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娟 朱惠清 廖金兰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雌二醇(E)及铁蛋白(FER)水平与女性绝经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113例绝对后健康女性,根据年龄不同分为1组(年龄≤60岁,35例)、2组(年龄61~70岁,40例)、3组(年龄≥71岁,38例)。测量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及体质量指数(BMI);E2、FER、转铁蛋白(TRF)、总铁结合力(TIBC)、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I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及N端骨钙素(N-MID)水平及腰椎(L14)骨密度。结果三组BMI和绝经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年龄(55.43+4.35)岁,绝经时间(6.85±5.32)年;2组年龄(65.23±7.24)岁,绝经时间(13.35+6.32)年;3组年龄(75.18+6.37)岁,绝经时间(27.73+5.96)年;三组年龄和绝经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E2、FER、TRF、TIBC、PINP、β-CTX及N-MI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2、TRF、TIBC、PINP、β-CTX及N-MID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FER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三组腰椎(L4_4)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L1_4)骨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骨密度和E2水平呈正相关(r=0.265,P<0.05),与FER含量呈负相关(r=-0.205,P<0.05)。结论骨密度与E2水平呈正相关,与FER含量呈负相关。
[关键词]骨密度;血清雌二醇;铁蛋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5.010
近年来,临床发现绝经后女性是骨质疏松高发人群。针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原因目前得到证实的如下:①E2是影响女性机体代谢的重要激素,绝经可导致E,的含量减少,而E2对女性骨量起到重要作用。E,含量的下降可以显著提高破骨细胞的活跃度,加速骨量的丢失。②另外,铁蓄积也是导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的另一影响因素,绝经后女性可产生铁蓄积,铁蓄积可导致骨形成下降。相关研究表明,铁代谢和E2水平对绝经后女性骨代谢影响密切,本次研究将通过讨论血清E2及FER水平与女性绝经后骨密度的相关性,来明确影响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9月本院体检中心113例绝对后健康女性,根据其年龄不同分为1组(年龄≤60岁,35例)、2组(年龄61~70岁,40例)、3组(年龄≥71岁38例)。本研究内容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监督执行。纳入标准:①所有人选者均为绝经后女性;②人选对象均为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确认身体健康的女性。排除标准:①长期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以及接受其他影响代谢药物治疗的患者;②代谢性疾病合并慢性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卵巢摘除者;④精神类疾病及肿瘤患者。
1.2方法
1.2.1调查问卷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当面问卷调查,保证问卷内容真实有效。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与婚育史。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月经史、绝经年龄,根据其结果计算绝经时间。
1.2.2实验室检查①生化指标:E2、FER、TRF、TIBC、PINP、β-CTX及N-MID。通过电化学发光法(CobasE601)
检测血清FER和TRF;通过酶动力学方法(AU5400,OLYMPUS,Japan)检测血液生化电解质;运用标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β-CTX、PINP及N-MID水平。②骨密度:腰椎(L1-4)骨密度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MEDILINKMEDIX90),,自动生成T值。T≥-1为正常,-2.5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女性绝经后骨密度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一般资料比较三组BMI和绝经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年龄(55.43+4.35)岁,绝经时间(6.85+5.32)年;2组年龄(65.23±7.24)岁,绝经时间(13.35+6.32)年;3组年龄(75.18+6.37)岁,绝经时间(27.73+5.96)年;三组年龄和绝经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三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三组血清E2、FER、TRF、TIBC、PINP、β-CTX及N-MI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2.TRF、TIBC、PINP、β-CTX及N-MID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FER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见表2。 2.3三组腰椎(L1_4)骨密度水平比较三组腰椎(L14)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L1-4)骨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见表3。 2.4女性绝经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骨密度和E2水平呈正相关(r=0.265,P<0.05),与FER含量呈负相关(r=-0.205,P<0.05)。 3討论 E2是影响女性内分泌代谢的重要激素之一,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会逐渐老化衰退,而女性体内E2水平也会逐渐下降[2]。在骨骼的形成与破坏中,成骨细胞与骨骼的形成密切相关,破骨细胞则影响着骨吸收。有研究指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和E2息息相关。E2减少,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增加。从而导致女性骨量减少[3,4]研究认为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值随着绝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尤其以腰椎为主的松质骨最为明显,所以本次试验采取测量腰椎T值的方法来反映骨密度。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绝经女性血清E2、β-CTX和PINP及N-MID含量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腰椎骨密度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骨密度和E2水平呈正相关(r=0.265,P<0.05),与FER含量呈负相关(r=-0.205,P<0.05)。
I型胶原蛋白是成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中最普遍的膠原蛋白,占所有蛋白质的30%[5]。通过测量PINP和羧基末端交联的端肽(CTX),可以将I型胶原评估为合成骨基质的生物标志物,直接反映了着成骨细胞的活性[6]。而β-CTX和PINP是I型胶原的降解产物,通过测量血清中的β-CTX和PINP含量可以直接看出机体内的成骨细胞活性及骨代谢情况。
绝经女性血清PINP及β-CTX降低,提示成骨细胞活性降低[7]。有研究已表明金属离子确实促进或抑制胶原蛋白的降解[8],铁作为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对各种代谢起到重要作用。而女性绝经后,铁不再像之前一样每月可以规律性随月经部分排出体外,会导致女性体内铁含量越来越多,形成铁蓄积。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除了与E,含量的减少相关,也与铁含量的过剩密切相关[9]。本文试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结果显示,三组研究对象血清FER水平逐渐递增,而TRF及TIBC水平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结果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绝经时间的增加,女性机体内铁含量逐渐增加。血清FER水平升高可能是腰椎骨密度逐渐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为FER水平上升导致铁氧化酶和FER水平增加,这会导致成骨细胞活性被抑制,出现骨重建失去平衡,导致骨质疏松症[10,11]。
综上所述,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体内E逐渐水平越低。随着E2含量的减少,FER含量逐渐增加,骨密度减少。骨密度和E,水平呈正相关,与FER含量呈负相关。
参考文献
[1]陆耀宇,李溥,李瑛,等.绝经女性血清雌激素及铁蛋白含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1):2295-2298.
[2]费蓓蓓.雌激素对“铁蓄积导致骨代谢异常”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苏州大学,2017.
[3]Weinberg ED. First trimester curtailment of iron absorption: innate suppression of a teratogen? Medical hypotheses, 2010, 74(2):246-247.
[4]费安兴,肖新立,游爱平,等.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中国妇幼保健,2003,18(7):406-407.
[5]李凝旭,黄莺,涂艳,等.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雌激素水平、免疫细胞因子和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免疫学杂志,2017,33(8):1201-1204.
[6]徐晓颖.绝经女性并发骨质疏松症同雌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7):74.
[7]王卿,陶俊良,徐国昌,等.河南地区回族围绝经期女性骨密度与体成分的关系.解剖学杂志,2017,40(1):77-81.
[8]向慧蓉.妇女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与骨质疏松发生的临床分析.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4(5):60-61.
[9]王小华,殷±良,王彩云,等.绝经后2型糖尿病女性雌激素水平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医学临床研究,2014,(8):1561-1563.
[10]何银锋,徐又佳,赵国阳,等.不同浓度铁离子对成骨细胞铁离子通道蛋白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8):700-703.
[11]Stegen S, Van Gastel N, Carmeliet G. Bringing new life to damaged bone: The importance of angiogenesis in bone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Bone, 2015(70):19-27.
[收稿日期:201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