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视域下TRIZ理论研究趋势探析

2020-04-20 11:16张东生王文福孙建广
当代经济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知识管理创新

张东生 王文福 孙建广

[摘 要]基于引文分析和共引分析理论,运用CiteSpace工具软件对WOS和CNKI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进行聚类,对比分析国内外TRIZ理论在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揭示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国外更重视团队合作和应用研究,国内更侧重理论的阐述和引申;创新、知识管理和冲突矩阵是TRIZ在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TRIZ;知识管理;创新;冲突矩阵

[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20)01-0014-08

一、引 言

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的TRIZ理论,来源于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Altshuller)对250万份专利的总结和分析。TRIZ理论是基于知识系统原理的发明问题解决方法,是一种能有效描述新技术、新系统发展的方法体系,能详细阐述技术及系统的一系列演化过程[1]。TRIZ最初是用于解决创新性问题,它为创新性的复杂矛盾提供了一种有效模式[2]。针对创新问题,Altshuller在TRIZ理论中提出了40条发明原理,因为大部分发明基于很多被多次反复使用的规则,这些规则的来源是很多学科交叉的结果,所以同一条规则可以运用于不同行业或领域的发明设计[3]。对于工程技术类型的矛盾,可以应用冲突矩阵来分析问题[4]。经典TRIZ理论中的冲突矩阵是由39个技术参数交互形成的矩阵,根据改善和恶化的参数来确认具体的矛盾原理,利用TRIZ冲突矩阵解决问题的前提是确定相互冲突的参数或属性[5]。后期的研究成果既增加了创新原理,也增加了技术参数,Mann把原始冲突矩阵中的39个技术参数拓展到48个[6]。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变化,国内外专家相继开始TRIZ在管理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然而,管理领域中存在的矛盾冲突更复杂,管理冲突更加无形和抽象,比如,定制化和标准化是企业经常面临的管理冲突问题[7]。在我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时期,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厘清TRIZ在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现有的研究成果尚缺乏系统的梳理,基于此,本研究根据引文分析和共引分析理论,运用CiteSpace工具软件对TRIZ在管理领域的核心文献进行聚类,对比分析国内外TRIZ理论的研究成果,指明其研究热点和进一步的研究趋势。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本研究首先通过对WOS和CNKI两大数据库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搜索,并基于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挖掘出TRIZ理论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最后总结中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异同,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一)研究方法

首先检索WOS和CNKI数据库中TRIZ理论在管理领域的相关文献。其次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数据清洗,使数据格式符合CiteSpace软件格式的标准,然后将其导入到CiteSpace软件中运行。最后绘制出国内外TRIZ理论在管理领域的发文数量、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共现等知识图谱,并依此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未来的研究趋势。

(二)数据来源

在本研究中,国外的发文以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所收录的文献为准,WOS 数据库位居世界 6 大检索数据库之首,见表1。

本研究中关于国内部分的文献来自CNKI数据库,以“TRIZ+管理”为关键词,文献来源选择“核心期刊”和“CSSCI”,检索到86篇国内学者的文献,见表3:

三、TRIZ研究在管理领域的数据分析

(一)国际TRIZ理论在管理领域的研究分析

1.总体发文量

自2000年到2018年,国外期刊中TRIZ理论在管理领域的发文数量是159篇,最早的一篇出现在2000年,发文的高峰期开始于2009年之后,并且以阶段性线性方式增加。如图1所示。

图2是同一时期,在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所收录的全部TRIZ文献的数量总共1 174篇。从图1和图2对比来看,工程技术领域的文献数量远远多于管理领域文献数量。

2.国家或地区的发文量

表5显示的是各个国家或地区TRIZ理论在管理领域的发文量,中国是发文最多的国家,其发文量为58篇,占总量36.478%。中国引进TRIZ研究的时间虽然晚,但是中国学者的研究参与规模大,可见,TRIZ在管理领域发文量低与国内科研环境无关,是其研究规律自身原因导致。

2.516

如图3所示,中国的发文量最高,其次是中国台湾地区、法国、意大利和美国。图3连线的粗细程度表明参与国际合作的多少,欧洲以法国和英国为中心,美洲以美国、加拿大和巴西为中心,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连线非常多且粗,表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合作非常频繁。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连线偏细,这表明中国的研究者缺乏走出去和国际同行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法国和加拿大的连线最粗,链接系数达到1.0,这是非常强烈的开放合作的信息,而反观中國仅有的几条合作链接线,最大的链接系数也没有超过0.45,说明从国际研究的格局来看,英国、法国、美国、巴西和加拿大等国家更注重本领域的团队合作。

3.发文机构

图4为发文量大于5篇文献的研究机构,大学是主要研究力量,而且各个国家或地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中国的大学将理论的引申和补充研究放在首位,台湾地区的大学注重将TRIZ的某个工具或者方法与现实结合来解决一类问题;欧洲的大学和政府、协会的合作推广层面做得非常好;美国的大学和企业深度结合,在应用层面做得最好;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协会也受此影响注重企业的实践。图4表明,中国河北工业大学、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和英国巴斯大学属于发文的高产团队。但是从机构之间的合作路径来看,英国巴斯大学和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的链接系数高达1.0,而河北工业大学则没有产生表示机构之间合作的连线,这也符合国家或地区之间合作现状的分析。

4.发文作者

本研究选取发文量大于等于3篇文献的高产作者(如表6所示),前三名的学者都来自欧洲,比如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的卡西尼(Cascni G)教授关注概念创新研究;高产作者发文合作分析显示,卡西尼(Cascni G)教授为代表的合作团队也最为活跃。如图5所示。

5.期刊共被引

TRIZ的研究备受众多期刊关注,图6展示了发文期刊的知识图谱。来自英国的《创造力杂志》(《JOURNAL OF CREATIVITY ESCI》)是研究TRIZ的主要期刊,发文量最大,发文量达到27篇,研究领域最为全面。其次是《TRIZ杂志》(《JOURNAL OF TRIZ》),发文量达到23篇,是非常专业的研究TRIZ的期刊。排名第三的是来自荷兰的《技术创新》(《TECHNOVATION》),发文量达到22篇,这些期刊是TRIZ研究的代表性平台。

6.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分析图谱如图7所示,中心性高的节点有:创新(INNOVATION)、设计(DESIGN)、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绩效(PERFORMANCE)等属于非技术领域内TRIZ研究的热点。

(二)国内TRIZ理论在管理领域的研究分析

1.总体发文量

从图8可知,中国和国际的发文量数据相仿,都是在2009年以后,进入线性增长的通道。但是国内研究TRIZ在管理领域的学者人数比较少,最多的一年发文才13篇,这说明这一领域在国内还处在起步阶段。

2.核心作者

作者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作者在某一研究领域的贡献度,核心作者对一个领域的研究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结合图9和表7分析可知,发文量超过3篇以上的达到8人,发文量超过4篇的达到3人。从聚类的分布看,发文作者的研究比较分散,研究的主题比较广泛。从作者之间的连线看,几乎没有什么合作。

3.发文机构

国内针对TRIZ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大学,从图10可知,中心度比较高的机构分别是: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邢台学院工商管理系、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南阳师范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以上机构都是发文量超过3篇的高产机构。从图10中的连线分析,国内的研究机构之间几乎没有连线,意味着国内学界的研究主题广泛且分散,缺乏交流合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TRIZ进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引入的渠道也有差别;另一方面是和国际同行一样,国内的TRIZ学者大多数分布在工程技术领域,非技术领域的学者天然就少。

4.发文期刊

对文献来源期刊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科领域研究程度,本研究选取我国TRIZ在管理领域发文数量在1篇及以上的期刊进行统计,通过图11可知,国内发表管理领域TRIZ研究论文的期刊达到30家,而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科技管理研究》17篇、《科技进步与对策》11篇、《现代管理科学》4篇,这3家期刊的发文总量占比达到总数的1/3,属于对TRIZ在管理领域持续关注和重要的发表平台。

5.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知识图谱的绘制,可以将近十年来我国TRIZ在管理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形象直观展示,从而反映出该学科领域内在知识结构演变状况。如图12所示。排除“TRIZ”和“TRIZ理论”两个主要的搜索词之后,依据关键词频数和中心度两项指标选取排名前五的关键词分别进行排序,如表8所示。

四、国内外研究的对比分析

综合上述的图表,从发文量来看,TRIZ在管理领域研究的发文量呈跨越式增长,特别是在2009年左右。从发文国家或地区来看,中国、欧盟和美国处于研究的核心,但是相对于欧美,中国的研究缺乏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从发文机构来看,国内外都是以大学为主,但是中国缺少像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这样的专业研究机构,从而可以更好地与大学同行以及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从发文期刊来看,国内也缺乏类似《TRIZ JOURNAL》这样的专业期刊。从高频词来看,目前中心性高的主题有管理、创新,这些揭示了目前TRIZ在管理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而代表未来的研究热点和方向的是知识管理和冲突矩阵。创新创业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但是在当下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新技术背景下,各种冲突矛盾层出不穷,无论是学界还是产业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和清晰的界定,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所以,本研究认为,基于冲突背景的,以创新为驱动的,以知识管理为突破点的跨学科、跨产业的研究是该领域的热点。

在将TRIZ应用于管理领域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起步比较早,Kathy Aaron et al.(1998)把TRIZ技术应用到校区的行政管理方面[10];Mann Domb ( 1999) 把TRIZ中的40个发明原理应用到商业组织,还指出不同的商业环境适用不同的发明原理[11]。Boris Zlotin et al.(2001)首次系统地对TRIZ扩展应用于非技术领域的案例作完整的回顾,包含艺术、商业组织与管理、政治上的选举活动等[12]。Zlotin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非技术领域”这一概念,正式开启了TRIZ理论在非技术领域研究历程。Mann(2002)根据 TRIZ理论,从众多企业成功的案例中,找出31项关键的属性作为商业领域的管理参数,从而组建了适应商业管理环境的矛盾矩阵,提出了40个解決商业与管理冲突的创新原理[13]。Ellen Domb通过一系列的案例研究指出,TRIZ的方法论、分析技术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已经在商业、政治、人际关系和公司结构等方面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并指出非技术领域的效应库需要时间去积累,逐步达到工程技术领域的效应库水平[14]; Valeri Souchkov(2008)通过VCM(Value Conflict Mapping,价值冲突地图)建构创新战略以避免QFD工具的不足[15];Andrei Kuryan&Valeri Souchkov(2014)把VCM升级为VCM+使得VCM成为一种方法和思维,以帮助商业组织建立关于产品、市场和消费者之间相互的需求和反馈模型,这推动了TRIZ其他方法和工具的升级转化,有利于解决商业组织、管理和营销领域的冲突[16]。Ben Reason et al.(2015)指出在服务行业中要根据顾客的经历和体验来设计服务的流程,使得TRIZ的分析工具和人的因素有机结合起来[17]。

国内的学者中,牛占文等(1999)第一次指出 TRIZ的含義是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并做了系统介绍[18]。郑称德(2002)第一次把TRIZ运用到质量管理模型当中,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19]。张东生等(2005)第一次把TRIZ理论引入到管理创新领域,提出了一套应用于管理创新的思路,并指出成功应用TRIZ于管理创新方法中的关键是要结合管理对象系统的特征对TRIZ方法进行创新,建议采用聚类和简单化的方法,去处理管理对象系统的复杂性、易变性以及系统中人的复杂性[20]。赵文燕等(2008)把TRIZ和六西格玛的DMAIC相结合,优化了 TRIZ在管理流程的应用,该流程将管理方法与TRIZ原理和工具包有效结合[21];程文亮等(2011)根据TRIZ的进化和流程理念,把管理创新的框架体系研究结合在一起,为专家学者和业界提供了一套创新的思维和流程工具[22];韩冰(2015)综合利用系统功能分析、资源分析、物场分析等方法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原理解并结合实际讨论求得可行方案,用来解决中小企业提高科技项目的申报能力问题[23];罗建强等(2016)以陕西重汽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历程为研究对象,利用TRIZ分析和解决创新问题的优势,从价值提升的视角,剖析了制造企业服务衍生的路径及其基本思路和具体步骤[24]。

五、TRIZ的未来趋势

TRIZ理论自身的发展也符合其进化规律,无论是基础性的理论研究还是结合某种工具的应用研究,都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和进步,TRIZ在管理领域的研究也逐渐呈现出从定性描述到实证研究、研究方法和工具的结合、人的因素逐步突出、预测和进化融合管理等趋势。

管理领域已经从最初简单的定性介绍,发展为涉及多个领域的实证研究,张炜达(2014)借鉴陈巧清(2003)根据TRIZ冲突矩阵归纳的29个旅游服务业的属性,萃取出13个旅游服务业的参数,并构建旅游服务业冲突矩阵和服务冲突解的矩阵,以寻求旅游管理行业的冲突矛盾最优解[25]。王君华等(2015)指出在企业内部的协同创新体系构建中的6个关键点和4大主题要素。技术创新缺乏与组织、文化、战略等非技术因素的协同匹配,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有效的创新管理,导致技术创新缺乏系统性和整合性[26]。黄海霞(2014)将TRIZ 理论引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中,根据 TRIZ 的矛盾分析原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出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系统[27]。罗建强等(2016)借助TRIZ理论的工具和方法,结合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困境,提出在国际化分工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可行性、思路和步骤[28]。丁志慧等(2018)把TRIZ理论引入企业用户参与的产品创新体系,用物-场法分析用户创新源的模型类型,替换、搭配管理主客体,指出了企业纳入用户创新源参与新差别品开发的流程和对策[29]。

TRIZ工具的拓展研究会越来越倾向于多种工具和方法的融合。周贤永等(2010)针对分析框架和操作流程做了对比研究,指出经典TRIZ是TPS分析框架侧重宏观层面,OTSM是ENV分析框架侧重跨学科的分析,USIT是OAF分析框架侧重微观层面的问题,未来发展为统一的综合性方案集成工具是创新方法的趋势[30]。王海燕(2016)通过TRIZ和IE理论对比,指出系统工程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不足,提出加快适应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策略,比如C-TRIZ[31]。Christian Spreafico&Davide Russo(2016)通过对200多个案例的分析,总结自1985年TRIZ官方研究结束后,专家学者们采用提出新的方法(OTSM,TRIZ+,SPARK)或者与现有的方法结合的方式来继续TRIZ的研究(QFD,LEAN,FMEA)[32]。Dobrusskin&Christoph(2016)利用TRIZ工具解决问题的难点是矛盾的描述,现有的辅助工具无法直接解决,也无法把分析的结果引导到TRIZ工具,并介绍了RCA工具,以及因果链分析、鱼骨图和因果分析图,提出了两种矛盾模型和原因模型IST和SOLL,这可以帮助把矛盾和影响参数描述清楚,并可以直接用来做TRIZ分析[33]。Jeeradist T等(2016)采用3个航空公司的案例,把TRIZ、SQM和SERVQUAL以及KANO模型整合成一个新的框架,用来实证分析航空公司形象对顾客感知服务和安全的影响[34]。

在以往的研究中,提到更多的是理论、工具、方法和流程等,现在的管理创新研究中涉及到人和组织以及客户要素越来越多,这是管理系统相对于技术系统研究非常重要的异质性特征。谷斌(2016)依据技术系统的进化法则,提出管理创新的首要难点是管理问题的发现,并通过比较研究构建组织的进化模型,指出管理问题发现的4个模块:问题的预测、定义、分析和解决[35]。Nilsson S&Lindahl M(2016)基于201篇文献分析发现目前的IPSO支持方法缺乏整体系统,提出IPSO不仅要考虑客户需求的类型,更要洞察是哪些类型的客户在使用,以便为将来开发IPSO推导出管理需求的方法[36]。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管理创新的研究也开始进入更多运用进化和预测进行研究,以便可以动态地提高和保持企业的创新能力。Angelini C&Cascini G(2016)提出系统创新的目的是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多的价值,通过评估服务创新的标准和差距,以及如何填补这些差距的方法,提出一系列改进和促进服务创新的标准和建议,这个贡献在于激发未来对服务创新领域研究方向的辩论[37]。

六、结论和不足

本研究利用WOS和CNKI两个数据库,通过CiteSpace工具软件处理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结合所生成的知识图谱,对国内外TRIZ学者在管理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创新、知识管理和冲突矩阵是TRIZ在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实证研究、TRIZ方法和各种分析工具的结合、人本因素以及预测和进化等是未来的研究趋势。TRIZ在诞生之初,就是为解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复杂问题,而与之相辅相成的管理创新,是TRIZ理论在管理领域新兴的研究方向,对解决我国创新战略中所面临的难题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例如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管理冲突的问题。

本研究中還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在分析方法上,仅仅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共引进行了聚类分析,通过关键词聚类进行研究趋势的分析;再比如,本文数据来源只选择了WOS和CNKI两个数据库分别进行了单库检索,而没有补充其他专业期刊的文献,这样就使得数据的来源具有局限性。

[参考文献]

[1] SAVRANSKY S D. Engineering of creativity: introduction to TRIZ methodolog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J]. CRC Press, 2000.

[2] 井辉, 郇志坚. 基于TRIZ的复杂管理问题求解模式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 26(11):155-159.

[3] ALTSHULLER G S. Creativity as an exact science —— the theory of the solution of inventive problems [M]. New York: Gordon and Breach Science Publishers, 1984.

[4] POKHREL C, CRUZ C, RAMIREZ Y, et al. Adaptation of TRIZ contradiction matrix for solving problems in process engineering [J]. 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2015,103:3-10.

[5] 杨波. 基于TRIZ的管理冲突求解程式优化研究[J]. 管理评论, 2012,24(3):58-65.

[6] MANN D. Comparing the classical and new contradiction matrix-part 2-zooming in[J].The TRIZ journal,2004:7.

[7] MIKHALKINA T,CABANTOUS L.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how iiconic business models emerge in business models and modeling[M].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2015: 59-95.

[8] YAN XIN,VILLE OJANEN,JANNE HUISKONEN.Knowledge management in product-service systems 15: 59-95.t lifecycle perspective [J]. Procedia CIRP 73 (2018): 203.

[9] SONG W ,SAKAO T . Service conflict identification and resolution for design of product 59-95.e offerings[J].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16, 98:91-101.

[10] KATHY AARON, HOLLY DALE, ELLEN DOMB. TRIZ in school district administration [J]. The TRIZ journal,1998.

[11] MANN D. Inventive ( business ) principles with examples [J]. The TRIZ journal, 1999,

[12] BORIS Z, ALLA Z. Triz beyond technology: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pplying Triz to non-technical areas [J]. The TRIZ journal, 2001.

[13] MANN D. Systematic win-win problem solving in a business environment [J]. The TRIZ journal, 2002.

[14] ELLEN DOMB. Triz for non-technical problem solving[Z]. Keynote Address at the 3d European Triz Congress, March 20, 2003, Zurich, Switzerland.

[15] SOUCHKOV. Value-conflict mapping to structure innovation strategy[Z]. Proceedings of Int. Conference TRIZ Future 2008, University of TwenteEnschede The Netherlands, 2008:235-242.

[16] ANDREI KURYAN, VALERI SOUCHKOV. Value Conflict Mapping Plus (VCM+): adding business dimensions[Z].Proceedings of TRIZ fest 2014, September 4-6, 2014, Prague, Czech Republic.

[17] REASON B,LVLIE L, BRAND FLU. Service design for business:a practical guide to optimizing customer experience[M]. John Wiley & Sons, Ltd,CA: Wiley, 2015:53-85.

[18] 牛占文, 徐燕申,林岳, 等. 发明创造的科学方法论——TRIZ[J]. 中国机械工程, 1999,19(1):84-89.

[19] 郑称德. 质量工程学的新进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2,19(4):101-104.

[20] 张东生, 徐曼, 袁媛. 基于TRIZ的管理创新方法研究 [J]. 科学学研究, 2005,23(S1): 264-269.

[21] 赵文燕, 张换高, 檀润华,等. TRIZ在管理流程优化中的应用[J]. 工程设计学报, 2008,15(2):79-85.

[22] 程文亮, 程志华, 张东生. 基于TRIZ的管理创新体系框架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1,31(2):23-26.

[23] 韩冰. 基于TRIZ解决中小企业提高科技项目申报能力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5(20):193-196.

[24] 罗建强, 赵艳萍, 彭永涛. 基于TRIZ的制造企业服务衍生研究[J]. 管理评论, 2016,28(5):35-46.

[25] 张炜达. 基于TRIZ理论的餐饮服务业创新[J]. 商业经济, 2014(7):114-118.

[26] 王君华, 刘国新. 面向TRIZ的企业内部协同创新体系构建思路[J]. 科学学研究, 2015,33(6):943-950.

[27] 黄海霞. 基于TRIZ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方法研究[J]. 经济与管理, 2014(6):65-71.

[28] 罗建强, 赵艳萍, 彭永涛. 基于TRIZ的制造企业服务衍生研究[J]. 管理评论,2016,28(5):35-46.

[29] 丁志慧, 刘伟, 艾庆庆. 基于TRIZ的用户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方法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8(5):7-13.

[30] 周贤永, 陈光. 国际主流技术创新方法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31(12):78-85.

[31] 王海燕. 在企业推广系统工程方法的思考[J]. 工业技术经济, 2016,35(9):100-104.

[32] SPREAFICO C, RUSSO D. TRIZ industrial case studies: a critical survey[J]. Procedia cirp, 2016,39:51-56.

[33] DOBRUSSKIN, CHRISTOPH.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ntradictions using cause effect Chain analysis[J]. Procedia CIRP, 2016,39:221-224.

[34] JEERADIST T, THAWESAENGSKULTHAI N, SANGSUWAN T. Using TRIZ to enhance passengers' perceptions of an airline's image through service quality and safety[J]. 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 2016,53:131-139.

[35] 谷斌. 基于TRIZ的組织系统进化法则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6,36(7):207-210.

[36] NILSSON S,LINDAHL M. A literature review to understand th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s role when developing integrated product service offerings[J]. Procedia CIRP, 2016,47:150-155.

[37] ANGELINI C ,CASCINI G . Services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with systematic innovation tools[J]. Procedia CIRP, 2016, 39:225-230.

猜你喜欢
知识管理创新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