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莹
摘 要:小学美术一直以来都是极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学科,而小学生之所以喜欢学习美术,主要是因为小学美术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创造性。但要使小学美术课程发挥更大的素养提升作用,仅仅从趣味性和创造性入手是远远不够的。而这也是越来越多的美术教师开始提出从鉴赏角度丰富美术教学内涵的原因。让艺术大师走进美术课堂,让艺术大师陪伴学生成长,让学生在鉴赏作品与读懂大师的基础上,实现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这样的美术课堂将更具有内涵性、系统性、艺术性。为进一步地提升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性,这篇文章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将艺术大师带进美术课堂,将小学生带到艺术的殿堂。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鉴赏;大师;学生培养;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9-0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6-0103-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小学生家长,都更加期待能够在美术课堂中获得更多与艺术相关的知识,都希望在美术课堂中获得更多与艺术相关的体验。与此同时,我国新课改也强调应该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美术的基本技能;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
因此,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中,仅仅通过写写画画开展教学,不仅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无法达成小学美术的课程目标。基于这样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背景,我们提出在小学美术鉴赏课堂,从大师入手,让大师走进美术课堂,让大师走进学生心中,在鉴赏与审美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走进大师内心,读懂大师魅力!
二、“读懂大师”,让美术鉴赏课堂更具内涵性
传统的小学美术鉴赏课,往往是直接从美术作品展开教学的,以至于小学生虽然能够记住美术作品中呈现的画面,但对艺术作品画面背后的故事却一无所知;以至于小学生即使在多年以后也能够对一幅幅名家大作记忆犹新,但却并不知道这些作品背后的大师又是何许人也。这种美术鉴赏课,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较为欠缺的,是不完整的。当走进艺术馆时,遇到相识的艺术作品,会说:“这个作品我在美术课上学过!”可是要想进一步对这幅作品进行分析,却发现头脑中并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尤其是将两幅以上的作品,或是将不同艺术大师的作品一同呈现出来时,学生并不能说清楚这些作品之间的差异。
从这个角度来看,传统小学美术鉴赏课在鉴賞引导方面是较为肤浅的,讲解也是停留在表面的。而从“读懂大师”入手开展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教师在让学生观察一幅艺术作品的同时,会适当地将艺术作品背后的艺术大师呈现出来,将大师的作画风格、大师的其他作品、大师的独特魅力呈现在课堂之中。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小学美术鉴赏课堂的层次感与内涵性。
那么,如何通过“大师”提升小学美术鉴赏课的内涵性呢?我们以大师莫奈的经典之作《日出印象》为例进行讲解。从传统小学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思路来看,围绕《日出印象》展开的鉴赏教学往往会直接从这幅作品的本身、构图方式以及作品意象入手进行讲解,并不会给予大师莫奈更多的关注,只会在作品呈现的过程中告诉学生这幅作品是由画家莫奈创作的。而从“读懂大师”入手展开美术鉴赏课程,则需要在课堂教学之中,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将《日出印象》背后的文化信息呈现出来,让学生从认识莫奈开始,逐渐拓展到认识画家莫奈所属的流派,并讲述出该流派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在绘画方面的特色,让学生从了解莫奈生平开始,逐渐拓展到莫奈的性格特点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这种由浅入深的鉴赏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读懂大师”,更可以让学生以更为理性的方式去面对《日出印象》,更深入地体会到《日出印象》中的意象。
从《日出印象》的鉴赏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读懂大师”教学理念是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创造性与趣味性的,而正是其中所蕴含的知识性、创造性与趣味性,才使这一美术鉴赏课更具有“内涵性”。我们说将“读懂大师”带入美术鉴赏课堂更具有知识性,是由于将一幅幅艺术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将作品相关的文化常识渗透在课堂之中,在课堂上介绍大师的创作风格时,可以使小学生在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知识的扩充与储备。我们说将“读懂大师”带入美术鉴赏课堂具有创造性,是由于每一幅名家大作之所以世界闻名,为人称道,是因为其中蕴含着独一无二的创造性,都是大师用双手构建起来的。让学生在读懂美术作品、走进大师内心的基础上去感知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去学习大师的创作思想、创作精神,并将其融入自己日后的美术学习、美术创作之中,这对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灵感是极其有效的。我们说将“读懂大师”带入美术鉴赏课堂具有趣味性,主要是从尊重小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来看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儿童时期,他们活泼好动,有着无限的活力,只有让他们在课堂上释放天性,满足他们的需求,才能使作品背后的“大师”更完美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因此在开展“读懂大师”美术鉴赏课时,教师还应该从学生兴趣激发入手,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大师”的世界。
三、“读懂大师”,让美术鉴赏课堂更具系统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兴趣培养的黄金时期,更是学生能力与素养提升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养成的学习习惯,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学生形成的学习习惯,将深远地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从某一艺术作品出发,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一美术作品的美,或是引导学生以死记硬背的形式去记忆每一幅作品背后的画家是谁、每幅美术作品呈现的寓意是什么等。这种碎片化的美术鉴赏模式,不仅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更会抑制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而从“读懂大师”入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不仅可以使美术课堂教学在形式上呈现出较强的系统性,还可以使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得到系统性提升。因为将“读懂大师”带入美术课堂,可以使美术作品与艺术大师紧密连接在一起,让各种碎片化知识聚拢在艺术作品和大师之间,让艺术作品之美与大师魅力之光交相辉映,共同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共同促进学生对美的鉴赏。
当教师将艺术大师毕加索展现在美术课堂时,学生不禁会问,这位艺术家有哪些作品呢?如果教师仅仅是将《格尔尼卡》展现在PPT上,不免有些单调,也无法使学生体会到毕加索在创作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特殊风格。雖然《格尔尼卡》是本节课学生所要鉴赏的重点作品,但教师依旧可以将毕加索的其他作品展示出来,并给予适当讲解。教师甚至可以将毕加索的多幅作品同时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深入思考、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自己鉴赏画作的想法与感受表达出来,将《格尔尼卡》与毕加索其他作品相对比的结果表现出来。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尽可能地将自己的鉴赏与审美天赋发挥出来,而不要任意打断,更不要随意诱导,因为“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小学生面对毕加索的不同作品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感知态度,而这一感知态度的表达过程就是学生美术鉴赏能力提升的过程。这一对比分析的过程,就是学生鉴赏能力系统提升的过程。教师甚至可以在介绍作品与大师的基础上,鼓励小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我心中的莫奈”展示出来,以便更加系统地展现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加全面地进行对大师的“阅读”。
四、“读懂大师”,让美术鉴赏课堂更具实践性
即使是在美术鉴赏课堂中,教师也不可轻易忽视实践的价值,尤其是针对小学生开展的美术教学,更应该尊重学生的艺术体验。当然,这里所提到的艺术体验并非单纯地对大师的作品进行临摹,毕竟以小学生的现有能力而言,临摹大师作品是不具有可行性的,同时临摹也不利于小学生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读懂大师”鉴赏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同一大师的不同作品、不同大师的不同特点入手,汲取灵感,并将这些多角度获得的艺术感受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进而将美术鉴赏与美术实践有机结合。例如,当引导学生鉴赏大师徐悲鸿的《八骏图》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将现实中马的形象展示出来,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曾经对马的观察经历,进而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大师作品的精妙之处、大气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马”的绘画创作,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出来、分享出来、讲解出来。在众多马的形象的“冲击下”,学生会对比各种马的形象,进而选择出自己最喜欢的马的形象。而一想到创作完毕需要将自己的创作体会、创作意图表达出来,学生也会更用心地投入作品的创作之中。学生在将自己满意的作品呈现出来时,也会有模有样地以“大师”的姿态向同学们讲述自己创作的“心路历程”:这幅《马的家》表现的是一匹可爱的小马诞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之中,在背景色中我选用了……这个颜色的选用是应用大师某某给我的启示……当小学生能够认认真真地将自己所创作的美术作品与大师的作品进行比照时,当小学生能够有勇气在同学面前有模有样地表述出自己的绘画意图时,便是小学生美术鉴赏艺术性提升之时,也是小学生自信心与成就感提升之时。
五、结语
我们认为,在小学美术鉴赏的教学中,应该将艺术大师与艺术作品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使小学生真正读懂大师的内心,使小学生更快乐地走进艺术的世界!为此,这篇文章从内涵性、系统性与艺术性多个角度对小学美术鉴赏课进行了相应分析,希望上述内容对广大小学美术教师有所启示,带领小学生共同走进艺术大师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杨丽花.论小学美术课课前五分钟名家字画鉴赏的探索——争当课前五分钟“小老师”[J].美术教育研究,2018(6):165.
[2]瞿剑宛.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鉴赏教学“六步曲”的实践研究[J].教育参考,2018(2):60-66.
[3]沈维珏.设问引路,让学生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渐入佳境[J].江苏教育,2013(21):45-46.
[4]张仲军.浅谈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C].教师教育论坛(第四辑),2019:578-580.
[5]王香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堂对话的案例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