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荣华?张静?韩依辰
摘 要:[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图书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为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与文化服务提供一种新思路。书评作为重要的图书信息资源,在“互联网+”环境下可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方法/过程]本文对“互联网+书评”进行了硬件、数据库以及应用的架构设计,从实现角度为该思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结果/结论]应用“互联网+书评”技术,符合读者的心理期待,能够为大学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和文化服务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书评;阅读推广;文化服务;新思路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校图工委科研项目:以阅读推广为核心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平台设计(项目编号:2017-B-020)。
1 定义与概述
1)互联网+书评。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几年来,“互联网+”在各个行业中产生了突破性进展。“互联网+书评”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书评资源进行收集、发布、整合、分析等一系列加工处理,使书评在阅读推广和文化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文化服务与文化传播。大学的文化建设,因各个大学的学校特点,会产生迥异不同的大学文化,大同之处多为:求学、分辨、勤奋、实践等。而大学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在工作中完美的契合了大学文化精神,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传播作用。根据刘君霞[1]的定义,图书馆文化传播职能是指图书馆通过不同的工作方式,把馆藏文化、图书馆文化及其社会文化扩散至读者和社会,从而发挥自身的功用和效能的过程。大学图书馆应当承担起更多的文化传播责任。
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应突出文化服务内容,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不能满足于被动提供图书陈列和图书资源借还。还要主动影响读者的借阅行为,对于如何推广阅读,笔者认为,读者尤其是大学读者,天然就存在着很强烈的阅读需求,受到网络和信息时代的冲击,图书馆的纸质图书受到严重的冲击,所以,如何推广图书阅读,增强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能力,是现时期大学图书馆的重要工作重点和研究重心。
2 问题与现状
对于大学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创新,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研究。洪超群[2]认为图书馆文化服务存在服务范围、服务素质和缺乏同业交流的问题。向冬梅[3]认为读者参与度比较低主动性积极性不高。郭玲瑜[4]认为读者们普遍进行的“浅阅读”模式不利于文化传播。
鉴于目前大学图书馆普遍面临的数字媒体影响大、社会环境浮躁、学生借阅率降低、深入阅读兴趣不高、行业缺乏统一的战略对策等问题,既有外部环境造成的客观事实,也有内部读者的各种复杂因素,在一段时期内难以彻底解决,笔者认为,转换思路,开辟互联网新战场更容易避实就虚的进行推广阅读和文化服务工作。
3 方案设计
3.1 数据库及界面
由大学图书馆提供服务所需要的硬件服务器和软件支持。在图书数据库和用户数据库基础上,增加书评数据库,将索书号、书籍名称、作者、出版社、版次、书籍编码、读者ID、读者姓名、评价、评分等信息作为该书评数据库的字段。书评数据库应与图书资源库、读者数据库进行数据同步。
建立网络书评平台,书评平台应至少设立2种客户端版本,分别是网页版和掌上版,网页版应允许适应多种客户端平台,掌上版应与当前广泛使用的微信等移动通讯软件相互挂接。两个界面应共同调用同一个书评后台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各平台同步活动。
3.2 入口设置
对于网上推广:图书馆首页设置“书评区”或“读者之家”等醒目标志或弹窗。各教学科研单位网页挂接书评区链接。藏书检索系统结果显示界面书评区小窗口,主动推送相关书评,引导读者由检索系统进入网络书评平台。在点击查看藏书检索系统中的指定书籍时,以弹幕形式弹出部分精选书评,主动进行阅读推广。学校公众号或图书馆公众号中设置书评入口。图书馆智能上网系统内也设置书评区快捷方式,对于图书馆区域内可以进行精选书评网络推送。
对于现实推广:在图书馆通道、借阅区设立服务标志或二维码,以方便读者知晓及使用。在提供借阅的书籍中增加可以扫描的二维码,方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随时登陆,而且该二维码由图书馆控制,也能方便维护和更换。
3.3 用户体验
读者可以通过学生证或借书证进行登陆操作。读者可以从PC、终端机、手机等客户设备登入网络书评平台,只有借阅过该书的读者才可以发表书评,登陆的读者通过借阅验证后,对同一本书可以发表一条书评,该书评可以由本人进行更改、追评或回复等操作。
书评发问权限:允许所有注册用户对该书评进行跟帖发问,不要求跟帖的读者必须阅读过该书,但要求跟帖读者必须通过读者身份认证程序。
未登录用户权限控制:未登录的读者要受到限制,如可以浏览该书的书评,但不允许发表言论。
同一本书籍的书评应提供多种显示与排列方式,并提供筛选功能。
1)按照评论热度排列。有更多讨论的书评(一般为精华书评)可以选择置顶。2)按照评论时间排列。按照发表书评的时间进行排列,如优先显示最早(或最晚)的书评。3)按照评价星级排列。按照书评对图书的评分进行排列,如高分优先。4)还可以按照评价子项目类别排列等。以方便读者提取书评信息以及图书馆的分析使用。
3.4 书评管理
书评系统应与互联网建立互动,允许根据网络定义对问题书评进行筛选,包括禁止发表、删除评论、封锁冷冻等处理。
图书馆应安排数据库管理员定期或不定期对书评进行监管,清除无意义、纯感想、凑字数等无意义书评,以提高“互联网+书评”的含金量。
4 预期结果
高珑[5]在27家图书馆开展了微书评活动的图书馆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对微书评活动效果的评价认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微书评可以活跃阅读氛围的比例最高(90.84%),其次是认为有利于图书推广(65.58%)。同时笔者在某高校图书馆内进行的阅读意愿调查显示,读者在选择书籍的时候倾向可以参考以往读者的经验(36.04%),可以参考官方的书籍介绍(22.39%),可以参考书友会/媒体的推介(12.82%)。可以认为,书评可以有效的进行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推广。
由大学图书馆提供书评服务,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水平,另外,还可以经过整理和筛选,突出大学图书馆的文化倾向,同时能更有效地推广大学的文化。综上,笔者认为,“互联网+书评”作为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与文化服务的新思路应当予以大力推广应用。[6]
参考文献
[1]刘君霞.主体间性教育理念下的学生社团参与高校馆文化传播[J].图书馆论坛,2017(7):116-119.
[2]郭玲瑜.面向大学生深度阅读的高校图书馆群组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06):2-4.
[3]洪超群.文化創意驱动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创意[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06):186-188.
[4]向冬梅.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创新探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01):63-66.
[5]高珑.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使用情况及应用前景[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09):105-107.
[6]侯壮,李泰峰,喻梦倩.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常态化建设探析——以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04):36-42.
作者简介
邢荣华(1980-),女,汉族,河北省平山县,硕士,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通讯作者
韩依辰(1984-),男,黑龙江省依兰县,硕士,汉哈尔滨医科大学,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化育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