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丽
[摘 要]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生态福祉的重要保障,社会生态文明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生态自律意识的全方位提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农牧民生态自律性是实现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均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内生动力。加强生态自律,保护生态环境,让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理念深入人心。
[关键词] 生态自律;美丽乡村;塔城地区
[中图分类号] X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1-47-3
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是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生态福祉的切实保障[1]。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生态宜居是关键。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影响生态宜居建设和乡风文明的实现,同时直接或间接推动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实现。但从社会发展层面来看,社会公众的生态自律意识是实现社会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马克思曾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可以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加强农牧民生态自律是实现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均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内生动力。
“生态自律”概念涉及公众所熟知的“自律”一词,“自律”一词的提出、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对人类进行社会活动的要求也发生着变化。当前,社会主体无论是对事物的选择层面,还是对自我活动的约束、规划、评价层面,做到自律,必须首先做到在自我选择中遵循自我约束和自我规划,其深远意义在于强调在加强自我管理中勇于开展自我批评,同时切实做到发挥自主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自律更是成为人类社会解决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实现和谐共生的重要手段[2]。“人定胜天”虽然有其可取一面,但人若不遵循自然规律,不加强自律,不在自律中开发和利用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加强自律是基础,更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内在基础。
1 塔城地区农牧区生态自律背景
塔城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地处边境,自然资源丰富,自古就有“粮仓、肉库、奶源”之美称。当地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气候相对湿润,水草旺盛,牛羊成群,一张张绿色的地毯覆盖住了广袤的丘陵和盆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加之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使得塔城地区生态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这里的天蓝得过分、花开得放肆,粮油丰稔,牛羊兴旺。资料显示,2017年,塔城地区在全国367个地级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第40位。这里既是天然大氧吧,又是绿色有机生态之地。
塔城人民在很多地区饱受环境污染之苦的时候,能享受到优美的环境和优良的生态产品,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1 生态塔城发展定位为塔城地区生态环境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2017年开始,塔城地委行署通过出台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和实施一系列“生态文明和谐宜居塔城”举措,以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油画塔城”发展建设。在聚焦总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就如何打好“蓝天保卫战”、如何在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的基础上实现政府、公众、社会的公共价值塑造,以政府治理现代化推动塔城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新探索和大胆尝试。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牧还草等一系列措施的扎实落实,为塔城地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统计数据显示,塔城地区符合国家级生态标准的自然村有2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评出生态乡(镇)9个、生态自然村146个。
1.2 传统生态文化底蕴是生态自律的重要基础
29个民族在塔城地区凝聚成一幅美丽的和谐油画塔城之魂。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他,相互学习对方优良的文化传统。在大自然的和谐怀抱中,共同守卫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自然生态文明。古朴勤劳的哈萨克兄弟和维吾尔族姐妹自古就把“大自然”视为“万物之母”,把天空形象地比喻为“力量之父”。他们在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光芒和甘露的同时,始终把大自然视为生活之基、万物之源,但“取之有道、用之尊重”始终是他们的自律法则。
2 塔城地区生态自律现状
调查问卷显示,约有44%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塔城地区生态资源受到局部破坏,1/3的被调查者认为塔城地区环境优势明显(见图1)。分析发现,目前塔城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开始出现,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挑战。
3 塔城地区生态自律存在的问题
3.1 政府治理能力有待提高
塔城地区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尚不完善,职责不清现象普遍,地、县、乡三级环境管理制度不健全。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对生态环境建设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地区监管能力急需提高、覆盖面急需扩大,监管的重点没有覆盖到乡村,仍以城市为重点。同时,环境监管软硬件配备不到位,部分主要污染物的减排任务没有有效完成;草场超载放牧、退化的趋势未得到彻底扭转,农业种植污染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另外,联合执法机制不健全。在日常执法过程中,环境保护部门与公检法司配合机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监督不及时、监管不全面,可能存在对某些环境污染犯罪案件惩治不及时或惩治乏力的现象。
3.2 农牧区企业环保监管存在严峻挑战
农牧区加工企业环保硬件设施仍相对落后,对于区域内污水处理方式处理现代化程度不高,甚至某些地方将污水直接排放到地表沟池。牧畜和家禽粪便处理难度大,回收利用率低,基于生活习惯,农牧民通常把固体废物集中放在家门口储存,这些做法对企业科学发展、生态文明高质量建设都极具挑战。
3.3 公民生态自律意识需进一步提高
一是当前地区公众环保意识已经大幅度提高,能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但对持续、深入开展环保知识学习认识不足。调查问卷显示,自愿参与“绿色环保行动”计划的被调查者为75%左右(见图2);但50%的被调查者知晓生态環境保护知识,对环保知识了解甚少的被调查者占比为15%左右(见图3)。这说明社会公众虽有参与乡村环保的意愿,但自身学习意识不强。
二是主体意识到位,但主体责任不强。认为自然人个体对生态文明建设非常重要的被调查者占比90%左右(见图4),但错误理解为自然生态主要责任应为政府的占比为70%左右(见图5)。能认识到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被调查者占比为80%左右(见图6),67%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垃圾分类不到位的原因为政策导向有待改善(见图7)。
三是环保自我约束和要求低。调查问卷显示,社会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都比较强烈,但对自我要求和約束能力差。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生态环境保护应是政府的责任,却没有做到自我约束。
4 增强农牧民生态自律的对策
4.1 以家庭作为生态自律意识培育的起点
父母教育是孩子人格健全的基础,生态自律应从家庭教育出发,从小培养孩子生态环保意识。以塔城地区为例,虽然当地各族群众继承了传统的生态自律文化,但是传统生态意识仍不高,没有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建议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价值观植入家庭。
4.2 学校和媒体是倡导生态自律的重要载体
建议生态自律教育进学校,把生态自律纳入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同时,可以采用“联学共建”的方式,开展校外研学行活动。在尚未大规模养成环保习惯的时候,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建议利用现代化传媒优势,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强化社会公众的生态自律意识。
4.3 强化生态自律措施保障
制度是基础,无规矩不成方圆。要紧紧围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让社会主义核心生态法治价值观入脑走心,建议实施最严厉的生态惩罚制度,破坏生态文明者应付出沉痛代价[3]。
4.4 强化政府责任,确保生态自律
政府承担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推进环境保护的首要责任,在生态自律过程中,政府引导作用功不可没,没有政府的主导和参与,生态自律就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林。政府部门应在生态保护方面进行政策指引,鼓励自律,努力成为生态自律培育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因此,建议加大生态文明考核力度,把生态文明纳入年底考核,作为干部任用提报的重要依据,让生态绩效考核理念深入人心[4]。
4.5 牢固树立生态自律意识,造福子孙后代
打好蓝天保卫战,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和净土。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今天作为娱乐的“流浪地球”,明天将能“一一兑现”。古人“千里眼、顺风耳”在人们改造自然的伟大进程中,已经变成现实,不尊重自然、不爱护环境的代价同样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全社会要自觉做到节约用物、保护环境,循环使用物品、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科学使用农药和化肥。虽然一个人的行动做出的贡献很小,但是如果千千万万社会大众都能行动起来,曾经的白色污染、土壤污染都将得到根本性改观,我们得到的将是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和绿色食品。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科普宣传等有效手段,有针对性地引导公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绿色、低碳。只要我们处处用心,肥沃的土壤、清澈的河流、翠绿的草原、多样的植物和清脆的鸟鸣等便随处可见。
参考文献
[1]余谋昌.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张慧平.鄂伦春族传统生态意识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3]贾合甫·米尔扎汗.哈萨克族文化大观[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4]安尼瓦尔·赛买提.禁忌与维吾尔传统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