文、孙守纪(2008)认为风险监管具有四个方面的优点:第一,有利于提高甄别风险的效率;第二,有利于节约监管成本及资源;第三,事前积极的监管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信心;第四,有利于降低风险的成本,促进监管部门与被监管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
但目前国内很多关于年金风险控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涉及范围也不够全面,大部分只停留在介绍性的引进上,其中对投资风险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多一些,但对投资风险管理的研究也多以基金公司围绕自己的业绩的研究为主,缺少对企业年金整体风险的把握,对许多重要的风险管理制度的创新性研究也还不太成熟,有些己经试行的制度也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而对风险控制的研究大多从投资管理人的角度出发,站在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即委托企业的角度对企业年金计划进行全局的、整体的风险控制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几乎是一片空白。
参考文献
[1]章伟.何勇企业年金投资风险的识别与管理[J].统计与决策,2006(4).
[2]巴曙松.OECD治理框架给企业年金治理以启示[J].证券日报,2005.8.15.
[3]巴曙松.企业年金风险监管的主要环一了与政策框架[J].海南金融,2005年3月.
[4]邓大松,吴小武.协同论在企业年金基金风险监管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金融,2005(5).
[5]劳动保障部社保所,博时基金公司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M].北京:经科学出版社,2001.
[6]郑秉文,齐传君.美国企业年金“三驾马车”监管体制的运行与协调[J].辽宁大学学报,2008(2).
[7]Richard Hinz,Robert Rocha :《Risk- based supervision of pension funds:summary of first four case studies》,The world Bank IOPS Conference,2006.
[8]William Birmingham.企業年金—风险与选择,中英养老保险项目,2007年-2008年.
[9]Fiona Stewart. Pension Founds Risk-Management Framework: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Oversight.2009.
作者简介
马宇娇,女,汉族,山西省孝义市,研究生,山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理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