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摘要】 高中语文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学科,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学生对作品的赏析与品评,提高了学生对不同风格文化作品的品鉴能力,不仅健全了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还能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尤其可见,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培养,实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笔者通过对审美鉴赏能力的概述,提出了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希望对同行教学工作者能有所助益。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审美鉴赏能力 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9-099-01
语文学科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不仅培养了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还实现了学生情感层次与人文素养的提升。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审美鉴赏能力的方式,结合情意结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充分体验文学作品之美、社会之美、自然之美,加强学生对审美体验的培养,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
1.审美鉴赏能力的概述
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审美鉴赏能力是加强学生审美评价与体验美感,促进学生健康的审美与鉴赏品味,以及正确的审美意识的形成,并再此基础上实现对美的表现与创造。品味与情趣是人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它无法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因此,在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论,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全新的方式来挖掘学生的文学素养。彼此适应的审美赏析法的有效应用,能促进学生鉴赏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充分把握赏析的度量,利用科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措施
2.1深度挖掘作品的形象美
文学作品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以形象的教育方式,影响着读者的精神世界。学生在有了审美感受后,并通过阅读而产生愉悦的体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强化对文学作品的评价与鉴别能力,有效识别文学作品的真善美,深度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同时做出评价与感悟。因此,教师在文章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作品的形象美进行深度挖掘。
例如,在《瓦尔登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想象瓦尔登湖湖面忽蓝忽绿的奇妙变化,想象湖底历历可数的鱼类,以及那清澈见底、没有一处污浊的湖底。从烟雾漂浮的瓦尔登湖的清晨,再到晴空万里时湖水的波涛汹涌,一幅幅、一幕幕的画卷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教师如果能开启学生对意蕴美的表达,实现音美悦耳、意美动心的话,学生浸染在美的世界中,享受着美所带来的静谧,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能力。
2.2充分利用多媒体,培养审美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广泛的应用到了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新教材加强了审美教育,充分融合教学资源与多媒体设备组合,制作出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课件,在多感官的刺激下,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形象、具体,更加的丰富多彩,积极地为学生营造审美情境、美文欣赏,以及情感体验的教学环境。
例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若干部分,并将每一部分设计成一幅画面,将文章的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展现出来,给学生一种鲜明、直观的印象与感受,引导学生进行形象的认知,使其逐渐的融入到画面中,感受着文章的美,体会着作者的情感。再比如,在《沁园春·雪》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一个视频课件,将长城、雪景、音乐等元素充分的融合在一起,构建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面,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知能力,为学生营造唯美的意境,强化学生对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
2.3整体赏析与局部品味
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想是一件艺术作品,在观赏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整体的观察,充分感受作品整体的美感。其次,在构建完美的整体结构中,选择精品的细节慢慢品味。例如,在《祝福》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文中没有四叔的多次“可恶!然而……”,如果没有四婶意味深远的“祥林嫂,你放着罢”与“你放着罢,祥林嫂……”,却大讲特讲封建礼教问题,相信在当今社会下,很少有人能理解这种微妙的情感变化。只有对整体与局部进行充分的把握,才能充分的发现美,体会美,才能提高对美的赏析能力。
2.4传授方法,享受美感
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师要教给学生思考方式与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与能动性。一堂课的课时有效,即便是教师在努力去讲解,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俗话说得好:“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将学习心得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加强学生的课后学习能力,主动的去体验作品中的美,主动去发现作品中的美,通过自我完善的方式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健全人格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老人与海》的教学活动中,充分理解老人的非凡品格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作者采取内心独白的方式,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揭露,“拽吧,手啊,我想站稳了,腿,替我撑下去,头啊,替我撑下去。”等内心独白的方式,一个硬汉的形象即可跃然于纸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硬汉性格的描述,对展现手法进行充分的讲述,让学生在细细品味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感情的升华,享受这作品所带来的美。
3.结束语
“美”蕴含在文学作品之中,一旦教师充分调动了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沉浸在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中,主动的迎接作品所带来的情感冲击,再对作品进行深度的感知,体验着作品的艺术美、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结构美,一旦學生进入了审美意境中,能充分的吸收作品中的营养成分,丰富自身情感的同时,实现智慧的启迪与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叶晓东.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培养路径初探[J].考试周刊,2019(55):67-67.
[2]温艳珍.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新课程,2019(9):223-223.
[3]杨云春.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9(37):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