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读好生命教育这本大书

2020-04-20 11:21袁卫星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原则生命疫情

袁卫星

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史怀哲曾在《敬畏生命》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后来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神经官能症,都需要有它的心理治疗法。弗洛伊德时代面临的性挫折,阿德勤时代患有的自卑感,在今天的学生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但主要的阴影却是一种被称之为生存虚空的东西。为了让学生不再虚空,为了让学生找到充实,我们的教育能不能也来一些“logotherapy”(意义治疗法)?这种治疗其实就是一种唤醒。因此,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投入到了“不务正业”的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去,并把生命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唤醒”。

我们认为,生命教育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是以人的生命为中心和原点,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教育,旨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成就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当下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好时机

开展生命教育,需要遵循一些原则: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原则;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原则;与青少年身心发展一致的原则……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原则,疫情当下,生命教育可谓适逢其会。

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包括教育者自己,每一天都在感受和体会着疫情的发展,每一天都在和疫情作着防控和对抗的斗争,这就有了认知、体验和实践的结合。教师开设起空中课堂,推出了在线教育;家长和孩子待在一起,由首任教师转为首席教师;社会上的各路专家学者、名师名流纷纷为战“疫”贡献才智,这就有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结合。同时,我们希望孩子们经过这次战“疫”的洗礼,能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发展生命,这就有了发展、预防和干预的结合。每天报道的新闻、发生的故事,以及孩子们在居家生活期間的切身感受,无不是生命教育的最好资源。

引导孩子读懂社会这本无字书

那么,疫情当下,怎样讲好生命教育这一课呢?我认为,围绕着生命的长(自然属性)、宽(社会属性)、高(精神属性),结合当下战“疫”中涌现的人、事、物来展开。这个时候,社会就像一本打开的大书,我们只要引导孩子们读好、读懂这本无字书,就能润物无声地上好生命教育这一课。

比如,读“人”。在这场抗疫战争中,我们从84岁的钟南山院士身上,能读到“科学”、“专业”、“无畏”和“担当”。但也许有人会说,我一辈子都做不成钟南山院士这样的事业,那么,我们可以去读读抗疫中的一名普通人,他叫“汪勇”,是武汉一位“80后”快递小哥,他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跨界”行动,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做起了接送金银潭医院轮岗医护人员的工作,一共对接了1000人。从汪勇身上我们能读到什么呢?人生最大的价值,是被需要。而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需求满足,也不是精神快乐,而应该是价值体现。价值体现层面的幸福,才是终极的幸福,才是恒久的幸福。

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可以多学科渗透生命教育、开展专题生命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生命教育……更应当在学校日常生活与管理方面渗透生命教育,全校师生员工参与生命教育,让生命教育渗透在教育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中。但就应试教育仍行其道、生命教育空间逼仄的现状来说,我们呼吁形成以专设课程为主导,专设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及各类教育活动有机渗透、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的生命教育实施机制。

人有三重生命,或者说,人的生命有三重属性。第一重是肉体生命,或称自然属性,生老病死,饮食生息,这是生命的长度。第二重是社会生命,或称社会属性,各种角色,权利义务,这是生命的宽度。第三重是精神生命,或称精神属性,超乎天地,思接千载,这是生命的高度。

猜你喜欢
原则生命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