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自开展以来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当下我国在开展民国文献保护工作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面对此种现状,就要求我国各级民国文献收藏单位应做好文献分类工作,对文献等级、著录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做好破损文献的修复工作,以期更好的实现民国文献的长期保存。
关键词:民国文献;文献保护;文献利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新时期民国图书装帧与原生性保护修复研究”(项目编号:SKL-2019-974)的成果之一。
民国时期作为我国社会历史的一个转折阶段,这一时期新旧社会制度更迭,中西方文化思想交融,为民国时期文献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民国文献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民国文献的保存现状极不乐观,而保存环境不佳、缺乏原生性保护、缺少专业文献保护人才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难度。面对此种现状,我国在2012年2月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馆长座谈会上正式开启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行动,其后各公藏单位对民国文献的保护做了很多工作,但在有关制度规范上还需进一步完善,笔者也将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民国文献保护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1 民国文献的价值分析
1)历史文物性价值。民国文献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物价值,我国原计划只将辛亥革命前的文化典籍都归纳为古籍,但此后五十年间,人们对民国时期文化关注度不断增大,因此,便将古籍期限延长至民国时期。通过对我国各级文献收藏馆中的民国文献数量调查发现,民国时期文献保存情况及其不乐观破损严重且数量奇缺,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开展民国文献的保护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民国时期文献的珍藏价值。
2)艺术代表性价值。民国文献中不乏一些艺术珍品,民国时期也是我国印刷行业发展的兴盛时期,民国以前中国社会普遍采用雕版印刷技术,但到了清末民初西方机械印刷排版技术引入,石板印刷、平版胶印等技术相继出现,这就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外印刷技术的融合发展,丰富了民国文献印刷形式,印刷出的文献版本也具有一定的多样化的特征。近代时期,印刷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从现存的民国文献中不难看出我国近代印刷技术的优秀之处,那些精美图案背后下,体现出了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尤其是珂罗版印刷字画,这种印刷技术起源于20世纪初,从日本流传过来的,到今天现在已经无迹可寻,即便在其发源地也很难找到,我国能将其保留至今也实属幸运,不难看出我国对优秀文化的
重视。
3)学术资料性价值。文献是历史的见证者,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虽然民国文献在艺术价值上赶不上古籍,但其学术价值确实是独一无二的。民国时期正处于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定时期,也是从旧封建制度向新社会主义制度转变的重要时期,民国文献作为这一时期历史见证,可以帮助我国专家学者们更好的去了解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民国时期作为思想文化交融的阶段,中西方各种文化、思想在社会转型时期展开了激烈碰撞,形成文化争论和文化借鉴共存的学术发展盛世,详细的记录着不同时期学术发展历程,这也充分发挥出民国文献的学术价值。此外,报刊也是民国文献的重要载体,十九世纪报刊的出现,它通过特殊的方式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历史事件。报刊还是思想文化重要传播方式,当时社会上涌现出很多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都在报刊上发表争论和杂文,成为当时思想斗争的主要阵地,具有一定的新闻学价值。
2 民国文献保护计划
1)改善储存环境.在开展民国文献保护过程中,要做好文献的储藏工作就要先从储藏环境入手,保证储藏温度及湿度的合理性,一般来说储藏温度在20℃左右范围内最佳,而湿度也要控制在55%左右范围内。同时要结合文献物理特征、化学特征等来进行正确的控制,保证适宜的光照条件,如果太阳光线过于强烈很容易加速纸张的老化,因此,为了避免强光照射,需要结合太阳直射特点科学的摆放书架位置,每个书柜都要设置隔光层,实现对民国文献有效保护,如果一些书柜不具备隔光条件,那就需要管理人员在上午或正午的时候用遮光窗帘进行挡光,同时还应配置相应的保护设备,定期对民国文献展开强酸化检测工作,只有利用先进的科学设备以及科学的管理手段才能实现对民国文献的有效保护,尤其是对于一些珍贵的文献,更要进行精心保护,用专属的保护装具装好,进行正确的摆放,降低各种不利因素对民国文献带来的损害, 延长文献寿命,将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中来,这也是每个民国文献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责任和素养[1]。
2)强化保护意识.首先,为了真正实现民国文献的保护,要进一步强化民国文献保护意识和保护观念,学习和掌握民国文献的使用方式并广泛进行普及和宣传,做好用户调研工作,加强民国文献史料与现代媒体的深入合作,以此来展开积极宣传,使社会各界能够积极参与到民国文献的保护中来,对民国历史有更深刻的认知;其次,要积极弘扬民国文献的价值,使民众能够认识到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转折,发挥民国文献的价值,激发民众对民国文献的保护心理;再次,对民国文献要做好保护工作,严格控制阅览次数,提高阅览对象门槛,提供学历以及工作证明后方可进入阅览室内,把握好借阅时间等等,在借阅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借阅制度,尽量减少借阅次数,尽量做到不拍照,不复印。只有從各个方面做到严格控制,细心谨慎才能保证民国文献保护工作顺利开展。此外,在一些节假日的时候,可以呼吁文献保护志愿者们加入到文献保护中来,协同管理员共同开展文献管理工作,在减轻工作人员负担的同时还能实现对文献保护工作的宣传[2]。
3)创新保护技术。(1)脱酸技术。由于年代久远,即便悉心对民国文献进行保管,但依阻止不了纸张发黄迹象,这是受到时间影响使得纸张中纤维素发生了水解反应,这种反应与纸张自身的酸性物质融合,进而加速了纸张的发黄情况,同时如果纸张PH值越低,那么其酸性反应就越大,水解特征也就越明显,纸张受到的破坏程度也就越强。通过实验得出,如果纸张为中性或碱性时,这种发黄情况会得到延缓,更利于对纸张进行保护。因此,在开展民国文献保护过程中,如果结合文献纸质特点制定合理的保护方案,采用先进的保护技术,通过对纸张进行脱酸以及纳米镀膜的方式来减弱纸张酸碱度,延长保护时间,其中比较常见的保护方法如显色鳌合脱酸法、碱性鳌合物有机溶液等方法都能够起到很好地保护作用,实现民国文献长期保存。(2)抢救技术。在开展民国文献抢救过程中,应兼顾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对那些破损较为严重的文献,可以采用缩微复制以及数字化扫描的方式对文献载体进行复刻,便于读者借阅,从而实现对文献的长期保存。
3 结语
综上所述,民国文献保护工作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民国文献作为历史上最关键转折阶段的记录信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为更好的对其保护,这要求保存单位保证适宜的储存环境,积极宣传民国文献保护思想,民国文献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保护意识;同时,为了延长民国文献寿命,还需要相关人员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来进行修复,对于技术上的障碍要努力攻破,这样才能提高民国文献保护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郑春汛.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04):40-42.
[2]陈桂香.近10年国内民国文献保护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刊,2016,37(03):133-135.
作者简介
谢蕴(1973-),女,湖北枣阳人,文学学士,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古籍整理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