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胶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需求非常广泛,与宏观经济、国防军事密切相关。2012 年以来,我国天然橡胶产量逐年下降,进口依赖度超过80%,自给率降低到安全线以下,战略储备存在布局不优、效率不高、机制不畅等问题。2019 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局对此开展软科学研究,提出了推动天然橡胶战略转型升级、市场化收储轮换的有关对策建议。
根据国际橡胶研究组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8 年全球天然橡胶供需总量逐年递增,2018 年总产量达到1367.2 万吨,较2014 年增长12.65%;总消费量1333.6万吨,较2014年增长9.49%,供应增幅高于需求增幅。预计2019 年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增幅有所缩小,总供应量将达1390 万吨,同比增幅1.67%;总需求量1343 万吨,同比增幅0.67%;未来几年增速将趋于平稳。
我国植胶区总面积约116.1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省份。2018 年我国天然橡胶产量约80 万吨,总需求量约630 万吨,是全球第一消费大国。由于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我国天然橡胶主要依赖进口。2018 年进口天然橡胶550 万吨,进口比例高达87%。从近几年我国天然橡胶进口分布地区情况看,青岛平均年进口天然橡胶250 多万吨,进口复合和混合胶200 万吨,约占全国进口量的一半以上,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进口口岸和集散地。
我国是天然橡胶消费大国。因其产品的稀缺性和广泛应用的特点,天然橡胶已与石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一样,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性产品。
为了维护产品市场稳定,保护我国橡胶产业健康发展,国家长期将天然橡胶作为重要战略物资储备品类。收储行为决策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按照年度收储计划,统筹考虑国内橡胶市场需要和国际市场形势制定收储方案,经上级机关审核同意后进行。购买一般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进出口企业在国内外采购,承储单位以送货倒库方式进行接收,物流企业负责国内中转,承储单位负责管理,承储单位一般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直属通用仓库。从现状来看,这种储备方式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需求反应滞后,市场调节功能不强;二是储备布局不优,运行成本高;三是安全风险较大,作业效率不高。
天然橡胶战略储备转型升级,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立足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实现“三个转变”。
(一)布局上由分散储备向统一储备转变。调整优化储备库存布局结构,向沿海港口物流枢纽和橡胶产业集聚地集中,逐步减少天然橡胶储备库点过于分散的现状,推动天然橡胶储备由全域覆盖向重点区域统一储备转变,确保收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
(二)运作上由静态储备向动态储备转变。可利用当前国内已经非常成熟的期货、保税等业务体系,搭建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建立保税国储、期货国储,提高市场敏锐度,进而定期轮换,实现应急处置快速响应。
(三)模式上由政府储备为主向政府与企业储备有机结合转变。依托资源集聚区的橡胶仓储物流企业,探索由企业承储天然橡胶、主管部门加强监管的方式,打造橡胶国际物流中心和价格中心,实现国家橡胶储备与期货、保税橡胶市场有机结合,“寓储于市”,保值增值,提高战略储备效能。
(一)深入研究评估,优化储备布局。针对目前天然橡胶储备分散、成本高企的现状,对交通不便、气候不宜的仓库进行调整,在资源集聚、交通便利、储存条件好的区域打造综合性橡胶基地,形成集聚效应,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储备效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规范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进一步明确天然橡胶战略储备市场化收储轮换的市场运作、准入、退出、竞争机制,增强商业储备和市场自身的调节功能。实行承储资格认定基础上的竞争性代储,由政府给予承储企业一定的价格补贴、税收政策,鼓励社会企业利用自身渠道和资金优势,完善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决策、执行、监管体制,促进中央储备、地方储备与企业储备协同发展。
(三)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各方责任。改革现行的天然橡胶战略储备和收储轮换机制,坚持总量平衡,核定一部分天然橡胶为静态库存,以国家储备为主,进一步充实和巩固,守底线保安全;另一部分为动态库存,以商业储备为辅,与有关企业签订天然橡胶战略储备市场化收储轮换协议,由开展天然橡胶期货、保税等业务的社会企业收储一定数量的天然橡胶战略储备,动态保持储备物资的数量、质量不变。
(四)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广铺开。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做强做优,发挥带动作用。建议依托山东天然橡胶交易大省优势,开展天然橡胶战略储备市场化收储轮换试点,实事求是地评估成效、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形成行之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和经验,逐步复制到其他战略储备物资品种,推广商业储备模式,推进商业储备市场化运作和储备主体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