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学角度浅析新媒体语境下的灾难新闻报道

2020-04-20 10:39齐越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2期
关键词:叙事学新媒体

【摘要】从叙事学角度来看,新闻报道虽然呈现出叙事主体变化、叙事视角多元、叙事方式直白的特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在关于灾难事故的新闻报道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人文关怀的缺失、泛娱乐化倾向明显、易造成二次伤害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需要做到新闻叙事主体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利用好新媒体时代的平台和技术以及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从这三个方面对新媒体语境下的灾难新闻叙事报道加以改善。

【关键词】新媒体;灾难新闻报道;叙事学

1. 新媒体语境下灾难新闻叙事产生的问题

1.1 叙事主体随时变化,报道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

叙事主体简单来理解,就是讲述故事的人,是叙事交流过程中故事讲述的发出者。新闻报道中的叙事主体,在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单纯是新闻记者、媒体编辑等新闻从业人员,而是“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普通受众都能够成为叙事主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表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在同一件新闻事件中的叙事主体不再局限于一种,而是可能存在多个叙事主体,包括个人或团体,并且在多个叙事主体之间可以随时进行变化。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中,叙事主体也不只是严肃官方的新闻工作者,可能是灾难的当事人、当事人家属、旁观者、甚至对灾难事件有所了解的主体。但是由于叙事主体随时可以发生变化,个别新闻在进行灾难新闻报道时,就会忽略人文关怀,只追求及时、第一手的报道素材,新闻报道不具备人文精神,传播了错误的价值观。

1.2 叙事视角更加多元,报道却倾向泛娱乐化传播

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叙事视角,是“复合型叙事视角”,是集合“编辑式全知全能视角 ”、“人物限知视角”、“纯客观视角”等叙事视角报道的总和。虽然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也有着复合型叙事视角的运用,但在新媒体时代下表现的更为突出的是复合型叙事视角之间各种叙事视角的灵活转换。例如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可以通过滚动新闻播报,切换视角推送新闻给受众报道事件。

但是由于叙事视角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可以灵活转换,个别新媒体传播者在面对灾难的时候,不能找到正确的视角去报道新闻,甚至将重大灾难报道倾向泛娱乐化传播。新媒体传播者不惜挑战常规思维、传统观念,选取这样的煽情报道视角,迎合新媒体消费者的嗜好,将受众的注意力引导到与灾难无关的方向去。

1.3 叙事方式直白清晰,易对相关者造成二次伤害

新媒体时代的叙事方式有了更多更先进的选择,数据新闻、新闻游戏或VR新闻都是极具新媒体特色的新闻报道模式。如媒体将“山竹台风”的路径做成可以直观看到的即时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可以通过路径图观察到风力、风场和速度等信息。除此之外,应用最广泛也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媒体叙事方式,就是VR新闻。会议报道、科技类新闻报道、灾难新闻报道等新闻类型都已经有了利用VR技术的实例。

VR技术虽然可以带来色彩或音效方面的强烈感受,可以更接近的将受众带入到新闻叙事当中,但是当受众通过VR技术接受新闻报道时,VR技术带来的“真实感”会冲击刺激大脑神经系统,让观众觉得看到的就是事实,尤其是VR新闻中涉及到的血腥暴力内容,更是“真实”到会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例如“广东深圳山体垮塌事故”事件,财新网在这次事故的报道中加入了VR技术去还原事故现场来报道新闻,展现了受灾地区的状况和紧张的救援现场,虽然可以说更加直白清晰,但是将血腥、压抑的一面展现给受众,如同把受难者的伤害揭开给世人观看,这对于受难者及其家属来说,都难免会造成心理上的二次伤害。

2. 新媒体语境下灾难新闻叙事产生问题的原因

2.1 敘事主体新闻素养的缺失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却不是人人都具有新闻素养,人人都具备人文关怀意识。对于普通的受众来说,新闻素养的缺失更为明显。新媒体环境下,尽管都可以通过转发和评论来对新闻事实进行叙述和补充,但仍有缺失人文素养、新闻素养的现象存在。例如在“日本北海道发生里氏6.7级地震”的灾难性事件中,主流媒体在微博上发表新闻报道后,评论转发中有网友对于“日本频发地震”原因的解释,有关于地震时如何及时逃生的科普,但也能看到一些网友发表不理智的偏激言论。因此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叙事主体的新闻素养参差不齐,新闻素养缺失的言论容易引起不正当的大众情绪、漠视生命和对生命不尊重的倾向。

2.2 叙事视角的选取偏离正确价值观

新闻媒体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保持正确的价值观,新闻工作者要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叙事视角的选择上,也必须要符合当今社会价值取向,不能做被大众怀疑、质疑甚至唾弃的新闻。对于灾难性的新闻报道,如果一味的只会煽情、博取同情和关注,不能引导受众了解最需要的公众信息,那么必遭到群众和社会的厌弃。但是现在的很多新媒体,为了达到愉悦受众的目的,一味地“媚俗”,采用情绪化的、煽情的报道,却反而适得其反,让人对新媒体的立场和取向产生严重的怀疑。

2.3 叙事方式的选择不合时宜

对于任何类型的新闻报道,叙事方式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正确合适的叙事方式能够使新闻事件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如果叙事方式选择不当,不仅达不到想要的传播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对社会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灾难新闻利用全面的VR技术,过于血腥暴力的画面会引起观看者的不适。在新闻报道中过度使用VR技术,也会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一定的危害。除此之外,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中,不专业的媒体片面追求耸人听闻、场面惨烈,令人不寒而栗的叙事方式,甚至不惜采取种种手段过度渲染灾难现场,这种叙事方式不仅破坏了新闻伦理底线,更是对受难者及受害者家属的极其不尊重。

3. 新媒体语境下灾难新闻叙事的建议

3.1 新闻叙事主体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是有担当、有义务服务于整个社会的表现。面对天灾人祸,没有很强的责任意识是无法胜任报道工作的。如果新闻叙事主体的社会责任感缺失,会使整个社会在不正确的舆论引导下,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甚至陷于悲痛厌世的悲观情绪中不可自拔。例如在“天津8·12火灾爆炸事故”中,天津本地媒体对于此次事件的报道方式可以说是可圈可点,不仅尊重逝去的生命、尊重逝者家属,更将社会责任感牢记于心,不将灾难作为煽情的源头,回避对逝者及其家属产生二次伤害的报道,不过度渲染。因此,只有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人文关怀的叙事主体才能获得人民的信赖、社会的认可。

3.2 利用好新媒体时代的平台和技术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闻报道形式多样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问题。因此,如果想要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新闻报道,就要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和技术,将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降到最小。虽然技术的革新给新闻报道带来了很多可能性,但是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中,更要注重叙事视角、叙事方式的选择,在新媒体平台上,应保持理性的报道重大灾难事故,不引导受众情绪,沉着冷静,客观真实地做好灾难报道。新媒体传播者要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和技术进行新闻叙事,不仅可以满足受众即时获取信息的要求,也能达到最佳最合适的传播效果。

3.3 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当下,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新媒体的法制建设速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很多触犯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行为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得不到相应的约束和解决方案。我国新媒体从业人员目前可以依据的相关规定条例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对于VR技术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应用,都应该有明确的使用规定,使用之前应进行审核和申报。如果没有边界的制约,会对社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因此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弥补所欠缺的新媒体法律法规建设。

4. 结语

新媒体语境给新闻故事的讲述者、受叙者都带来了变化的同时,也伴随着问题的产生:叙事主体无法兼顾人道主义、人文关怀;叙事视角的转换会导致受眾追逐娱乐化;叙事方式不加以斟酌和选择会对当事人及其家属造成不可磨灭的二次伤害。所以,为了避免灾难报道中出现上述问题,一定要做到:叙事主体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追求社会效益的职责;叙事者把握好新媒体时代的各个平台,选择合适的平台进行新闻传播;新闻管理的法制进一步的完善,对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做出严格规范。希望通过新媒体语境下灾难新闻叙事的分析,能够给今后的灾难报道给出参考,提出应对方案。

参考文献:

[1]徐珑绫.新媒体时代下我国灾难报道的新闻伦理失范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

[2]http://cmgc.jschina.com.cn/system/2016/10/25/029892836.shtml天龙过、杜娟,“VR+新闻”:新闻报道的新方式.传媒观察-前沿关注

[3]孙楠.新闻的真实性与VR新闻叙事[J].现代交际.2018(12).

作者简介:齐越,女,汉族,安徽安庆,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7级新闻与传播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实务。

猜你喜欢
叙事学新媒体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On the using of flashback approach at the beginning of Nettles
外宣翻译研究——基于修辞叙事理论视角下的构想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