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爱民 朱木富 方忠仙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家蚕不受精卵发生的原因,包括生理原因、遗传性因素、环境和技术原因,并提出了减少不受精卵发生的措施,以期为提高蚕种质量和受精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原蚕制种;不受精卵;发生原因;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82 文献标识码 B
近些年来,由于养蚕的劳动力年龄普遍偏大,大部分人都在50岁以上,而养蚕的劳动强度又非常大,这就使得一些关键技术操作不到位。很多蚕种不能受精的现象开始增多,虽然后期采取技术措施淘汰不受精的蚕种,但是仍然对养蚕制种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尽可能减少不受精卵发生的概率,需要不断加强对于各品种蚕卵期的选择,同时也需要做好对交调节、蛹期保护、桑叶选择、温度和感光期调节,确保交配时间充足,并且加强交配过程中的保护、拆对及时,以便可以更好地减少不受精卵发生的概率。
1 不受精卵发生原因
1.1 生理原因
从生理的角度分析,1只雌蛾可以产卵500~700粒,只需要雄蛾摄入一部分精子就可以使它们全部受精,但是事实上1只雌蛾的卵有大概1%是不受精卵,而且常常都集中在迟出的卵中,这种个别卵的不受精常常是由于雌蛾的生理原因所造成的[1]。一方面,雌蛾或者雄蛾的生殖器官造型并不相同,不能够正常的进行交配或者是在交配之后也不能够受精;另一方面,迟产的卵常常位于卵管的上部,发育非常慢,个头也非常小且大部分都属于逆位卵,极易出现不受精的情况。
1.2 遗传性因素
在当前养蚕行业中,现在的二化性品种或多或少都會有不受精卵发生的现象[2]。当前,任何一个生物在生存中都可能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在当前易产生不受精卵是一种遗传性的现象,而且遗传力也非常的高,遗传变量占到了60%以上。
1.3 环境和技术原因
饲养环境条件差或者是技术不当也可能会造成不受精卵数量不断增多,主要表现在卵产下之后到固有色之时会有大片卵不变色,致其死亡。首先,近些年来,由于春季雨水多,气温偏低,桑树的日照时间较短,再加上蚕农不施肥或者很少施用磷肥,从而导致桑叶无法成熟、质量非常差,容易导致不受精卵增加。二是气温高也很可能导致不受精卵增多。三是生理方面,缩尾蛹可能会导致不受精卵数量不断增加。四是采茧不及时可能会使得不受精卵发生的概率增加。技术方面,由于技术使用不当、过于粗糙、交配过密、交配时间不够充分,加上交配室内温度过高、方法不正确,都可能导致蚕生殖器损坏而增加不受精卵的发生概率。
2 减少不受精卵发生的措施
2.1 确保蚕种和桑叶质量
一是不断加强对于各级原种卵期选择,严格淘汰不受精卵,降低遗传性因素的影响,这是减少不受精卵发生的有效措施[3]。二是做好对交调节。在现行的二化性品种之中,日系品种常早于中系品种出库,这样可以更好地确保蚕蛹得到保护,避免出现人为升高温度来赶对交时机而导致不受精卵的概率增加。三是在蚕饲养过程中选择优质蚕叶,确保其营养充实。桑叶不能够过嫩也不能过老,应当选择合适的桑叶进行饲养;在桑园的田间管理上,应适当增加磷肥和钾肥,以N∶P2O5∶K2O=10∶5∶5的比例为宜。
2.2 调节光温条件
一是确保温度适宜。在温度调节时,一般以24~25 ℃为宜,防止温度过高,尤其需要防止出现30 ℃以上的温度[4]。对于产卵来说,产卵的2 h是抵抗外界影响力最弱的时期,也是受精的关键时期,如果温度高于30 ℃会使受精受到干扰而出现死卵或出现不受精卵的现象。二是掌握好感光时期。如果遇到高温天气则宜早感光,一般夜间23:00进行感光,在凌晨3:00—4:00捉蛾,避免在中午遭遇高温天气。
2.3 加强交配过程管理
一是加强交配过程中的巡蛾理对工作。在进行交配的过程之中,应当确保合适的疏密度。在高温和干燥的天气,散对相对较多,因而可以对蚕箔补湿,以减少散对的情形。二是交配时间必须充足。第1次交配为3~4 h,第2次交配为4~5 h,禁止3次交配。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现实生产中劳动力资源非常紧缺,常出现劳动力人员不足的现象,这就使得其在工作过程中为提高速度而不注重雌蛾与雄蛾之间的交配质量,造成生殖器出现受伤的情形。三是拆对动作必须正确。可以用左手食指按住雌蛾尾部,然后用右手拇指抓住雄蛾的尾部,将两者尾部稍微向上抬起并进行分离;雌蛾停放在原处,雄蛾休息15 min再进行交配。
3 参考文献
[1] 刘建波,朱红涛,杨红丽.家蚕不受精卵的发生原因及防止措施[J].云南农业科技,2008(增刊1):35.
[2] 谌伦富,柏红梅.防止蚕种不良卵发生的主要措施[J].蚕学通讯,2012,32(3):44-46.
[3] 王浩,孙育红.原蚕制种不受精卵原因及控制措施[J].广东蚕业,2015(2):9-11.
[4] 贾丽侠,贾亚洲.家蚕不受精卵的引发因素与预防技术探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4(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