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玥
摘 要: 在传统的思政理论课教育过程中,大多采取大班上课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和进程。新时期,思政课的模式有了改变,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众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分众教学模式的探讨,分析该模式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 问题导向 思政理论课 分众教学
近年来,各个高校都在探索教学改革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表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当前,思政课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一言堂”、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不高等。导致学生在学校中不能真正掌握未来进入社会需要掌握的生存技能。针对这些现象,问题为导向的分众教学模式被广泛提出。
1.分众教学法的含义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最早提出分众概念,之后分众传播概念被运用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和宣传之中,在这期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推进,发展到今天,具体指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针对不同群体的特征、思想、行为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制定不同的方案和目标”。分众教学法的模式应定义为: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手段,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尝试。分众教学模式要在把握学生学习特性的基础之上,有效地把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以问题为导向形成不同学生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包括“面向小众群体的课下教学体系”及“面向优秀学生引领团队培养体系”的内容。
2.分众教学法的优势
通过分众教学模式,有效规避大班上课的教学弊端,该模式主要着重“问题”和“分众”两个重要因素,“问题”主要在于发现學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并以此为导向,选取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分众”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关注学生的个体需要,构建多层次的教学模式。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保证学生良好教育的实施[2]。尤其是,分众教学模式运用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之中有着显著优势。在思政教学中,教师只有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分众教学模式能够解决现实教学中实效性不强、参与度不高、吸引力不强等问题。
3.思政理论课分众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以问题为导向的思政理论课分众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可以总结为以问题为导向、以发现为起点、以分众为手段、以专题为路径、以协同为支撑[3]。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消除以往的大班教学的弊端,为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依据。
(1)以问题为导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对问题给予科学合理的解决,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和学习的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问题的出现仅仅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时,学生无法对知识有透彻的解析和准确的运用。思政理论课主要是学生思想及心理发展的理论指导,而且思政课涉及个人、群体及国家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然引起学生的困惑和问题。问题的产生是指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在学生提出问题却得不到重视和解决时,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激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给出科学合理的解决,让学生更确切地掌握知识要点,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以发现为起点。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发现问题就没有解决问题,发现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基础。问题的发现是需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和分析的,这就需要老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配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善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老师可以通过课堂反馈或者课下与同学的悉心交流了解学生困惑的问题。在学习状况方面,老师可以通过测试或者问卷了解学生的基本知识量和学习能力,在日常生活方面,老师应该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心理方面的问题,通过学习及日常生活的详细了解,进行分析和整合,争取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相对准确的把握,并通过老师对教学内容的探讨,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以分众为手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运用分众模式,再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需求诉求、专业技能等,将学生细分为多个不同的小群体,同时针对不同的群体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分众手段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首先,针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思政课还是以课堂教育为主,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组讨论,实践活动,多媒体教学等加以辅导,以此引导学生清楚及明确地认识和解决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针对小部分具有同质性问题的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加强课下辅导、交流谈心等手段解决不同方面的疑惑;最后,针对少部分思维活跃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研究校团队,由专业任课老师以专家进行单独的指导和学习,让该部分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学习和思考,并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成果,让更多的学生受用。
(4)以专题为路径。思政课理论比较抽象,并且比起专业课,思政课的课时有限,因此,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思政课的精髓讲解清楚,老师需要将教材的疑点、重点及难点梳理清楚并创新教学内容,将教材以教学专题的形式展示出来[4]。专题制作和选材内容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教材理论合理结合,通过专题教育的探讨,深入分析理论教育与现实问题的解释力。
(5)以协同为支撑。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各个部门要相互配合紧密联系。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育主题对学生发挥不同的教育作用,只有充分利用其教育力量,才能为思政课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幫助。在分众教学模式下思政课上不仅要充分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还要注重任课老师和学校优势教育群体之间的关系,使其形成教育合力,运用到思政理论课程教育中[5]。
4.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众教学的措施
(1)建立相关的教育团队。在思政课理论教育过程中要建立有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专家学者、辅导员三个主体的队伍[6]。三个主体在思政课的开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的教育作用。思想政治理论任课老师一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协助辅导员和专家学者的工作,负责发现问题、专题制作和分类、小组探讨、实践活动等工作;辅导员主要承担的是完善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思想状态,以及配合完成第二课堂活动的工作;专家学者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承担的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指导和分类,以及帮助提高优秀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三个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分工明确,为思政课的开展提供了完整的教学体系。
(2)发现问题。问题的发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分析、不断探索的过程。为了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和真正需求有真实的了解,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首先,上课之前,老师可以根据问卷调查及辅导员座谈方式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有基本的了解。在问卷调查中,可以制作两份问卷,一份用于考查学生当前的知识储备和实际思想,另一份用于学生兴趣爱好及特点的了解,对之后课程内容及知识结构设计给予一定的参考;其次,在课上,老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第三,在课下,老师可以采取作业分析或者学生代表座谈获取学生的信息,并根据其中反映的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在作业批改过程中,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趋势,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题教学内容和模式。
(3)专题教学的设计。专题设计来源于问题的发现,并致力于问题的解决。首先根据问题的发现,了解学生的实际诉求和学习状况;其次,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分类,并发现核心问题;最后相关学者和专家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题,确定教学安排和进度,梳理学习的疑点和重点。在专题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思想,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4)区分受众。根据学生具体产生的问题及个体实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分众教育。通过问题的发现和整合,考虑不同学生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的异同,将学生划分成普通的群体、小众群体和优秀学生群体三个方面,根据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普通群体来说,他们发现的问题多是普遍性的问题,对于小众群体来说,其发现的问题多是个体特殊的问题,对于优秀学生来说,他们发现的问题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成效检收。成效检收作为整个教学环节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起点。教学成效的反馈期末考核和不同受众层次群体的学习反馈。根据高校教务系统中学生反馈的有效信息,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教学的成果和理论实践的效果。并根据以上提供的数据对下一学期的教学进行计划。
以问题为导向的分众教学,能够有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能够让教师充分利用所拥有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分众教学模式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种新方式,它将传统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普遍性转变为从差异性和层次性的角度关注不同学生的特点。所谓因材施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当前大班上课存在的弊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结语
问题导向下的思政理论课分众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中,老师和学生更加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通过分众教育模式,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及实际接受教育,创新了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网.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DB/OL]. (2019-03-18).https://news.china.com/zw/news/13000776/20190318/35456414.html.
[2]张奇才.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3]王天恩.问道心扉——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4]李梁.“慕课”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问题逻辑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2014(02):37-39.
[5]赵亚娟.生源结构变化下探索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J].才智,2014(34):278-279.
[6]胡文婧,张亚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5(01):78-81.
本论文系2015年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分众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研究”系列论文之一。(批准号:GH1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