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立场

2020-04-20 10:48沈旭逄奉辉
锋绘 2020年1期
关键词:和平共同体习近平

沈旭 逄奉辉

摘 要:任何思想理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立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最新指导思想,研究其价值立场,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社会全面发展和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站在“人民至上”“天下为公”“和平主义”的价值立场进行研究。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发展;人民

1 “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最大的特点是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蕴含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1.1 坚持和发展“人民中心论”

十九大报告表明,党和国家必须以人民为主体,发展中国特色主义,坚持“人民中心论”的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治国理政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朝着美好生活的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诞生的思想基础始终是唯物史观。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事业中,人民群众是主要创造者;在社会变革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决定性力量,亦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党和国家治理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并在党和国家的工作中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坚持走群众路线。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响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提出中国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举国上下发展生产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确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发展目标,将以实现此目标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所有大政方针、领导部署和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要充分体现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论断,不论是全国性的政治会议还是访问各级政府区域型会议,习近平都以人民发展为出发点,围绕如何更好地解决人民最迫切的困难、如何满足人民的美好需要等问题展开,始终坚持人民为中心,在任何情况下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促发展、谋幸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時俱进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新并深化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

1.2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与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阐述了人的发展的三个历史性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和“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回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发展中心,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要,在实质上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必须坚持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是一种全面、丰富的需求,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需求。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多全面的发展需求的前提,是一个基本的历史发展趋势,也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进程。目前我国人的发展介于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之间,呈现出一种过渡状态。随着现代化社会进程的前进,人民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不仅对物质文化有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与日俱增。根据《共产党宣言》的要求,人类发展应该在社会中进行,我国社会发展与人类发展是同一历史进程,人民在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求是以人类自身发展为出发点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充分体现了人类和社会发展的不全面。《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其一,社会是全世界人类构成的共同体,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个人发展都离不开社会,人只能在共同体中,即社会中,才能有机会蓬勃发展;其二,社会离不开个人,众多个人构成了社会,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显示了个人的发展水平。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进入新时代,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均衡,导致不同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具有差异性、阶段性的特点。人民对创新教育、医疗体制、公共权益、生态文明等领域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导致个人发展不全面,进而导致社会发展不均衡、不全面。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多方面协调发展,加快人的全面发展步伐。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共同体并没有发展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状态,由此,“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继承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精华,创新并形成新的思想理论。

1.3 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首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切实抓住关系到人民利益的问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实际。深入基层,关注人民群众生活事宜,从衣、食、住、行、医等方面全方位保障人民权益。针对村镇中小学教育中存在资源不均衡现象,习近平强调,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并让每个孩子都能受到平等的优质教育。针对就业不充分问题,习近平大力鼓励自主创业发展,支持城镇农民和工业返乡创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针对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问题,建成覆盖全民、更加持续、更加公平的多层社会保障机制体制,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更加完善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其次,把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目标,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带动物质文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最后,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基本的就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只有人民生活得到保障,社会才能高质高量发展,国家才能富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才能得以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

2 “天下为公”的价值立场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迅猛发展,我们共同存在的这个世界的各国相互联系的程度越来越深刻,我们全球人类都是生活在这同一个地球村里,不管是过去的历史还是现在及将来的现实都交汇在同一个时空。习近平提出,全球人类越来越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个命运共同体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存在形式。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法,创新性的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坚定全球人类共同发展的理念,举世界之力建设更加广阔的合作共赢道路。

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角度,以追寻人类发展的理想社会为目标,创新性的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体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中有如下论断:“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的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联合体”即社会共同体。其中,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更是全人类得到解放的根本前提。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思想与马克思“自由人的联合体”是相互共通的,两者都积极倡导消除人类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存在的阻碍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思想首先通过人的自身的实践来维护人类发展的利益,进而促进全世界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球人类共同生存、共同繁荣的伟大理想。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体是一脉相承的,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体的创新与发展。

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世界各国交往理论,倡导人类应共同发展,携手共建合作共赢道路。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不仅经济利益相互交融,军事、政治、文化利益更是紧密相连,已经形成全球共同利益链条,没有国家可以孤立于这个利益链条之外。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思想,是依据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状况和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愿景提出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大,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国家之间、人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引领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最便捷、最坚固的桥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思想倡导合作共赢发展理念,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体的创新发展,更是人类未来社会和平发展的行动指南。

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思想以世界的眼光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发展方向提出新的要求。一是发展应贯彻落实“人民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从人民需要出发,人民参与建设,归宿并共享与人民,推进美好生活尽快实现;二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只有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才能稳步提升,社会发展才会更加平稳健康;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党和政府一切工作围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坚定新发展理念,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实施战略,保证各项事业协调推进,促进社会安定繁荣发展,与世界各国关系更加协调、更加密切。

3 “和平主义”的价值立场

中国走的是基于本国国情的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等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内含和平基因的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庄严承诺:“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原则和战略路线,为中国未来外交道路指明了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思想的新境界,有利于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综合国力持续增强;有利于构建持久和平、健康发展的美好世界。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思想指引中国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将本国和谐社会发展世界和平发展相结合,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各国民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原则,促进国际社会稳定和平,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思想为指导,通过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跨國交流促进本国和各国共同繁荣稳定发展。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思想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习近平新时代和平发展道路围绕中国和世界和平,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平发展思想为指导,吸收各国促进和平发展的战略经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为中国军事、政治、经济等建设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稳定国内社会发展状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习近平的和平发展道路思想既契合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又符合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利益,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又体现了中国倡导世界和平的发展理念,指引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积极参加国际合作,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思想有利于构建持久和平、健康发展的美好世界。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会议讲话》中强调,“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提倡各国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信念,积极参加国际间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一定能建成全球各国人民共同期待的美好和平世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世界和平发展道路的方向指南。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增进人民群众的爱国精神,促使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凝聚力量,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习近平.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会议讲话[N].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和平共同体习近平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博弈·和平
标题党
期盼和平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