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高产影响因素的研究

2020-04-21 13:33周映平苏海涛
现代农业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产影响因素水稻

周映平 苏海涛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水稻高产研究的意义及目的,探讨了近年来水稻高产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了影响水稻高产的内在及外在因素,提出了制约水稻高产技术推广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提高水稻高产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稻;高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3-0130-131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igh Yield of Rice in China

ZHOU Yingping1*, SU Haitao2

(1.Huichun Town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 of  Yilong County   Nanchong, Sichuan   637612)

(2. Guangyu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   Guangyuan, Sichuan   628000)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on high yield of rice, probes into the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high yield of rice in recent years,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high yield of rice,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 yield technology of rice,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high yield of ric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rice; high yield; influencing factors

1  研究背景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全国有60%的人口食用[1]。它不仅满足了我国国民的生存需求,同时通过国际之间的贸易,水稻被广泛的出口到国外,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20世纪以来,全球水稻产业呈现面积、总产、单产、消费、进出口齐增长的态势,21世纪以后,中国水稻呈现“面积无增长,单产提高慢,总产增长少,消费增长多,进口增长快”的不良趋势[2]。水稻产量的增加一般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或提高水稻单产量实现,但由于受耕地面积和水资源限制,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实现水稻增产的方式受限,只能通过提高水稻单产量的方式实现水稻总产量增加,故水稻高产影响因素的研究尤为重要。

2  影响水稻高产的因素

水稻产量的增加来源于干物质的积累,而干物质的积累来源于光合作用,故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研究是水稻高产的重点[3],其因素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外在因素又可分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2.1  内在因素

生物的遗传特性导致生物其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等方面所具有的区别性特征的内在原因。有研究发现水稻产量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水稻产量主要由每株有效分蘖数、每穗粒数和粒重3个因素决定[4]。为了提高水稻单产量,大多数学者通过选育高产水稻品种从源头提高水稻产量。1970年发现野败不育株,是我国杂交稻育种的开始,进入21世纪后,杂交稻育种纳入了超级稻计划,分子育种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水稻品种从1999年的104个增加到2018年的943个,增长了9倍有余。水稻育种经历矮化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和绿色超级稻培育3次飞跃,水稻产量也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图1)。如今,主要品种有Y两优1号、天优华占、深两优5814和五优308等。

2.2  外在因素

2.2.1  自然因素    光照、温度、湿度、水分、二氧化碳浓度、盐度等自然因素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水稻的存活率、高矮、结实率等,进而影响了水稻产量。黄丽芬等[5]通过盆栽實验研究了光照强度对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发现强光有利于成熟期水稻根和穗干物质量的提高,而弱光则不同程度增加成熟期叶和茎鞘的干物质量。景立权[6]等通过水稻 CO2-温度互作试验研究,发现增加大气CO2浓度,提高了水稻生产力,而气温的升高及其与CO2的互作对水稻各生长过程的影响变异较大。王唯逍等[7]通过供试水稻田间试验研究,发现轻度土壤水分胁迫下,水稻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速率、产量及水分生产率最高。

2.2.2人为因素

影响水稻高产人为因素可分为栽培方式、施肥方式、灌溉方式、秸秆还田、病虫防害等。张佑宏等[8]通过旱育免耕抛载、小苗机插、盘育免耕抛栽、油林免耕套播、直播、常规栽插3种栽培方式的田间试验,探讨了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发现栽培方式能够影响水稻产量,6种栽培方式水稻产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直播、油林、机插、盘育、旱育、常规。高文硕等[9]探讨了不同插秧密度下水稻产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插秧密度的增加,水稻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方畅宇等[10]采用不施肥、常规施肥、60%化肥+40%有机肥(秸秆+紫云英)和单纯施用化肥处理等方式探讨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60%化肥+40%有机肥的施肥模式培肥地力效果最为显著,水稻产量最高。何艳等[11]探讨了秸秆不还田、覆盖还田和翻埋还田等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秸秆还田使水稻增产约3.5%,其中秸秆覆盖还田产量较翻埋还田高。目前,田间水稻的主要灌溉方式以淹水灌溉为主,但耗水量巨大,近年来一些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间歇灌溉、控制灌溉等新灌溉方式。王曼力等[12]探讨了淹水灌溉、间歇灌溉、控灌Ι、控灌Π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发现与淹水灌溉相比,控灌Ι、控灌Π的水稻产量均有所降低,而间歇灌溉的水稻产量有所提高。汪爱娟等[13]在有效控制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重大病虫害的基础上,发现优化组合用药技术的利用可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水稻产量。

3  存在问题及建议

目前,水稻高产影响因素的研究及水稻高产的技术相对成熟,但是在农村地区,提高水稻产量的栽种、病虫防害、灌溉方式等技术未广泛推广。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农技员,无人对农民进行专业的培训,帮助其学习最新提高水稻产量技术。此外,农村地区水稻种子市场混乱,假冒伪劣种子混迹市场,适合当地环境的种子未有效应用。

建议加强农村地区农技员能力建设,强化基层人员培训力度,加大水稻新技术宣传、指导、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德峰,张玉屏,陈惠哲,等.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404-3414.

[2] 王彤,阙补超,夏明,等. 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研究进展[J].北方水稻,2017,47(2):51-55.

[3] 陈新.水稻高产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5):37.

[4] 郭韬,余泓,邱杰,等. 中国水稻遗传学研究进展与分子设计育种[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9,49(10):1185-1212.

[5] 黄丽芬,全晓艳,张蓉,等.光氮及其互作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14,28(2):167-176.

[6] 景立权,赖上坤,王云霞,等. 大气 CO2 浓度和温度互作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6,36(14):4254-4265.

[7] 王唯逍,刘小军,田永超,等.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32(22):7053-7060.

[8] 张佑宏,王治虎,张舒,等. 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进程、主要病害严重度及产量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9,38(3):1-6.

[9] 高文硕,王敬国. 插秧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D].2019.

[10] 方畅宇,屠乃美,张清壮,等.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土壤速效  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土壤,2018,50(3):462-468.

[11] 何艷,严田蓉,郭长春,等.秸秆还田与栽插方式对水稻根系  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7):105-114.

[12] 赵宏亮,王麒,孙羽,等.秸秆还田下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  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8,32(5):0959-0969.

[13] 汪爱娟,戴德江,马海芹,等. 优化组合药剂防治水稻重大病  虫害技术研究[J].2016,32(5):37-43.

(编辑:李晓琳)

收稿日期:2019-12-23

通讯作者:周映平(1976- ),男,四川南充人,中级农艺师,专科,研究方向:水稻栽培及育种技术研发与推广。

猜你喜欢
高产影响因素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无公害大葱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