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兰 王凤英 戴晴
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安全报告将安全定义为在医疗过程中缺乏可预防的伤害,患者安全的原则是“协调努力,防止医疗过程本身造成的伤害发生在患者身上”;同时报告指出每10名中就有一位发生意外事故,不仅增加了机体病痛,也造成了高昂的医疗费用,大大加重了患者的负担[1]。有研究认为[2],安全文化测评应该被纳入医疗机构评审指标或规范化管理流程中,将安全文化与具体的医疗实践和管理措施相互融合。本研究通过电子问卷的形式,调查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对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情况,以了解医院安全文化现状,促进患者就医安全,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2018年10月采用问卷星的形式,对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所有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361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1361名护理人员中男37名(2.7%),女1324名(97.3%)。平均年龄(31.75±7.62)岁。学历:大专及以下202名,本科1133名,研究生及以上26名。职称:初级职称787名,中级职称540名,高级职称34名。工龄: 1.2 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发放电子问卷,被调查者匿名填写,填写完毕并提交成功视为自愿参加此次调查。此次调查采用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HSOPSC),由美国卫生保健及质量研究机构发布,由李漓等[3]翻译并有医护专家校对以及英语教师翻译修改后定稿,有较好的信校度[4-5],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广泛用于临床调查。该量表包含12个维度[6]:科内团队合作、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管理者促进安全的期望与行动、对安全的管理支持、交接班与转科、科室间协作、沟通的公开性、对安全的总体感觉、事件报告频率、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人员配置。12个维度共包含了44个条目,如对安全的总体评价、近12个月不良事件上报的数目等。此外此次调查涵括了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学历等。 1.3 HSOPSC量表的赋值及计算方法 填答方式采用Likert五级量表计分法[6],选项为“非常同意”或“总是”计5分、“同意”或“经常”计4分、“中立”或“有时”计3分、“反对”或“很少”计2分、“强烈反对”或“从不”计1分,选项中“非常同意”或“总是”、“同意”或“经常”均为积极反应;对18项负向测试条目在条目序号右上角标记“R”(reversed)作为识别。维度得分为所属条目得分的平均值。每个维度和条目均需计算积极反应率(积极反应数/应答数)。积极反应率高于75%为优势区域,低于75%为劣势区域,而低于50%为待改进区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描述性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科内团队合作、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管理者促进安全的期望与行动、对安全的管理与支持、对安全的总体感觉这6个维度的同意率均大于75%,为优势区域。剩余维度同意率均低于75%,属于劣势区域,其中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的同意率为48.8%,为最需改进的部分,见表1。在所有条目中,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安全同意率最高为97.5%,而错误已发生,但在对造成影响之前己经及时发现并纠正,此类情况的上报频率是多少同意率最低仅为11.1%,即最需改进的条目,见表2。 “近12个月间上报不良事件数”条目中,从未上报一件63.6%,1~2件31.2%,3~5件4.6%,6~10件0.5%,11~20件0.1%,≥21件0.1%;“对安全的总体印象”条目中,非常好25.2%,很好50.3%,可以接受23.4%,差0.9%,非常差0.1%。 表1 HSOPSC量表12个维度同意率情况 表2 HSOPSC量表各条目同意率情况 注:*为负向条目 3.1 护理人员对医院患者安全的总体认知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对安全的总体感觉该维度同意率大于75%,为优势区域,表明医院护理人员对医院患者安全的总体感觉较好。科内团队合作、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管理者促进安全的期望与行动、对安全的管理与支持5个维度的认可度较高,而事件报告频率、交接班与转科、科室间协作、人员配置、沟通的公开性、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属于劣势区域,提示医院应该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注意安全,采取措施完善不足之处,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患者的安全意识,改善人员配置,分析不良事件原因及整改措施,加强医护、医患、护患之间的沟通,以不断提高医院安全认知水平。 3.2 制定清晰的交接班流程与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表2显示,有85.1%认为重要的医疗护理信息,经常在交接班时遗漏,62.7%认为医院各科室间交换信息时,经常出现问题,59.1%认为在转科时,不能做到无缝交接,反映出医院在交接班以及转科交接属于劣势区域。鲁超等[7]认为,交接班问题不清楚可能与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制度制定不合理,执行力度不够,交接班等环节流程不清晰有关,应对医院职工进行系统化培训,以保证患者安全质量与落实程度,从而实现保证医院职工对所有流程执行的一致性。 3.3 建立非惩罚性文化,完善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近年,国内很多研究表明,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上报率低[8-9]。本调查显示“事件上报例数”条目中,近12个月从未上报一件为63.6%,—个可能伤害到患者,但实际没有造成伤害的事件上报率为38.3%,不会伤害到的事件上报率是多为30.7%,有69.0%认为当某不良事件被报告时,感觉焦点只是当事人,而非存在的问题,有58.0%认为感觉会因为所犯错误而受到歧视,有16.4%认为员工担心他们所犯错误会被记录在人事档案中。护理人员由于担心上报不良事件导致惩罚以及歧视,从而降低了不良事件上报的积极性,医院应建立非惩罚性文化相结合与医院制度,改变传统意识,鼓励上报,无责上报,甚至奖励上报,从而提高不良事件的上报率,以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患者安全的认知水平[9-10]。有研究[11]将不良事件分为医源性不良事件,即医源行为导致的不良事件或安全隐患;患源性不良事件,即由因素导致的不良事件或安全隐患,提出患源性不良事件数量远高于医源性不良事件,医源性不良事件上报率有待加强,同时医源性不良事件多与医疗事故相关,应加强医源性不良事件的预警性,提高上报率。 患者的安全和工作人员是密不可分的,当医护人员得到组织的支持时,他们会更加自信,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和富有同情心的护理。比起简单的“救火”问题,他们有时间来反思,有精力和资源来防止问题再次发生。自信的受支持的员工更有可能从错误中学习。促进一种开放的文化,并从组织内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而不是一种责备和惩罚的文化,沟通不畅、信息传播不畅、寻找替罪羊以及不愿学习,都会对良好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环境造成伤害[12]。 3.4 人员配置 调查显示,人员配置的认同率为58.9%,有52%的人认为本科室的工作人员工作时间过长,无法为患者提供最好的照顾,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3,13],某医院处于发展阶段,人才梯队与快速发展的现状不相符,导致服务质量下降,优化措施包括采用电子病历、移动护理设备、电子宣教设备等,以提高服务效率。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方式为问卷调查,而有研究表明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护理人员可能在填写问卷时夸大实际工作中的服务态度等,从而导致得分过高与实际不符,故使用观察性研究可能会更好的评估对医院患者安全的认知状况[14]。本研究对象未涉及医师,故对于医院患者安全认知状况评价有局限性。医院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渗透在医院运行中的各个环节,医院患者安全文化需要长时间的推进与改善,在我国医疗资源紧缺,医院人员配置不足,工作量大,许多环节仍需加强,管理者应采取措施加强改进。2 结 果
3 讨 论
4 结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