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高级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2020-04-20 11:36姚瑶
卷宗 2020年5期
关键词:密度估计遗产地三省

姚瑶

摘 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关系到旅游产业的发展和规划方向。本文以西南地区三省一市的188个高级别旅游资源为研究样本,借助ArcGIS10.2软件,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计以及缓冲区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三省一市中,高级别旅游资源中的世界遗产地分布较为广泛,对该区域旅游有巨大的正向影响作用;2)西南地区三省一市中,高级别旅游资源分布不均,四川省与重庆市具有明显优势;3)高级别旅游资源中的5A级景区和世界遗产地受到交通区位因素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西南地区;高级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地理集中;核密度

1 引言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旅游生产力增长的潜力所在[1],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则是旅游业规划、布局的重要基础[2]。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其差异影响着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可行性、時序性及后续所能发生的规模效益。自2000年,全国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开始进行A级景区的划分与评定以来,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研究开始大量涌现。从研究尺度来看,国内学者对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在宏、中、微观都有所研究,如朱竑,陈晓亮研究了截至2008年中国2200余个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特征及规律[3];王艾萍对中国中部地区198处5A、4A级旅游景区在不同范围的空间结构与布局进行了研究[4];申怀飞等人以河南省为研究范围,对其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5]。综合已有的相关文献,从全国到省乃至市的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大多围绕着该地域范围内的A级景区来开展研究,涉及更广范围景区的相关研究还较为缺乏。

在旅游资源中,高级别旅游资源凭借其良好的品牌效应、较高的知名度,在旅游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旅游产业的规划和布局。如世界遗产地,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评定的,具有极强品牌影响力的景点,对游客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所在区域的经济活动[6]。本次研究中的高级别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世界遗产地、5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类[2]。

本文以西南地区三省一市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软件及所选取区域内高级别旅游资源位点数据,采用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计方法等,研究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以期为西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布局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优化区域旅游产业。

2 研究区域概况

本研究中西南地区包括三省一市,即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和重庆市,该区域总面积为113.86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1.86%。西南地区跨第一、二级阶梯,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高原、山地、盆地和平原分布其中,多岩溶、火山地貌等特殊地貌;再加上区域范围内受季风影响大,气候类型多样;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截至2018年,区域范围内高级别旅游资源的全国占比达到了15%以上。其中,世界遗产地17个(占全国总数的32.1%),5A级景区34个(占全国总数的13.1%),自然保护区68个(占全国总数的14.3%)。

3 研究数据与方法

3.1 数据来源

以西南地区三省一市行政区划为底图,利用ArcGIS10.2进行空间可视化处理,基础图层包括面状(湖泊)、线状(河流、主要铁路、国道等)、点状(城市、资源点)等相关要素空间数据。旅游资源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旅游局,时间截止到2018年,并通过在线查询经纬度,得到相关点位数据。

3.2 研究方法

3.2.1 地理集中指数[5]

模型:

(G为景区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省份景区数量,T为景区总数,n为省份总数)

地理意义:衡量研究对象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G取值在0—100之间,G值越大,景区分布越集中;G值越小,则分布越分散。

3.2.2 核密度估计

核密度估计法常用于区域要素的空间密度分析,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其在空间上的分散或集聚特征[7]。为了更加直观地反映西南地区高级别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异规律,本研究利用了ArcGIS软件中的核密度估计工具。核密度估计的定义为:设点集X1,…,Xn为从分布密度函数为f的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核密度估计f在某点x处的值为f(x)。表达式为:

4 结果与分析

4.1 资源分布的集中程度分析

通过计算地理集中指数可以获得高级别旅游资源在西南地区的空间分布均衡状态,根据地理集中指数模型计算得出,西南地区高级别旅游资源的地理集中指数G=55.8。为了便于对比,假设119个高级别旅游资源在三省一市四个地区平均分布,此时的地理集中指数G?=50

4.2 资源空间密度分析

利用ArcGIS10.2中的Kernel Density工具对区域内旅游资源点位进行核密度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从整体上看,高级别旅游资源在西南地区的分布差异较大,呈现出“北密南疏,东多西少”的特点,其中四川省与重庆市分布较为密集,就西南地区来说,四川省与重庆市经济基础较好,交通等基础设施也更为完善,发展旅游的基础好且时间长;并且两地之间内部联系密切,能够发挥良好的集群效应。从局部上看,图中出现了两处峰值点,也分布与于四川省与重庆市两地,且位于铁路与国道交汇处附近,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同时,两处峰值接近省会(主城区),具有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等显著特点,这说明旅游资源的聚集程度不仅与资源本身有关,也受到了政策、经济、交通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4.3 旅游资源交通结构特征

交通通达度是影响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线路作为旅游资源点与客源市场的连接通道,是旅游资源开发与布局的重要条件[8]。虽然西南地区自发展以来受到地形因素的制约影响较大,但随着交通建设力度的加大,西南地区已经形成了普通铁路(宝成线、成昆线、贵昆线、川黔线等)、高速公路、国道(G318等)为主的交通网络结构。本研究选取了西南地区国道及主要铁路为研究对象,设定了主要交通线路周边驾车0.5h的车程(国道及省道等公路上汽车时速一般为40km),即20km的缓冲区,探寻西南地区高级别旅游资源与交通路网之间的关系。利用ArcGIS10.2作图,直观呈现资源点在缓冲区内的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详细分布数据见表1。从总体来看,在119个高级别旅游资源点中,有66个点位分布于主要铁路与国道的20km缓冲区内,占总数的56%;从不同类别的旅游资源来看,缓冲区内分布有24个5A级景区,占此类景区数量的70.6%;13个世界遗产地,占该类景区数量的76.5%;2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此类景区数量的43.4%。这表明,高级别旅游资源与交通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其中尤以5A级景区与世界遗产地表现明显,交通条件也是高级别旅游资源评定的重要参考之一[9]。

猜你喜欢
密度估计遗产地三省
赞大别山三省五市新田园诗大赛
三省发布“十四五”交通规划 明确智慧交通任务
m-NOD样本最近邻密度估计的相合性
面向鱼眼图像的人群密度估计
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评价研究进展
END样本最近邻密度估计的一致强相合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