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曼仪
摘 要:本文论述了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包括标签识别、图书定位、馆员操作等方面,旨在推进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推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关键词:RFID技术;高校图书馆;图书定位
作为培养人才和开展科研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为高校教学、科研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对促进高校教育发展起到尤为关键的作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入RFID技术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1 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1)RFID技术。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发射接收无线电射频信号,对粘贴有电子标签的识别目标进行近距离无接触读写[1]。
2)应用背景。传统图书馆粘贴条形码对图书进行管理,图书借还和盘点需要馆员逐一进行条形码识别,工作任务重、效率低。图书馆按照排架规则上架图书,对于不熟悉排架规则的读者来说索书存在一定的困难[2]。
3)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是将粘贴到图书上的RFID电子标签识别号与该图书的条形码进行对应,从而使读写器通过识别电子标签读取图书信息,进而将RFID技术集成到现有的图书馆系统中[3]。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方向主要包括图书借还、图书精准定位与导航、图书自动化管理三个方面,实现了图书自助借还、智能门禁、图书定位、快速盘点、图书查找、乱架图书整理等功能[4]。
4)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的优劣势。相比于传统的条形码,RFID电子标签具有存储信息量大、可反复读写、可无接触读写、可同时处理多本图书、使用寿命长等优点[5]。RFID技术简化了读者的借还手续和索书方式,提高了图书盘点及错架图书整理的效率,体现了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6]。
但RFID技术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应用成本较高、标签识别困难、馆员对业务不够熟悉等。此外,图书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馆员的工作量。
2 RFID技术在我校图书馆中的应用
2.1 我校图书馆概况
我校图书馆有两馆,分别位于鄞州校区及奉化校区。目前馆藏纸质文献总量为70余万册,订购中外文纸质报刊1000余种。馆藏文献结构具有鲜明的医药类、生物类、医药化工类特色。两馆各设有流通区、参阅区、期刊区、密集库。其中流通区和密集库内图书可借阅,参阅区和期刊区内图书仅供阅览,不外借。
2.2 RFID技术在我校图书馆中的应用
1)硬件软件设施。我校图书馆引入RFID技术后,在两校区图书馆设置了安全门禁,配备了自助借还机、图书盘点机和标签转换机。通过标签转换系统、自助借还系统、安全门检测系统、智能查找系统、推车式盘点系统等实现数字化图书管理。
2)图书定位方案。在传统分类排架的基础上,首书定位采集每一层的首书信息,将相邻两个首书索书号之间的图书都定位到前一个首书所在层位,强制定位则人工逐册扫描每层图书,将图书标签与所对应的层架标关联,实现图书定位[7]。我校图书馆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定位方法。由于藏书量大、图书借阅率高,流通区采用了首书定位。参阅区和期刊区主要收藏中外文工具书和期刊合订本,仅供阅览,流通率低,而密集架内主要是版本老旧、借阅率低的图书,故均采用强制定位。
3)图书智能管理。智能典藏管理系统包含了上架指导、顺架、盘点、强制定位、首书定位、首书检测、图书下架、剔旧和查找图书等功能。上架指导功能可用于确定图书所属层位。顺架适用于检测层位上放置错误的图书,盘点则用于馆藏图书清点。强制定位和首书定位应用于图书定位信息采集。首书检测用于检测首书是否符合排架规则。
3 RFID技术在我校图书馆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3.1 RFID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遗留问题。首次定位的图书数量大、工作任务重,存在少量图书定位错误或遗漏现象;部分图书存在信息错误、错架乱架等问题,导致图书定位信息不准确。
2)标签识别。图书盘点机需要在网络环境下才能使用,而图书馆内部分区域网络信号较弱。由于射频信号易受金属环境干扰,而图书馆内大部分是钢制书架,故靠近书架边缘的图书常出现难以识别的情况。针对期刊合订本、精装本、工具书等特殊类型的图书,识别速度较慢。此外,操作过程中容易读取到对面或周围层位的图书,还存在部分电子标签未注册或无法使用等问题,降低了工作效率。
3)图书定位。首书定位在图书上架、倒架时操作简便,只需重新采集对应层位的首书,系统将自动定位层位内的图书,但是对图书排架质量要求高。首书定位过程中首书错误,或倒架后未定位,会导致对应层位的所有图书定位信息错误。而强制定位图书直接与层位关联,对排架要求不高,但在新书上架、倒架时需逐册对图书进行定位,易出现漏读误读现象。
4)馆员操作。初期馆员对RFID系统不够熟悉,容易造成操作上的失误,如定位前未核对图书、读取图书后忘记定位、倒架后未定位等。
3.2 解决RFID技术带来问题的对策
1)整合優化。全面核查馆藏图书,纠正错架乱架、漏读误读等问题,修正馆藏地、索书号或条码号信息错误的图书,以保证后续工作有效开展。
2)调整灵敏度。优化图书馆网络环境,尽量将图书布局在网络环境好的区域。针对特殊类型的图书,适当调高读写器灵敏度。在工作过程中总结各区域适宜的灵敏度,针对不同区域灵活调整,提高工作效率。
3)定期检测。定期进行首书检测,检查首书信息是否符合排架规则,及时更改错误的首书信息。按照排架规则整理首书定位图书,并定期对馆内图书进行顺架、盘点,以保证排架质量。
4)馆员培训。新技术引入的同时提高了对馆员的业务要求,因此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是必要的。馆员需熟悉RFID系统的操作方法,尽量避免操作中的失误。
4 结语
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观念已从“以图书馆为中心”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RFID技术使高校图书馆实现了图书智能化管理,提升了人性化服务水平。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给后来的实践者带来启发和参考,推动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应用,助力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厚生,王启云.图书馆服务的无线技术——RFID的应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01):56-59.
[2]王海.智能图书馆及RFID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J].中文信息,2019,(11):17,14.
[3]罗来根,余敏燕.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优势分析及存在的问题[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01):196-198.
[4]龙春芳.物联网时代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及影响.[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1-4.
[5]陆春红,符润花.论RFID技术在公共图书馆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世界,2019,(11):113-115.
[6]胡燕娜.应用RFID技术优化图书馆书籍定位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05):93-95.
[7]武红.RFID技术环境下的图书排架定位方式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12):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