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女儿”叶嘉莹

2020-04-20 11:29闻之
恋爱婚姻家庭 2020年2期
关键词:叶先生叶嘉莹南开大学

闻之

历经磨难,泣血诗句浸满人生味道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古典文化教育。她在3岁时就开始懵懂诵诗,继而《论语》开智,“四书”启蒙。

15岁那年深秋的一个傍晚,叶嘉莹蹲在地上凝神观察一只快要僵死的蝴蝶,竟然兴之所至写下绝妙诗句:“几度惊飞欲起难,晚风翻怯舞衣单。三秋一觉庄生梦,满地新霜月乍寒。”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年李清照写《如梦令》的时候,也是十几岁的年龄。两个年纪相仿的才女具有一样的天赋和悟性,一样的才气和情思。事实上,出生于战乱、成长于动荡的年代,国仇与家难的双重变故,無时不在砥砺着年少的叶嘉莹的笔触,她曾写道:“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见多了世间的悲哀困苦,也体会到人的无力与坚韧,年少的叶嘉莹很早就对生死、无常有了认识。

1941年,17岁的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入学后,她遇到了对自己诗歌生涯最重要的一个人——古典诗词学者顾随。顾随以写诗词闻名于师友之间,叶嘉莹读大学时即与自己的老师唱和,留下了“凉月看从霜叶白,金天喜有雁来红”“蝉噤高低树,烟迷远近楼。孤灯如对月,明晦抑何尤”等清丽不俗的佳句。顾随先生称赞她:“作诗是诗,填词是词,谱曲是曲,青年有清才若此,当善自护持。”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有一句感叹:“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叶嘉莹才情纵横却命运多舛的一生,正是这句话的注解。由于身处战乱年代,叶嘉莹的父亲因为政治和工作原因南下,渐渐杳无音信。失去了父亲的联系和经济支撑,叶嘉莹和母亲只能在贫困中相依为命。不久之后,母亲患病,辗转到天津手术,又因血液感染,术后在归京的火车上撒手人寰。家庭骤然崩塌,只留下她和两个年幼的弟弟。这一年,叶嘉莹年仅17岁。

后来,叶嘉莹说起人生最悲痛的记忆,是听到钉子钉到母亲棺木上的声音。一下,一下,再一下,每一下都是在她凄苦绝望的心上锤打。一块木板,让亲人从此阴阳两隔。未能见母亲最后一面,叶嘉莹只有通过八首《哭母诗》诉说衷肠:“瞻依犹是旧容颜,唤母千回总不还。凄绝临棺无一语,漫将修短破石悭。”可谓字字泣血,浸满了痛彻心扉的人生味道。

精深学养,她的授课深藏一生的持守

20世纪40年代初,叶嘉莹大学毕业后赴南方结婚,不久便随丈夫去了台湾。谁知一去故土便是祸难加身,流离多年。

1949年,叶嘉莹的丈夫因种种原因被捕。次年夏天,她也受到牵连被捕,不得不携带尚未断奶的女儿一同入狱。被释放后,叶嘉莹以台湾大学交换教授的身份赴美国讲学。岂料祸不单行,年过半百的她再次遭遇人生重创——结婚不到3年的女儿与女婿,发生车祸双双殒命。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悲痛和苦难,叶嘉莹想到顾随先生常说的话:“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小家‘小我,不是一个终极的追求和理想。尽自己的能力,能为‘大我做一些什么事情,就做一些什么事情。”痛定思痛,叶嘉莹下定决心,她必须回到生养自己的祖国,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通过传承弘扬古典诗词,把传播祖国的传统文化作为自己后半生的志向。阔别故乡近30年之后,叶嘉莹终于踏上了归乡的路。在回国途中,她写下一首1700字的长诗《祖国行》,其中有两句是“银翼穿云认旧京,遥看灯火动乡情”。重见故土那一刻,她泪流满面。

回国后,叶嘉莹到天津南开大学教书,把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除了不辞劳苦地著书和授课,还四处传播古诗词文化,积极创办了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对于叶先生来说,生平的离乱和不幸遭遇都微不足道,只要年轻人能把她吐的丝织成一片云锦,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留下来,她就心满意足了。叶嘉莹老师的诗歌课没有教材,学生们却常常听得入神而不肯下课,都说其中藏着人生起伏,藏着精深学养。叶嘉莹先生自己则说:“个人悲苦微不足道,但中国宝贵的传统,这些诗文人格、品性,是污秽中的一点光明。”

事实上确实如此,没有哪些悲剧是古代的诗人词人没有经历过的,但优秀的传统诗词能抚慰他们受伤的灵魂。在那些颠沛流离的日子里,叶嘉莹先生失物无数,但在海外寄居多年的教学资料、录音录像、笔记等,一本一件都未曾丢弃。在叶嘉莹眼中,那些日益模糊的字迹如星光明月的万顷光华,照亮她所有绝望与灰暗的时刻。正如她在自我描述中所说:“我从小是关在家门里长大的,所以荡秋千、跳绳我都不会,我就是读诵诗歌。”叶嘉莹先生虽然流离多年,却始终坚守着对中华文化的自修,也始终没有离开她所爱的古诗词半步。看似柔弱和无用的古典诗词中蕴藏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叶嘉莹从杜甫、苏轼、王安石这些饱经磨难的诗人作品中感受到心灵的共鸣和吾道不孤的温暖。

曾有人这样介绍叶嘉莹:“她是白发的先生,她是诗词的女儿,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也是很多人通往诗词国度的路标和灯塔。”“她的文雅、博学与诲人不倦的长者之风,让她成就了令人敬仰的、崇高的师德。”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在众多的光环和头衔中,她最看重的却是教师的身份。数十年来,她不仅在南开大学授课,还应邀到国内几十所大学巡回讲学,举办古典诗词专题讲演数百场。在演讲中她不断用诗词表达报国之情:“又到长空过雁时,云天字字写相思,荷花凋尽我来迟。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

叶嘉莹先生曾对学生这样讲:“在中国古诗中,常用雁排成人字来表达对人的思念,而这种思念不应是小我的、私人的那一点感情,而应该是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更博大的情谊。”

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先生,于1935年9月17日新学年“始业式”上曾让南开大学新老同学自省的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被称为“爱国三问”。叶嘉莹的一生,都是对“爱国三问”的躬行与回答。透过文字,她将爱诗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在一起。

有一次,一个小男孩问叶嘉莹:“什么是诗?”叶嘉莹反问:“你的心会走路吗?”小男孩疑惑地摇了摇头。叶嘉莹笑了,问男孩:“你的故乡在哪里?是否想念那里的亲人?”男孩回答:“远在河南开封,常想念爷爷奶奶。”叶嘉莹点头说:“对了,想念就是心在走路,而用美好的语言将这种想念表达出来,就是诗,所以‘诗就是心在走路。”

书生报国,为教育事业捐赠一生积蓄

自2018年以来,社会上有许多人知道了叶嘉莹先生,而知道她名字的原因则是因为她分两次一共捐出3568万元善款。2018年6月,在南开校友总会上,94歲的中华古典文化专家叶嘉莹先生将自己的财产1857万元,捐赠给了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2019年5月14日,南开大学发布消息称,叶嘉莹先生再向南开大学捐赠1711万元。加上上次捐赠的1857万元,叶先生累计捐赠3568万元。她还说:“感谢给我机会,使我‘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的一点愿望,在南开园得到实现。”她的举动赢得了很多人的称赞。

而迦陵学舍对基金的介绍则是这样的:2016年,叶嘉莹全权委托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卖掉当年她恐怕老无所依而在天津购置的一处房产,卖房所得380万元全部用于设立南开大学迦陵基金。2017年,叶嘉莹再次委托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将她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房产变卖。这一房产是其昔日居住的大四合院拆迁改建后分到的回迁房,所得1080万元全部纳入迦陵基金。据了解,550平方米迦陵学舍是南开大学专门为她而建。因为,叶嘉莹先生从教70余年,其中有38年是在南开度过的。

这个占地面积约550平方米的四合院,对叶嘉莹来说是个比家还温暖的地方。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学舍不是住房,而是有点像古代的书院,是个教书、做研究的地方。从建成后的公开报道也可看出,学舍还开辟有文史资料藏室,专门陈列叶嘉莹先生带回的大量宝贵文史资料,供研究者使用。迦陵学舍以叶嘉莹先生的号定名,是一座中式书院,位于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迦陵学舍东邻南开现存的最古老建筑思源堂,西邻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的故居宁园,是继陈省身先生后,南开大学第二次为学术大家修建的“学舍”。对于南开为她修建迦陵学舍,叶嘉莹特意赋诗一首以表谢意:“结缘卅载在南开,为有荷花唤我来。修到马蹄湖畔住,托身从此永无乖。”她对友人介绍,诗中的“永无乖”包含了三重意愿:其一表示她将长久以此为家,不再远离;其二是以湖中荷花的君子之德“自相惕励,永无乖违”;其三是对于继起青年学子的美好祝愿,因为“人虽可老,来者无穷,人生之意义与价值正是如此”。事实上,这几年叶嘉莹先生的生日都是在迦陵学舍度过的。

已经95岁高龄的叶先生依然独自生活,10年前她不小心滑倒后,才请了一位保姆,但也只负责白天做饭和清洁。叶嘉莹先生的生活极度节俭,2018年,央视的一部纪录片曾讲述了她的晚年生活。她的境遇令很多网友心疼,大家认为叶先生晚年孤苦。但也有人反驳道:腹有诗书,精神充足,她永远不会孤独。一箪食、一瓢饮,虽然她对于生活的选择不同于常人,但她的精神生活却十分富有。

事实上,她也是这样说的,自己有诗词为伴,并不需要人陪。她说:“喜欢中华古典诗词,是我的天性。我一生一世没有过任何成为‘大家的念头。一个人生到世界上,在社会中就应该为人类做出一些贡献。我从小就是读中华传统文化著作长大的,第一部开蒙的书,就是《论语》。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这是我所注重的真正美好的理想,不是为了个人。从读诗词之中,我跟古人的理想、感情、心性有一种接触和共鸣,这可以提升我的一切,所以我不在乎身外的苦难。我也不追求世间私人的一切利益,所以我才会两次捐赠3000余万元。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践行我所追求的‘一个人生到世界上,在社会中就应该为人类做出一些贡献的理想和承诺。”

是的,叶嘉莹先生的理想和承诺,正如网友所说,因为有诗词,她不会在乎身外的苦难。所谓的非淡泊无以明志,在叶先生眼里大概就是: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唯有理想和诗词常驻我心……

猜你喜欢
叶先生叶嘉莹南开大学
诗词的女儿叶嘉莹
学人书话·叶嘉莹与徐培均
南开大学制备新型超强韧人造蜘蛛丝
一道南开大学自主招生试题的推广
叶嘉莹:如朗月照人
叶嘉莹,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透明独木舟
赌一个未来
赌一个未来
Suggestionsfor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Audiobook Websitesby Changing Them to S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