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晶晶
摘 要: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话语权占据主导地位,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却丧失话语权,课堂教学的特点是以师生对话为交流沟通的基础。新课改提倡将话语权还给学生,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对课堂话语权转变过程的分析,提出课堂话语权本质及其让渡、重置与再建构,以实现以生为本,在和谐的生态课堂上提高教学与学习效率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 新课改 英语课堂 话语权转变
一、引言
课堂教学以课程教材为中介,以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双向交流和沟通,但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对话语权显然占据主导地位,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却丧失话语权,新课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何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师话语权主导提出的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课堂话语权的转化问题的目的在于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此过程中强调学生在课堂话语权回归中的本质要求与策略。
从话语的发展历程和特点看,它是抽象的承载内在主体所要表达内容的一种特殊符号,并且在这种符号体系中附带着头脑中情感的表达,在有些特定场合,话语更被视为权力的表现方式。课堂话语权的构成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凸显课堂话语权的固定场所是课堂,在课堂上完成的一系列教育与教学任务中,特别是对于课堂教学主体以书面的方式或口头的方式阐明自己观点的活动都是课堂话语权的表现。在传统课堂中,学生作为教育教学主体却通常处于话语权缺失的地位,显然是与新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显现主体地位是相悖的。本文旨在研究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话语权的转变,研究的重点是传统课堂中教师“一言堂”甚至填鸭式教学如何科学合理地转化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上,课堂话语权的体现与此同理,应该考虑到师生对话的公平性原则及学生主体之间课堂对话的公平性原则。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见解和随机生发的情感,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學模式作为课程改革的支撑。
二.课堂话语权的转变过程
1.传统课堂中话语权力特点分析。
传统课堂即教师“一言堂”的师本课堂,“教师讲、学生听”已成为既定模式,片面强调教师、教材、书本等学生之外的因素,教师成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成为客体,处于教学活动的边缘。事实上,教师只是课堂主导,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并未真正享有这种主体权力,课堂话语权的缺失最明显,同时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直接参与者,在长期缺失课堂话语权的形势下已经渐渐丧失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进而对英语课堂教学参与甚少,甚至丧失英语学习兴趣。相反,教师在享受绝对权威的同时逐渐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在这种话语权力的格局下形成定势,学生不再积极参与课堂话语,而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接受教师单方面给予的评价,长此以往,学生的课堂话语意识便不复存在。这种长期的定势造成的结果在短时间内确是难以改变的。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其实并没有多大的自由言说的空间,虽然占有课堂话语权,而言说内容却局限于教材,对于教材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课堂话语权的占有是虚无的,这种虚无的话语霸权影响着学生对英语课堂话语权的掌控。
2.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将话语权还给学生。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首先是将教师的角色从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话语输出者转化为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指导者”,不能像传统课堂一样将学生边缘化,而应使之成为真正的课堂教学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课堂价值同时得以体现。这种新的话语权存在下述特性:
(1)生态性。
话语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承载主体情感与思想的特殊符号,首先体现的是生命个体的力量,学生自然具备使用话语进行表达的权力。传统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我国传统社会伦理文化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特殊的身份及地位的影响,把富有生命活力的师生交往活动异化为片面的知识传授。新课改要求将学生从教师绝对权威造成的课堂话语权缺失中解放出来,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学生一种课堂生命价值,体现出积极的课堂生态价值,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出效率出成果,学生生命活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主体性。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主体,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课堂话语权正是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获得的重要保证,学生若真正获得课堂话语权,那么主体地位将更进一步获得巩固。首先,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获得可表现为自主,学生自主的话语可以表达出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的点滴收获和真情实感。其次,自由是课堂教学主体性的另一种重要表现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会受到随意支配与打断的自由意志的体现。再次是话语的创造性表达,是主体性更高的表现层次。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基于教材,表达对于课文内容及老师所讲解内容的理解,即便表达中出现一些错误也不会被打断而倍感压抑,就是学生获得课堂主体性的集中体现。只有让学生充分获得英语课堂话语权,才能在有效的语言输入之后得到学生自发的一种即兴语言输出,对于英语学习来说,这种输出是语言技能提升过程中很重要的因素。
三、课堂话语权的转变
教师话语观的转变有赖于教师对自我在课堂中角色的重新认识。基于这一认知,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较为单一的角色得以转化,可以变为课堂中一个承载着多元功能的角色,课堂角色的这种多元变化直接对教师话语权的多元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英语会话、规范的课堂用语都是英语课堂话语权的重要体现。
传统课堂中对教师话语要求更多的是对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对于教育性原则的体现并没有加以强调。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要求“三维目标”,除了知识性的话语,需要教师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目标表达出来,这是对于教师作为课堂主导的高要求。从学生的角度讲,相对于教师的话语变化,更需要按其特点将不同话语的特性激发出来,教师应当更关注每一个学生话语的差别,这就要求教师相对应地用不同的话语表述方式反馈来自学生的不同话语,并且鼓励学生表达,这个过程其实是一种话语权的让渡。
四、课堂话语权的重置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民主的实现、新课改的要求及学生地位的获得,课堂话语权的重置成为必然。这种重置过程主要涉及两个层次:第一层是教师单一方向的输出,将传统“一言堂”转化为师生双向的信息传递。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是充当收纳知识容器的角色,语言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变得生涩、困难。学生作为语言学习主体难以主动而自由地参与语言交流的互动过程,显然这种语言教学的输入与输出被割裂开来。第二层是将教师占据话语权的主导地位转化为师生能够享有民主的对话,对于知识进行新的探究和讨论,在平等的语境下进行交流学习。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外在的、物化的相互作用,要由一个人把思想、知识、经验传授给另一个人是不可能的。在此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看,语言学习就有了一个潜在的渗透性输入,这种输入与传统的教师主导话语权的输入相比较显然有着更具创造性的特点,进行更具实际意义的输出。这种输入过程涵盖知识体系、技能方法、思想情感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内容,不仅语言技能得到提升,三维目标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实现。语言学习会慢慢融入学生的主体性当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课堂话语权要重置,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课堂角色转化。
教师和学生在传统课堂中的地位显然是固化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自然决定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过程中的地位差异,由此对学生课堂表达实质上是压抑的。在课堂话语权重置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自己充当的角色进行转化。这种转化从意识开始,到行动再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步骤细节,都要从师生平等的角度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课堂表达的意愿,给予每个想要表达自身的学生充分的话语时间,对于学生所犯的一些错误,即便是一些看似较为低级的错误,也能够包容,久而久之使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勇于做课堂话语的主导者。
2.对于课堂知识及结构重新审视。
学习语言的终极目的是学会使用语言,语言知识作为一种人类认知过程中意识与活动结合的产物,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语言学习主体的认知过程和外部输入与刺激相结合而进行的一个动态建构过程。虽然很多语言规律是既定的特殊的,但对语言规律应用的实际语境中出现的表述结果却可以呈现为千差万别,每个学生依据自己不同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建构起来的认知,有自己对于语言规律和语境的不同解读与输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口使用语言,肯定语言输出的差异性与特例性,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使学生真正在语言学习中拥有表达想法、吸收知识与内化知识的自信与自觉。
3.积极培养学生认清自身的主体意识,强化主体回归意识。
要将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还需时刻关注学生自身对于话语权主体意识的认知。作为知識学习主体,学生自身的意识对于真正掌控课堂话语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肯定其主体意识地位,给予其建立自信的机会与时间,以更科学合理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题讨论主题并大胆地表达,最好营造出轻松的氛围,以使学生敢于讲、愿意讲、不怕讲,使学生首先从形式上取得话语的主导权。再次要注意让学生有话可说的原则,教师在设置讨论题目时,更加注意话题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实际性和趣味性,学生能够使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愿意在课堂上大胆表达分享、与同学交流,话语权的回归就不会成为空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懂得使用语言参与对话、参与交流、表达思想,享受用语言交流的乐趣,感受语言使用的意义,让学生获得话语权质的主导,更好地为更深层次的语言学习做好铺垫。
五、新课改背景下课堂话语权的重构
课堂教育原则之一体现在师生的对话平等,进行更深层次的知识传递和共同建构。与传统教育理念不同,这正是新课改对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体现的要求。另外,从课堂教学资源角度出发,师生原本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资源,只有这两种资源均衡,才能建构和谐的课堂生态体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合理有效的双向互动。要进行课堂话语权的再建构,需要在教师话语权让渡和重置的基础之上,完成对于话语生态性和主体性的完整认知与科学调整,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在课堂上完成自身对于课堂的总体把握,基于教材做出合理讲解,又要照顾到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的状态,进行积极和谐的双向互动,使教学中的话语权完成转化。
在英语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要完成的不仅仅是课本内容的讲解与梳理,还有以各自经验和背景为依托的信息互联与互动,这些信息对文本的分析、知识习得后的心得体会加之内容学习中包含的情感态度,都包括在课堂交流与互动的内容中。除了知识的分享和沟通外,情感态度也是需要共鸣才能产生的,这就要求教师真正体会到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特殊需求,尝试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理解学生、包容错误、尊重个体、平等对话、用心倾听,建构真诚交流、合作共享的新平台,在此平台之上期待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和语言的有效输出。这种平等互信的课堂和交流平台的建构是对于完整生命的关注,也是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教师只有认清这一点,做好反思,提升自我,肯定学生的话语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的课堂话语权意识,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要求,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话语权可以真正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建构,教学活动可以在更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六、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反思,做好角色的转化工作,即由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学生应积极培养话语权主体意识,从较为边缘的学习参与者转化为教学活动中心的学习主体。因此,学生的课堂话语权的主体地位应该被强调,以实现新课改对于学生课堂主体的要求。并且,课堂话语权不单纯是教师单方面的权力,而是一个动态的双向互动过程,英语语言课堂上,教师更应处理好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向学生进行更有效输入的同时让学生大胆表达,不仅是语言输出的表达,而且是对于课堂体验的表达,更涉及情感态度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科核心素养和三维目标合理有效地贯穿其中。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增加语言的课堂输出比例,对于学习语言的兴趣和语言输出的有效性都会更有利,这是二语习得的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以国家素质教育规则为依据,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话语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还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建构课堂话语主导权,由此更有效地习得知识,实现以生为本,在和谐的生态课堂上实现提高教学与学习效率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开举,罗耀光.论话语权的配置与社会和谐[M].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2008.
[2]丛海燕.论教师话语的失缺与重建[J].教师教育研究,2006,2(99).
[3]郝焕香.实然与应然的撞击:课堂话语权的归属状态[J].今日教育,2008(12):30-31.
[4]何森林.中学课堂场域背景下学生话语权缺失探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5][美]James C. McCroskey, Virginia & P. Richmond, Lindal, McCroshey. 课堂交流指南——交流在教学和培训中的作用[M].张艳华,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6]蒋茵.遗忘与追寻:关于教师话语权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3(14):11-13.
[7]李森.论课堂教学话语系统及转换[J].当代教育科学,2003(2).
[8]瞿瑛,陈祝君.教师话语权失落的表征及原因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1lB):24-27.
[9]王彦明.课堂话语权的辩证[J].教育科学论坛,2008(11):14-16.
[10]邢思珍,李森.课堂教学话语权利的反思与重建[J].教育科学研究,2004(9).
[11]徐辉,谢艺泉.话语霸权与平等交流——对新型师生观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4(6).
[1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13]尹小敏.学生话语权缺失的原因及其构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