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王一然
摘 要:本文围绕即将建成的“成都影视硅谷暨四川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科教产业园”,在新区域经济形态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考量地方经济特点与人才结构需求,探索当地影视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专业特色和学生就业、创业的趋势,以及服装专业未来发展方向,探索符合本土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为满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对口的应用型人才,也可为相应的专业教育提供一种参考思路。
关键词:影视硅谷;文化创意产业;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本成果受四川省新一轮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深入推进协同育人改革试点”资助。
1 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的社会、行业、岗位适应性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改革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重视学科建设,强化优势特色专业,是地方大学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因此,地方大学应该考虑地方经济特点和人才结构需求,从根本上调整专业课程构架,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考量,立足行业、企业、就业需求,为当地培养合格的、对口的应用型人才。
据中共成都市郫都区委宣传部发文,“成都影视硅谷”项目位于郫都区团结街道,规划面积约4平方公里,分期建设府河源影视传媒科教产业园、“凤凰影都”两个核心项目,集聚发展影视文化创意(文中简称文创)产业。到2022年底项目建成后,计划完成不少于10部院线电影(含动画电影)、20部网络大电影、100部VR电影、1000部电视剧、数千部超高清数字电影和新媒体微视频、上万部短视频等创作、拍摄、后期制作、出品发行,实现数字产业年产值100亿元以上,带动周边文创及相关衍生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千亿级文创文旅产业生态圈。郫都区与四川传媒学院于2016年5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四川传媒学院与各入驻投资企业达成深度融合发展协议。目前,已初步规划形成“平台、两园区、三基地、四中心、五学院”的发展格局,学校组建起多个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学院。随着各个项目的启动,必定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也将对人才需求和内涵式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本项目主要的研究目标是在即将建成的“成都影视硅谷暨四川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科教产业园”新区域经济形态下,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探索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当地影视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形成符合本土产业的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当地培养合格的、对口的应用型人才,也可为相应的专业教育提供一种参考思路。
2 新区域经济形态下的人才诉求
文创产业是一个大的产业体系,涵盖了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演艺娱乐、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等诸领域,当今的文创产业已经不再是停留在文化创意的理念层面,而是有着显著的现实经济效益[1]。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影视硅谷文创产业基地的新区域经济形态下,剖析文创产业人才诉求的核心与本质,优化基于产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匹配社会需求、文创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和影视传媒类专业共同的培养目标。
在世界上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理念的国家是英国,英国政府在1998年出台《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与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可以创造财富并提供就业机会的产业”[2]。自1998年英国首次提出文创产业的概念后,文创产业开始在现代社会中迅速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决于现代人类思想的解放以及创造力的提升,文创产品设计教育培养人才的大方向应围绕文创产业链中的各项环节展开,设计人才不再之是单纯重视艺术表现,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兼备艺术创作与技术制作的综合能力。所以,能够将文化创新与市场需求进行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显然已经成为现代文创产业的核心力量,而设计人才作为文创产业发展的引擎,在现代社会中将被赋予更高的要求[3]。
2.1 创新思维
文创产业的核心价值就是原创,是在遵循基本原则基础上的再创造,赋予产品新的理念,打破固有、超越现有、推陈出新。这种意识形态层面的创造是头脑和思维的产物,是将创作者独到而令人惊喜的思维成果呈现在作品当中,使之成果个性鲜明、创意独到,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商品并产生经济价值,创新思维是培养文创人才的核心要素。
2.2 文化综合素养与艺术修养
文创产品设计相比普通产品设计更強调产品的创意观念,并且注重于文化的传递。文创产品设计要求设计师在特定的文化背景里,对产品用艺术的手法和科技的手段进行创意设计与制作,令其能展示出富含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文化创意产品,简单来说文创产品也是将抽象的精神文化转换为具体物质的一种存在[4],且综合能力要求高,要能及时消化和融会新兴技术和学科前沿知识,借鉴利用相邻或相近学科的技术技能、方式方法,解决创新瓶颈,需要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集于一体的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5]。
2.3 团队合作意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常一件文创产品的诞生,伴随着产业链各个环节人员的分工与合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较高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产品的问世是相互融合的成果,好的配合将是文创产业进步发展的催化剂。同时,新的理念也需要新的开发模式和创造方式,对人的适应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在实践过程中加以训练。
3 新区域经济形态下,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策略
四川传媒学院作为推动影视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承担着人才培养、文化创意、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责任与功能,因此各专业需要针对用人规格,从根本上调整专业课程构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1 围绕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框架
根据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搭建四大课程模块,体现人才培养的思路和特色:
一是专业基础模块。围绕专业背景、服饰文化渊源、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树立服饰文化传承观念与工匠精神,具备艺术审美修养为核心建设课程模块。在第一学年开设《服装画技法》、《色彩图案》、《服装设计基础》、《服装缝制工艺基础》、《服装结构设计基础》、《服装立体裁剪基础》、《服装材料及工艺》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开设《中外服饰简史》、《西方美术史》、《艺术鉴赏》、《平面与立体构成》这些史论、构成、思维的课程,夯实以创意设计、艺术审美为导向的专业基础模块。
二是专业核心课模块。围绕设计研发的创作思维、原理、技术,培养学生具备专业发展的知识与能力为核心建设课程模块。在第二学年开设《专题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面料印染设计》、《服饰品设计与制作》、《服装市场营销》、《服装陈列展示设计》等融合设计和技术的专业进阶课程。从方法到应用,将设计思维嵌入技法教学,将设计方法应用于创作实践,在2个学期的设计专题项目中,强化学生的设计创作思维、实践应用能力,深化专业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专业发展的学科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三是综合拓展模块。围绕综合素养、艺术修养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具备融合发展为核心,进行课程模块建设。在第三学年开设《创意设计》、《创意思维训练》、《创意版式设计》、《旧物改造》、《创意服装立体裁剪》、《服装定制》、《戏剧影视服装设计》、《戏剧影视服装制作》、《传统首饰设计与制作》、《服饰摄影》、《服饰形象设计》、《电子商务》专业综合拓展课程。这个模块意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推进跨界融合创作能力,以项目驱动将理论与技法综合运用到实践中,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链,将“创造力”、“综合素养”、“跨学科”的培养理念贯彻到实践中,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是以影视基地为平台,发展影视服装设计与制作特色课程。围绕新区域经济下的影视传媒文创产业的优厚教育教学资源,设置戏剧影视类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一方面可突出优势特色课程,另一方面能有针对性地为市场需求,对口输出戏剧影视服装造型人才。
3.2 引企入校、共建基地、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切实培养应用型人才
“引企入教”,吸引和支持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课程人才培养全过程。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行业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我们把课堂延伸到企业和设计单位,为应用型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最为切实的教学内容,做到切实的协同育人。从实践过程中找到最合适的创作内容及方法,教学与实践结合,是保证文创产品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3 强化职业核心能力
我国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定义是: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是从事各类职业活动应具备的一些基本能力,是需要每个人终身学习、提高的能力。《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提出了八项职业核心能力的具体要求,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等能力。德国、澳大利亚称之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为“基本能力”、“软技能”。走出课堂,让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成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场所[6]。在课堂中设置小组创作项目,训练学生创新创造、与人沟通团队协作的能力;在实习实训项目中,训练学生自我学习、信息处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结
伴随着“成都影视硅谷”项目的落成,影视传媒类文创人才的需求将会增加。同时,相关专业也应该在新区域经济形态下,快速地找准专业定位,紧跟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要求学科建设必须突出专业特色和优势,不被洪流所吞噬。
文创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文创人才,提高文创产品设计人才的素质及能力,是文创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的原动力,高校是文创产业发展的引擎和人力资源保障。文创产业是多学科、多行业整合而成的产业,设计教育必须适应这样的形势,从转变教学模式、设计技术等方面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广博知识、创新能力和善于协作的交叉型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合格人才。
因此,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过硬的专业素养、综合素养,提高文化底蕴和实践能力,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是影视传媒类专业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同时,整合区域资源,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质量学生,服务于文创产业发展,服务于地方经济振兴。
参考文献
[1]蒋璐璐.基于高校创新创业环境中动漫文创人才培养策略[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9(2):125-128.
[2]詹超.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创意地产营销能力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3]陆燕.湖南省文创产品设计教育特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4]范伟,陆燕.文創产品在陈设空间中的文化营造[J].美与时代·城市,2017.(8):86-87.
[5]潘昱州,彭荔.非遗文创人才的供需矛盾及其对策[J].文化遗产,2019.(1):1-8.
[6]黄赟.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与操作方法[J].甘肃科技纵横,2016.45(10):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